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们常常喝着卡布奇诺,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以为自己就是特蕾莎站在黄昏的布拉格广场上,幻想着发生一段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邂逅。可天底下哪那么多托马斯,布拉格的故事也不是只有昆德拉一人在写。父亲有外遇,母亲年华老去,儿子叛逆,女儿沉迷于幻想,这是布拉格的浪漫?这恐怕是布拉格活生生的现实。尽管这样,影片中穿插出现的精灵,形成故事的暗线,这或许才是捷克人对布拉格现实的浪漫注解。

这是一部没有一句对白的影片,情节的推动和人物心理的发展似乎更依仗于电影镜头语言。在我看来,光的运用最为典型,也最为实际。

首先这应该算是一部喜剧片,所以故事的基调应该是让人愉悦的。于是影片开始时的影调经过有意识的高调处理,显得明亮而温馨,尤其是室内场景,这种感觉会让你觉得这样一个家庭能有什么问题。即使是外景,也会使用柔光把冷峻的冬日处理得暖烘烘的。光的处理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在父亲因为偷情被锁在冷藏库里时,母亲和两个孩子在家里看电视,灯全部熄灭,电视是唯一的光源,镜头画面采用了蓝黑的冷色调,屋子里显得寒冷空洞。母亲打电话时,镜头给她的脸来个特写,电视闪烁的画面映在她脸上产生明暗交替的效果,她复杂的心情在此时光的运用中得以呈现。儿子离家出走,父亲也因为情人要离开母女俩,这时候室内场景的影调转为冷处理,镜头画面是淡淡的蓝色,意喻家庭的破碎。

精灵作为贯穿整个故事的暗线,它的作用在于给残酷的生活赋予一种超现实的浪漫希望。因此,代表精灵的光也应该是一种超现实、超自然的光,而这种光也应该是热烈的暖色。红宝石的光就是最好的素材。最后,女儿用精灵赠与的红宝石赎回了蹲监的母亲,家庭重归于好。他们在晚上从警察局回家,路灯的光线洒在街道上,是暖洋洋的黄色,这跟同是晚上父亲去找情人时,街道上映出一片冷冷的蓝色,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捷克人还是玩了一把浪漫——女儿跟着精灵骑上猪,消失在夜色中。她是去寻找自己的世界,还是逃避残酷的现实?儿子到底回没回家?父亲是否会再去找情人?答案都留给了观众,说出来的话,不知又毁掉了多少人对布拉格的想象。呵呵。

布拉格狂想曲Skrítek(2005)

上映日期:2005-03-17片长:90分钟

主演:波莱克·波利夫卡 伊娃·赫鲁波娃 托马斯·沃瑞 Anna M 

导演:托马斯·沃瑞 编剧:托马斯·沃瑞 Tomás Vor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