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中国电影环境对美国型市场与欧洲型艺术的追求中,如陈凯歌、张艺谋这样的上一代中国电影领军人物明显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在商业与艺术的选择中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他们的艺术观也已无法引领电影潮流。从近期《邪不压正》的表现来看,姜文似乎也步入了陈凯歌的后尘,成为具有明显自身思考与强烈表达欲却无法把握中国观众口味与中国电影未来走向的导演,颇有时代造英雄的感叹。但笔者在此声明,虽然陈凯歌一直被大家诟病为只拍出了《霸王别姬》一部佳作,姜文的两部新作也受大家奚落,但我仍然十分喜爱陈凯歌与姜文的那些失败的作品,这些失利的作品中仍有十分受笔者欣赏的内质。
陈凯歌固然有其致命的缺陷,但他在笔者心目中却具有极高的地位,甚至不会低于大卫林奇。个人在2017年的中国最佳就是陈凯歌的《妖猫传》,这固然有去年笔者阅片不多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笔者十分欣赏其作品中的对个体的尊重与其个人的哲学思考。而笔者所评价的这部陈凯歌导演的电视剧则是陈凯歌作品年表中的一个异类,虽然本剧在豆瓣的评分很差,但笔者已经给很多在豆瓣评分差的电视剧辩护了,也不怕豆瓣众多自诩文艺的青年鄙视了。这次也不例外,笔者将尽量将本剧放在陈凯歌创作史的维度中衡量其价值与思想。
本剧与《西游记后传》一样,编剧套用中国经典的家喻户晓的名著,对经典进行解构与改写,重新赋予人物内涵与行为动机,用别人的世界观,讲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本剧的制作过程与《双峰》前两季相似,作为一部35集篇幅的电视剧,陈凯歌不可能全程参与影视的制作与调度的安排,只会对关键的地方进行把关,但陈凯歌作为本剧的总导演与出品人,他的妻子陈红,也就是本剧中的貂蝉作为本剧的制片人,我们可以认为本剧是由陈凯歌主导的具有作者论属性的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讲,日后陈凯歌所拍摄的最为失败的《无极》正是从这部作品演化出来的,基本上除了姓名与剧情,人物性格与作品内涵就是在复制本剧,而《无极》中非常重要的馒头意象也在剧中出现并占有重要的抒情作用。可以说《吕布与貂蝉》对于理解《无极》具有一定的帮助,而理解《无极》及其失败的原因对于理解陈凯歌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一部具有同人性质的作品,《吕布与貂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对《三国演义》的颠覆与重塑。从一开始,一个具有王家卫风格的自叙式开头就奠定了全剧的基调,一个带有文人情调与人生感慨的带有悲剧宿命的美好愿景。随着吕布具有悲伤情感的自叙,我们就直接进入吕布的充满宿命式悲剧的内心世界。在这里我们不妨先看看这段只属于吕布个人的台词吧:
有人说,男人的命,是用来拼的;男人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拼命来得到。这句话,我觉得很对,因为我很小,就在森林长大。在那里,你想杀一条狼,就要同时,准备给那条狼咬死;那里的一切,也是用命拼回来的;我觉得,这很公道。而今天,我要跟一个人拼命;但也可能,被他要了我的命;这个人,叫董卓。我和他拼的,不是命,是貂蝉。貂蝉,董卓说,是他的最爱,我不晓得;我只知道,我一生中,只爱过一个人,就是貂蝉;貂蝉,也只爱吕布一个。这是我们的爱,也是我们的命。
我让你一刀,因为你把我从森林里带出来,让我知道,什么是快乐。我让你第二刀,是为了答谢,你对我像儿子一样,让我知道什么是亲情的感觉。我让你第三刀,因为你让我找到貂蝉,让我又能爱她。
大门外面的太阳,很猛,狠烈,但我感觉不到一点暖意。因为在我面前,在我身旁,都是很冰,很冷的目光。这种目光,我在森林里见过很多,是杀意,特别是这四个人(袁术、曹操、刘备、关羽)。他们甚至让我好像看见了自己的死期,看见我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吊在城门上,等待他们的处决。貂蝉啊貂蝉,你知不知道,我想去哪里,我现在好想回到,我来的地方,那一片最温,最暖的森林。
这是一段兼有王家卫风格与《百年孤独》风格的开头,台词的风格读者们已经看到,而在叙事上,在吕布陈述这段自叙中,我们身处的时空是吕布与董卓的决斗,在决斗时,吕布回顾了从前,也在曹操等人的目光中,看到了自己将来在白门楼的死期,完全可以和《百年孤独》的著名开头媲美。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吕布的成长,同人作品中令人耳目一新的元素也将逐渐呈现出来。在吕布的成长过程中,他最初是一个森林的野兽一样的儿童,如同处在原始社会一样,为生存坚强的搏斗。《无极》中馒头与奔跑的寓意早在这时就出现了,读者们问问自己的父母吧,八十年代前那种对基本温饱的渴望,政府的工作中心之一就是实现温饱,一个用白面做的馒头也十分珍贵。吕布就是成长在一个为馒头可以杀人的充满奴役与力的残酷丛林中,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实力与拼杀,有了实力便为所欲为,我们甚至看到强盗的恋童行为,吕布不断的奔跑就是他与宿命的奔跑,是命运抗争的体现。在随后格斗场的情节中,剧情的重点放在了吕布的成长上。在这里,他认识了陈宫与张辽,格斗教官张力让他认识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理解,也让他理解人生的意义。在吕布成长的过程中,编剧设计了很多细节,张力是一位苏格拉底一样的哲学家,他给了吕布关于人生最初的理解。丁原与李肃也在这里出现,担任反派人物的任务。
