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过去,从外面看:那些高耸的尖塔、诡谲的形态,还是细节处的那些石头上雕刻出的一个个生动的圣经故事与星座图腾都让人备感震撼。无论是从高度上,还是从形态的多样性,他都远超其他大教堂。虽然它的尖塔乍一看和科隆有些相似,但它造型的奇诡却让你不由浑身起鸡皮疙瘩。但最让我感到震撼和眼前一亮的还是他的内部:在外面看时,你可能并不会注意到教堂的窗户,但一走进教堂之中,日光射入教堂,散成的五彩的光芒,简直如同置身天堂。一个个巨大的立柱,直通天顶,真的会给我一种一伸手就能够接触到天堂的感觉。

首先就从基本的大结构来分析。圣家堂是一个标准的“巴西利卡”拉丁十字结构,分为前厅、中殿、后殿以及侧翼,俯视看就形成了拉丁十字的形状。拉丁十字和希腊十字的区别来自于东西教会分裂时期,东边教会以希腊语传教,十字的每一边都一样长,代表建筑是圣索菲亚大教堂;西边教会以拉丁语传教,十字是横短竖长。从宗教上:东西教会分裂后,西边教会叫Catholic,也就是天主教,意为“广泛”,也就是普天之下只要信基督的人都是他的信徒,而东边的教会叫Orthodox,东正教,全称是东罗马帝国正教会,强调血统纯正。东西教会分裂对宗教艺术的表达造成了根本上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则来自于对于教义理解的不同。基督教教义中核心的“摩西十诫”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能拜偶像”。东边教会在这一点上偏向于恪守成命,教堂中出现神圣人物的形象都高度规程化,与古埃及的艺术非常相似,更强调艺术的传递信息的功能。而西边教会则是在不断在教义底线的边缘试探,这也得感谢格利高里一世。他主张使用绘画作为宗教宣传的手段,由此西罗马地区的教会开始挖掘绘画艺术在宗教宣传的功能性。在圣家堂当中也可以轻易看出天主教的影响:诞生立面上的那一个个生动的宗教故事:天使报喜、圣诞之星、耶稣诞生、圣母升天……都带给我们了极其美妙的视觉体验。

圣家堂内部的色彩极为丰富,因为光是高迪的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外部的阳光射入大教堂,窗户的色彩被很好地显现出来。而这些色彩其实也各有含义,绝不是随意安排的,他们都各有代指。如蓝色和绿色代表着新生,在诞生立面一边的窗户上大部分是这两种颜色。而在另一边“受难立面”上,窗户大多是红色与橙色,这两种颜色代表着耶稣的血。而看下图,教堂的受难立面上其实也有一些窗户是绿色的,这其实代表着基督虽死去了,但基督为人们而死,基督的生命就是我们的生命,所以基督一直在迎来新生,红色和绿色也就相互融合在了一起。

高迪出生在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充满着独立自由的精神。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早在西哥特王朝就被阿拉伯人占领,统治时间超过800年,但查理曼大帝将加泰罗尼亚地区夺回,脱离了阿拉伯人统治,因此这一地区在文化传承和民族特征上带有鲜明的独立自由的背景色。而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文化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他们的文化认同上并不是完全属于西班牙文化,甚至官方语言都不是西班牙语,而是卡特兰语。他们首先会把自己当作加泰罗尼亚人而后才会认为自己是西班牙人。这种文化背景在他的建筑上有很大的体现,他的许多建筑既看不到太多从前人身上继承的痕迹,也难以找到后人创造出模仿他的风格的流派。所以圣家堂也可以说是一个“前少有古人,后鲜有来者。”的建筑了。圣家堂和米兰大教堂比较相似,他们都有着高耸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个个尖塔,这是哥特建筑创造出的特色。哥特建筑指导了许多现代建筑的核心思想:哥特风格之前的建筑基本思想是垒砖头,从低到高。而哥特建筑的思想是先搭骨架,后用混凝土填充。而且哥特建筑用巨大的玻璃替代墙壁石头,在现在的许多几乎表面全用玻璃覆盖的摩天大楼上也可见一斑。

而圣家堂的亮眼之处在于它的各种尖塔似乎都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它不像米兰和科隆大教堂,尖塔给人的感觉都是万剑齐发,直冲云霄。它是真正的有主有次,把不同尖塔的象征展现得淋漓尽致。高迪的建筑设计充满象征主义、符号主义的特征。在高迪的建筑物中常常能看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形状,象征着某种主题。而圣家堂的尖塔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圣家堂的东侧、西侧、北侧分别有四个尖塔,这十二个塔象征着基督的十二门徒。而其中部还有一个象征基督的高达200米的塔,环绕着周围的五个较低的塔。这不仅让圣家堂成为全世界最高的教堂,而且这种1-5-12营造出来的层次感是在其他大教堂上都难以找到的。

圣家堂的内部我认为是最为打动而人心的。之前当我看到西敏寺、看到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大礼堂、看到罗马万神殿的拱顶时,我都已经感觉十分震撼而美妙了。那一个个肋条铺满天顶,给人以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而圣家堂呢,一眼看去,便让我感觉身处宇宙深处,一个个立柱直插天顶,有着宇宙深邃无穷之感。它是那样的高,抬头望去,教堂的顶部就好似头顶的天堂,触手可及,在这里,人们是那么地接近上帝。

从审美角度来说,圣家堂的建筑风格是哥特的,但与传统的哥特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风格对应于18世纪到19世纪在英国兴起的新哥特运动,和法国的新古典运动相对应。英国天主教复苏,想要通过复兴哥特建筑来弘扬信仰,因此作为天主教徒的高迪,采纳了新哥特运动的审美观点。而高迪的伟大绝不仅在于它做出了一个新哥特的世界上最高的教堂。而是因为它在哥特风格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变化以及象征主义的装饰:在圣家堂诞生立面一侧,雕塑都非常具有古典气息(如下图),而到了受难立面一侧,雕塑甚至有一种毕加索立体主义的刻画风格。高迪将这种艺术风格的演变,和耶稣从诞生到受难的过程相类比,其实也恰恰是影射了人类的进化过程,让圣家堂从内而外散发出这种极强的象征意义。

圣家堂虽然采用的是新哥特的审美风格,也的确能够看出一些哥特风格的影响。但他却超脱了哥特的坚硬和冷冰冰的感觉。从圣家堂的诞生立面看,能够看出圣家堂好像是一栋用巧克力建造却稍微融化了一点的建筑,十分具有流动性,就好像整个建筑正在融化一般。而这也体现出高迪“自然主义”的设计理念。建筑本就不应该冷冰冰的棱角分明,而是应该像生物体组织、细胞结构那样柔和。

在我看来,高迪在某种程度上和波提切利很像,他们独具一格、与任何一个时期的所谓“风格”、“主义”都格格不入,但又极其天才,甚至自己一个人定义了一个“专属领域”。感谢高迪,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璀璨的艺术瑰宝,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西班牙亲眼目睹圣家堂的震撼!


圣家堂—— 创造的奇迹Sagrada - el misteri de la creacio(2012)

又名:Sagrada - The Mystery of Creation

上映日期:2012-12-20片长:89分钟

主演:Jordi Bonet i Armengol Etsuro  

导演:Stefan Haupt 编剧:Stefan Haupt

圣家堂—— 创造的奇迹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