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2-27

倔强的牛顿:倔强的牛顿

《倔强的牛顿》(2017)揭示了当今印度一个被隐藏了的现实:先进民主制度实践下的困境,无法发声的底层和被挟持的民意,丛林里的故事远没有我们想象的精彩。

切蒂斯格尔邦2000年才从中央邦分离出来,和它周围的其他显赫的大邦不同,虽然处于印度中心地带,但这里不仅交通不便,游客稀少,大部分居民还生活在丛林部落中。可是这里又是印度森林最为繁茂的邦,拥有天赐的自然美景,众多的瀑布和自然保护区。切蒂斯格尔邦的部落文化色彩缤纷,四十多个不同的部落,其点彩画作和细长雕塑的手工艺品,以及集市文化都极具吸引力。切蒂斯格尔邦这样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森林,也难逃近代印度政治余毒的侵蚀。在切蒂斯格尔邦的北部和南部,特别是和西孟加拉邦接壤的地区,一样有纳萨尔派游击队的活动,政府军与游击队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部落居民的原本平静安宁的生活。

牛顿是个理想主义的青年人,他立志投身印度缓慢而困难的民主进程,选举委员会不仅仅要维护民主选举的公正,更是民众合法权力的保护者。阴差阳错,牛顿这个实习生,成为了正式代表,去往切蒂斯格尔邦一个丛林部落完成一次议会选举。在影片开头,漫画夸张般的蒙太奇,一个个选举候选人夸张的竞选活动和可笑的政治口号。在切蒂斯格尔邦这样的地区,搏出位远比脚踏实地来的有效。

《倔强的牛顿》格局并不复杂,而且剧情构架也极其简单,和我们印象中的印度电影完全不同。影片最大的看点无疑是牛顿与政府军官和当地女向导之间围绕选举展开的“斗争”。牛顿放弃了自己原本的名字,在善于圆滑世故的社会中仍然信奉着一根筋般的原则和法律。而军官就不一样了,他只想和平地完成这次选举,至于中间的过程是怎样的无所谓。女向导则是部落人的发言人,她看破了政府的面子工程下民主制度的无用,原住民却不得不为他们毫不感兴趣的纷争买单。

牛顿的理想主义看似顽固地可爱,其实也透露出印度民主实践的悲哀,它拥有好的顶层设计,但却在实际操作层面出现种种乱象,牛顿也知道村民对每个候选人的政治主张和竞选纲领完全不了解,但也要让他们亲手投上一票。村民的民主意识觉醒影片也用小细节展现,他们开始询问哪个候选人会给他们的农产品更好的价格。军官则是印度内部矛盾的代表,是印度错综复杂的内部矛盾的体现,在影片中他和牛顿之间的多次冲突就是最好的说明。你知道梅加那亚邦的首府么?知道克什米尔么?你只是知道,我却在那里待过!在“百万叛变”的印度,东北地区和克什米尔都是不安定的代名词,是统一和谐印度的绊脚石,军官的职责是镇压叛军,而如何消解叛乱的根源却不是他所关注的地方。女向导是原住民和现代文明的一个中介,她熟悉两边的语言,也了解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每当牛顿想当然地以他的观点强加于人时,她总是提醒他,现实远比想象的复杂。影片中一个细节,牛顿被蚊虫叮咬,城里面带来的驱蚊液根本不管用,女向导拿出了一根枯树枝,上面爬满了蚂蚁,切蒂斯格尔邦的部落文化中,蚂蚁不光是食用的对象,而且是珍贵的药材。用蚂蚁碾碎和辣椒做成的酱是原住民的美味佳肴,而人如果感冒发烧,则把手臂伸进蚂蚁窝,让它们叮咬,蚂蚁酸就能进入血液,病情就会很快好转。当然牛顿和我们一样,他不知道这些,他带来的民主理念,在这个他并不熟悉的地方真的能落地生根么?

影片反讽民主的表面工程和形式主义的同时,其实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原住民。因为“莫须有”的战争,他们不得不舍弃世代生活的家园,忍受军队的剥削(影片中军官让他们提供特制的Mahuwa花酿制的酒和食物,并抓来当地儿童唱歌表演)。原住民贫困的生活让牛顿更具勇气与军官较量,但他毕竟势单力薄,改变之路还异常遥远。
电影的结尾简单却不失深意。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矿产开挖的镜头接军官带一家人购物。资源的过去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在切蒂斯格尔邦一样严峻,而军官也生活拮据,贫困仍然是当今印度的一大难题,电影蜻蜓点水的这两个镜头,却给观众展示了一个更加宽泛的现实图景,牛顿的理想仍然有巨大的价值,在崛起之路的途中,印度确实还有许多需要完成的任务。

倔强的牛顿Newton(2017)

又名:五星级选战(港)

上映日期:2017-02-10(柏林电影节) / 2017-09-22(印度)片长:106分钟

主演:拉吉·库玛 潘卡·特里帕蒂 安佳丽·帕蒂尔 拉格胡维尔·亚达 

导演:阿米特·马斯卡尔 编剧:阿米特·马斯卡尔 Amit Masurkar/马扬克·特瓦利 Mayank Tew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