更新时间:2014-01-09

必杀令:我眼中的《必杀令》

大学是个温水煮青蛙的环境,如果毕业以后工作,也差不多也是这样。但好歹混到大学,不能浑浑噩噩的就让这段好时光过去,心理总有个声音在迫切的提醒着自己去和这个世界谈谈,不是英雄,不是大师,只是个小人物,但也有表达自己的权利。或许现在老单的《必杀令》看上去简单粗糙甚至幼稚,但万里长征第一步,《必杀令》迈出去了。
《必杀令》结构虽繁复,讲的东西却不虚,实实在在。也许是由于微电影篇幅有限,所以表达的并不是非常明确,但言有其意,就足够看的人去意会了。我看到这几点,下面具体讲讲。
结构
必杀令用的是非线性叙事结构。一个故事,三声枪响,角度不同。我问老单,老单说这个结构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并取名分层抽离。这个结构乍看像模仿昆汀的《低俗小说》,但看完就会发现不是,《低俗小说》是多角度加环形叙事结构。而《必杀令》则是从一个事件的三个阶段去解构。这个结构的好处就是,在不同的视点下让看的人不断面对这个故事,丰富对这个故事的认识,是这个片子最大的亮点。
选择
人物设置上,张志杰只能算是一个线索,真正的有戏的角色是陈龙。他在影片里面对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金钱和情谊的抉择。
陈龙是个杀手,他奉Tony命去杀张志杰的女友。在此之前,有一场戏是他和张志杰在窗户前聊这件事。导演意图是表现陈龙和张志杰的情谊。作为杀手,陈龙说自己没有原则。但当他面对最后杀与不杀的选择时,他的选择就是他的原则。三声枪响过后,片子结束,最终的答案也没有给出。谁杀了谁,如何选择?导演把权利交给了观众。
杀手不在我们的寻常生活里,但这个选择却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境遇不同,每个人作出的选择不同,没有谁对谁错,所以,《必杀令》戛然而止在张志杰的突然停留时。谁死了,谁活下来了,没给出答案。答案在每个看的人心里。片子里对张志杰和陈龙两个杀手的情感没有做出很明确的交代,导致在影片高潮,陈龙面对选择时内心的压力没有很好地传达给观众。
选择的压力
张志杰递给陈龙枪的那一刻,他瞬间放松了下来。他想陪女友去死吗?我看不一定,他只是把选择的压力扔给了陈龙。钱,组织上的压力,人情,他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这样的权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
《必杀令》想要客观的摆出人情,组织,钱等这些选项,让陈龙选择——也就是让看得人选择。可是片子却没有做到足够客观。陈龙打死阿强,放走张志杰和他女友,我看第一遍时觉得是因为陈龙与阿杰的人情,几乎没有考虑到钱。这一点《必杀令》还需要在情节上再考虑一下。
后记
片子可能不太赏心悦目,但悦目不是标准,也不是目的。黑泽明的片子,黑白的画面,并不太好看,感觉也不讲究;后来有人翻拍,时尚漂亮。但你就是会觉得后者是拙劣的模仿,因为徒有外表,并无灵魂;黑泽明的不讲究底下藏着真正讲究的逻辑,镜头的“运动和每一个东西都一定要传递导演的意图”。拿黑泽明来说事儿,不是自比,也不是装逼,而是在说一个态度:希望你一直坦诚而认真的通过影像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和自我的认识。
有些时候我不愿意写字,因为一写下就眼高手低,写得不好,常常想要放弃。写字如此,拍片子也是如此。你不能因为前路风景不美,就停下你的脚步。
前路将来,诸君静候佳音。

必杀令(2013)

又名:GUNS AND ROSES

上映日期:2014-01-01片长:13分钟

主演:陈凡 赵碧晗 刘振国 于运泽 

导演:单欣煜 编剧:单欣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