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与导演上一部电影《鸡排英雄》相似,乡土居民如何在时代变幻中恪守自己的传统。
其实无论是《每当变幻时》还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都是在怀念自己那些在新世纪潮流之外的时代文化。那些时代文化,比更加辽远的古典时代要来的鲜活,又比眼前的当代社会要来的传统。但这些形成中的传统被破坏,一般归结为G党的革新政策导致两岸三地的文化内陆化影响,那如果没有这种内陆化的影响呢?毫无疑问,有一个相当成功的典范——韩国。无论是在经济量还是文化独立性,乃至于政治自主性上都保持了相当成功的状态。
那将这种潮流不存在的幻想以某种力量来进行扭转,可以么?假设这种可能性的本身也就陷入了与可能性努力本身的相似陷阱。
对现状的不满,发泄在历史上,其本身不仅是打扮历史,更是让现实陷入一种不古不今的名实分离之中。无论是以现实阐释历史,亦或者以历史幻想现实,都在这种分离之路上愈行愈远。将没有出路的现实寄托在这,不过是中二症发的无聊臆病,恰是支那文化中最为易发的“伦理宗教”肇端。
无论是台湾、香港、澳门亦或者大陆内地,其所消失的最近六十年,即二战以来所重新塑造的地区族群(或可直接名之为“民族”)与地区传统,乃至于此二者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均是在不断成型,而又不断影响,所坚持与所漠视的民众,都只是在传播影响时被放大的传声器,其传声的关键来源在现实的感触与媒介的传播,而非其真实所能反应的内在。研究地域文化者,尤其是现世地域社会的文化研究,若以其历史源来与媒介传声为主体,那无疑是本末倒置,放在二手贩子那里,更是容易惊奇其“形成中的民族”,既有“形成中的民族”就有“消失中的民族”,忽略掉期互为消长的关系,也就容易在民族问题上不断应对新问题而提出自毁式的新理论,没有了在一定时段内的“范式形态”,千年炖成一锅,当然可以,但首先要看清楚,这一千年,是否是同一个国家,这就是“唐宋变革论是难以否定的假设“。
为何在最近二三十年的地区文化消亡如此显著?而让怀旧气息弥漫。这种与过去较长时间中出现过的”追三代“的怀旧传统相迥,而仅仅是怀念近世之”旧“这是新时代中突出的文化现象,当与二战妥协的战时传统相关,二战终战,并非世界和平的到来,一战的终战,让世界存在在了一个体系中,而二战却意味着世界的撕裂,从头到脚塑造了原本不存在的两三种自称为”传统”的模式。
所谓“近世之旧”,不过是一代之幼,而非三代之善,三代之善,是求道立德,为天地正心。而一代之幼,勉强可称纯良而已,人在社会,铜臭之中,这种怀旧可简单称为“婊子立牌坊”。
无论在过去的时间上变化的现在,还是在现在开始出发的未来,没有人能预知,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未来学家,能够给出潮流已属不易,能够给出结果,那就纯粹是“神棍学”而非“人文学”了。希望看到所谓“暴支”恶果的人,其心态不亚于在金庸小说中看到欧阳锋真疯了。历史,不论怎么写,它不是道德轮回,李世民杀兄逼父可以做皇帝,G党过去做的恶事不会被历史原谅,但也绝不会被历史审判,历史只在时间上延续,而非在道德上因果。

大稻埕(2014)

又名:Twa-Tiu-Tiann

上映日期:2014-01-31(中国台湾)片长:133分钟

主演:猪哥亮 王宥胜 简嫚书 隋棠 李李仁 杨烈 李易 李相林  

导演:叶天伦 编剧:叶天伦 Tien-Lun Y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