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豆瓣上的名字文艺得有点无法直视,叫《黑衣法官亦凡人》,是零八欧洲杯的相关纪录片。因为实在太喜欢这个片子了,网上的资源的翻译有那么一点点瑕疵,加上有一些梗没有翻出来会降低一定的观感,我自己又不会做字幕,所以就在B站的资源上用弹幕做了一些简单的解释。但是因为在B站的等级太低,发不了固定的弹幕。。只能发屏幕上方流动的弹幕,所以效果也不是很好,有一些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还被清掉了。。但是各位我真的尽力了。。我是真的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个电影里面获得足球的愉悦感啊!~

这篇比较长,而且大部分其实和这个电影没有关系。一开始也是发在虎扑上的。这部电影是球迷向,不是球迷可能看得不是很懂。但是我个人确实觉得这部电影真的可以吸引更多人喜欢足球,已经喜欢足球的球迷可能会更喜欢足球。最重要的是,我认为这部电影能够改变一部分人的心态。

《裁判》这部片我是在12年欧洲杯期间看的。说起来和这部片的缘分也是神奇。那时候在等半夜的球赛,等得无聊了想起高中的时候看的一期《天下足球》,可以说是那一期《天下足球》让我真正地走进了球迷的行列。那一期应该是在穆氏国米四比零米兰之后,所以花了很大篇幅讲这场比赛,但是很奇怪的是结束的MV里出现的是德国在世界杯前和南非的一场友谊赛的精华剪辑(音乐用的是《gotta be somebody》,这歌一配上足球就让人想奔跑)。这场比赛也同时是国脚施奈德的告别赛(一转眼今天施魏因施泰格也退出国家队了。。),所以赛前球迷们拉起了他的巨幅照片,镜头一切到他英俊的脸,他表情略带腼腆,又很激动,又很自豪,啊,真是太帅了。
所以那天晚上突然有了极其强烈的想找到那一期,只为看看施奈德的脸(楼主确实是男的)。然后找啊找啊,各种方法都试了,去央视网去找往期,去百度知道上找答案,去专门收集《天下足球》的资源站去找资源。其实再耐心点或许能找到,但是我在找的过程中无意间看到了《裁判》这部电影的介绍,一看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比赛开打,这片子不到半小时,看完刚好换台看比赛。
然后我那晚基本没看比赛,到了今天,那晚上是谁打谁我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我把这片子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

看完的时候真的觉得,怎么这么短?没看够啊喂!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大部分篇幅是由裁判们在场上通过对讲机对话的录音组成的,这些录音内容告诉你,在那种重压之下,裁判这活基本不是人干的。裁判在场上,在观众的眼里很多时候是机器人一般的存在。没有表情,没有精神,没有思想,没有行为。有行为的一般都是打架骂人(最开始写这篇的时候刚好鲁能时任主帅和裁判发生了冲突,谁打的谁至今仍各执一词)。这部影片可以颠覆很多人的认知,也许还会有人对韦伯黑转路人甚至黑转粉。
这个片子主角是五个裁判组:霍华德韦伯为首的英格兰裁判组,罗伯特罗塞蒂为首的意大利裁判组,马胡托冈萨雷斯为首的西班牙裁判组,马西莫布萨卡为首的瑞士裁判组,彼得弗洛伊德菲尔特为首的瑞典裁判组(彼得是个很可爱的小老头)。友情出镜的还有切尔西同胞们最熟悉的斯坦福桥惨案的主角赫宁!他的出场也十分符合各位对他的印象,他是小组赛后被刷掉的第一批裁判之一。。
大家看之前最好去看一看08欧洲杯相关比赛的赛果,因为电影为了效果对比赛进程是高度概括化的剪辑,所以不太了解零八欧洲杯的朋友可能会看得有些疑惑。不过大部分比赛也无关紧要,最重要是去看看土耳其打捷克那一场。
电影很轻松的,就像是几场比赛的不同角度的集锦外加几位裁判的八卦。普拉蒂尼也在里面以闲聊的形式说了几句极富营养的话,比如:“如果裁判什么都看得见的话,那他就可以自己上场去踢10号了。”可惜时过境迁,普拉蒂尼最近真的好惨啊。

