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划时代,但重点不在技术领域,而在美学和更恐怖的就是人类感官的体验上,《环太平洋》是第一个真正能通过IMAX3D而非体感控制、全息影像或神经连接就达到了身临其境的梦境感的电影,或者说互动娱乐艺术品,是一部真正将基于现代计算机图像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进行创作的视觉艺术形式(即电影)和传统的实体的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装置艺术)进行完美结合的伟大作品。相比之下,文本层面的艺术创作已经不太重要了。《环太平洋》距离绘画和雕塑艺术要比文学更近。早上我在微博上写了一些片段,下面汇总成文。

刚刚从IMAX影厅出来。第一排看《环太平洋》的非凡体验让我头一回感受到了IMAX尺寸的1:1等比物体的身临其境感。这也是至今以来最具真实感的3D体验。德尔托罗万岁!迈克尔贝去屎!

还挺难组织好语言的,第一排IMAX看《环太平洋》的真实感远远胜过了TF和阿凡达,除了3D效果的溢出感,最主要的是等比物体的身临其境感,也就是说,如果把自己代入到情景里,机甲、人、怪兽几乎都是1:1的,这和过去看所有电影眼睛接收到光学放大缩小后的图像产生的成像效果的不真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通常电影观影的观看体验,强调的是视线最大化,也就是视线的上下左右的边缘正好被银幕占据,保证画面中的图像信息都被容纳进视觉神经的接受范围内的同时尽量不接收银幕外的现实视觉信息(也就是影院的墙体、邻座的观众等)。但这和真实世界还是有差距,特别是特写镜头和状物的全身镜头总有不真实感。实际上我们的视觉神经并不是这样二维而是三维运作的,因此通常的影片包括3D阿凡达,即使坐第一排也是有平面感的,这并不是说效果不好,而是画面中的物体过分放大了,不符合人眼对现实物体体积的光学变焦成像,特别是人脸特写镜头,坐前排太大,坐后排视线就无法被画面充满,总之距离梦境差距太大。

电影发展了一百多年,实际上一直没能解决戏剧级的身临其境感。目前的大银幕和小荧幕体验,大银幕上看小物体硕大无比到失真,小荧幕上看大物体严重缩小到缺乏震撼感(只能根据比例去脑补,大部分女性观众缺少这一能力)。当我们看画展时,需要恰当的距离体会画家创作时的视线,而电影放映就是这问题。以前的IMAX电影,包括3D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即使画面中的信息主要是视觉奇观比如变形金刚,实际画面体积也还是比机体大得多,加上镜头视角带来的视觉变形,无论观众坐在第一排还是中间的所谓黄金位置还是最后一排,都只有视频观看的体验,而没有身临其境的梦境感。

《环太平洋》依靠超巨型的机体(大约几十层楼高)结合开创性的CG光影(豆瓣这位朋友分析了光影,但没结合人眼的体验),特别是神乎其技的透视效果和镜头语言,第一次实现了身临其境的梦境感动态视觉艺术创作,也就是诺兰试图用《Inception》表达,但并没有在影像层面实现的欺骗观众的视觉神经。至于这种身临其境感的体验真的很难用语言说得清,说实话,当具体到人类主观叙述自己的感官体验时,语言是非常无力的。比如性快感,我们只能用麻麻的、酥遍全身来形容高潮。亲眼看到长城、尼亚加拉大瀑布之类的奇迹时,我们也只会用一声WOW代替。相信我,放弃传统的全景感到近处看《环》,你会WOW的。

环太平洋Pacific Rim(2013)

又名:悍战太平洋(港)

上映日期:2013-07-31(中国大陆) / 2013-07-12(美国)片长:131分钟

主演:查理·汉纳姆 菊地凛子 伊德里斯·艾尔巴 查理·戴 朗·普尔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 编剧:特拉维斯·比彻姆 Travis Beacham/吉尔莫·德尔·托罗 Guillermo del Toro

环太平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