与这些具有创意的颠覆性同人情节迥异的是,吕布与貂蝉的爱情以及人物关系则显得缺乏说服力与合理性,逻辑性较差。吕布与貂蝉的感情线纯粹是功能性情节,对吕布与貂蝉之间的爱情基本可以用“不停的错过”的俗套情节剧来概括。此时陈凯歌还没有想到“无极”这个更哲学化的词汇,但这个概念已经在吕布与貂蝉的愿望中提了出来。但吕布与貂蝉之间的感情情节的作用完全沦为表达陈凯歌个人思想的工具,这种感情并没有在情节的安排与演员的表演中自发表达,而是强行的被创作者赋予并指向最终的至高的无极境界,最终只能是作品大脑与身材比例的失调与畸形。虽然在《吕布与貂蝉》中情感地抒发比《无极》更为合理与感人,但《无极》延续了《吕布与貂蝉》的缺点,即纯粹为表达陈凯歌思想而存在却缺乏逻辑合理性与画面表达合理性的情节。当陈凯歌在《无极》中放弃三国的世界而虚构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世界观时,陈凯歌这份表达就更成为空中楼阁,让笔者感到赞叹的对历史与名著的颠覆精神也随之荡然无存。
本剧中的人物众多,每个人物形象都有编剧自己独特的构思,笔者只在此指分析董卓与心这两位较为重要的人物。董卓的形象在《三国演义》对中国人意识形态的狂轰滥炸下早已成为残暴这个形容词所形容的固有人物,本剧中董卓也有残暴的一面,但编剧把目光放的更远,笔者也想更全面的分析本剧中董卓的人物形象。首先,他是一个枭雄,他代表了混乱正义或者守序邪恶,他总让笔者想到《刺客信条》中的圣殿骑士。但本剧中的董卓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屠夫与独裁者,而是一位怀有比较嗜血的远大理想的造梦人。
编剧也为董卓黑化设置了一些原因,这个原因充满了《星际穿越》与《冰与火之歌》式的超时空的脑洞构思。貂蝉如同布兰史塔克一样具有三眼乌鸦的能力,在梦中,她教给童年的董卓以掠夺的态度对待世界的观念,她改变董卓的性格,在原本懦弱的董卓的内心中埋下了残忍的嗜好,导致日后董卓的性格大变,要把他爱的貂蝉抢到手。从另一个维度看,董卓其实是早生几十年的吕布而已,他们都在森林出生,靠一天天与人搏斗才活到今天,他们搏斗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因为他们有自己对爱情的追求,为此他们将搏斗到死亡。
关于心这个人物的状况,在笔者在看到心的初始,就已经预见到了他日后的失败。作为墨家巨子,他有与董卓同样的远大理想,但他更一位阴谋家,一位试图成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人。他的心中只有自己的政治目标,为了达到政治目标他可以牺牲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女儿。心的悲剧在于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感动自己,他的所谓的牺牲他的所谓的美好政治理想都没有实际的利益,只有自我感动。他的理想也并不为了百姓,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最棒的人。当心自以为非常感动,自以为在与董卓的斗争中巧妙的胜利时,可悲的是他其实谁都没有感动,甚至对貂蝉产生了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最痛斥的感情。
关于历史,关于第一历史与第二历史的关系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笔者之所以赞美《吕布与貂蝉》正是因为本剧涉及了对历史观的反思。吕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的洗脑下已在大家心目中留下了“三姓家奴”的经典形象,一个反复无常的人,笔者在此无意说第一历史里那个在博弈论中注定要被所有势力共同消灭的吕布就是剧中塑造的形象,但本剧偏偏将吕布翻案成正面人物,而刘备这位民间风评极佳的人物却偏偏被编剧设计为一个猥琐又不失智慧的人。对于大众来说,这样的设定是十分颠覆的,但我们也不能就因此认为罗贯中对待历史的态度比《吕布与貂蝉》的编剧更为高明。
历史是被塑造的,尤其是众多心智不成熟的中二少年应当更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今天我们了解历史仍然要依靠司马迁这样的史官的记载,即使我们知道司马迁的《史记》中充满了错误。回到关于历史真相的讨论,以《辛公平上仙记》为例,谁又能确切的说这荒诞的记载不是历史的真相呢。再看看《吕布与貂蝉》是如何设计吕布的结局吧,之前吕布放走了曹操,也放走了刘备,但曹操却是谋杀吕布的主谋,刘备与关羽在袁术与曹操嚣张面前对吕布一言不发,保持沉默。当曹操列举吕布杀害丁原与董卓等众多背信弃义的罪状时,谁才是真正背信弃义的人呢?是被缚的吕布,还是狡猾的曹操,还是沉默的刘备与关羽呢?
当然,这样设计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大家在罗贯中的洗脑下无法赞同本剧的设定 ,《吕布与貂蝉》也被剪成了《蝶舞天涯》,颇对应剧中的讽刺啊。

吕布与貂蝉(2001)

又名:蝶舞天涯 / 三国群英会之吕布与貂蝉

主演:黄磊 陈红 傅彪 耿乐 李小璐 袁泉 尤勇智 赵丽娟 聂远  

导演:陈凯歌 龙光浩 杨文军 李凯基 编剧:李辉 Hui Li/汪海林 Hailin Wang/闫刚 Gang 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