为什么那么喜欢这部影片?我觉得是因为看完这部影片我对足球这项运动更宽容了。宽容要建立在理解和了解上。这部电影可以帮助大家对足球这项运动的具体运行有更深一点的了解。说的那么玄乎其实就是裁判也都是人,裁判也会错,裁判是兼职的,裁判好他妈惨啊。
这些其实很多球迷朋友也都知道,但是看比赛的时候一个激动可能就给忘了。而这部片子用很有趣的角度强化了裁判普通人的形象,因此多说无益,去看了我觉得你自然就会对裁判宽容一些了。
但是我觉得光说他们惨其实也并不很能提起大家对他们的认同感。这些裁判各个收入不菲,再惨还能惨过搬砖?而且裁判你不就是干这个事情的吗,怎么会那么眼瞎?因此我觉得还是说个玄乎点的,除了理解裁判个人以外,还要从深层次一点来说为什么要理解裁判这份工作,为什么要理解裁判的吹罚。

我在这里分析的都是假定裁判了解了事实的判罚,实在看不见的那些我就不多说了,其实你去球场上转一转就知道了,周围发生了什么你还真的不一定都清楚。

我很认同刘嘉远曾经说过的一句解说词:裁判根据的不是一个量化的标准,而是一个法理。
既然是法理,那就有价值位阶,就要有取舍。就像法律一样,要考察动机,要考量效果。而效果,在法律上归纳为正义、自由和秩序。这三个概念在足球世界里也可以有其特有的解释。秩序就是比赛顺利进行,自由就是球员们的意思行为(技术动作等等),正义就是两队的权利义务的实现达到公平的状态(有时还要考虑球迷们的感情,即比赛要尽量体现两队的真实水平)。正义、自由和秩序在法律的运行中往往是需要进行取舍的。而同样在球场上,作为球场法官的裁判自然也要在他所收集到的信息下做出权衡。

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例子。一是13年欧冠八分之一决赛次回合皇马打曼联中纳尼踹阿韦罗亚的那脚,以及10年世界杯决赛德容名垂青史的那脚。
先说第一个。当时的情况是
1、两队首回合一比一。次回合皇马表现明显逊于曼联主场作战气势如虹的曼联。下半场拉莫斯又不慎送出乌龙,皇马被逼上绝境。
2、这时纳尼在抢一个高空球的时候很有可能是无意地踹到了跳起争顶的阿韦罗亚的胸口。
3、慢镜头显示纳尼的脚在接触到阿韦罗亚胸口以后还有一个额外发力的动作,不过这是在高清镜头的多倍慢放才显得很明显。
4、当值主裁就将纳尼罚下去了。
5、此后一小段时间内曼联在中场的力度明显减小,皇马通过莫德里奇的一脚打门框内侧的世界波以及一次精妙的配合反超了比分。曼联在比赛末端掀起如潮攻势,但皇马防线众志成城,尤其是迭戈洛佩斯八爪鱼附体力保城门不失。最终皇马惊险晋级。当年曼联锋线人才济济,有英超传统大杀器反范佩西和鲁尼,希望之星黑贝以及超级替补小豌豆。弗格森说这条锋线可以与99年黑锋双煞加谢林汉姆和索尔斯科亚相媲美。爵爷在09年和11年欧冠决赛完败于巴萨之后一直渴望在退休前重回欧洲之巅。但在12年欧冠和联赛又两遭侮辱(欧冠小组赛出局,欧联又被毕巴大比分羞辱,联赛中一比六惨败曼城,最后一轮又因为阿圭罗的神迹丢冠)。爵爷急切地要在13年拿回所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联赛早早与其他各队拉开差距以后却在欧冠早早出局,赛季结束后爵爷也含恨退休。缺少了这股劲的曼联在莫耶斯接手后一泻千里,连续刷新队史下限。
经我这样一写,似乎曼联的衰败的转折点都在这个判罚上了。因此更显得这个判罚简直是天杀的。
但是实际上你把第五点统统删掉,就是裁判当时所知道的情况。而第一点是当时裁判可能还想得起来的情况。第三点是裁判火眼金睛才看得出来的情况。脚都踹胸口上了裁判要不要罚下他,如果完全孤立地看其实是应该的。很多裁判在短短几十秒内不可能做到去准确完整地了解动机和考量后果,所以做出这样的判罚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个判罚当时还是被评价为一个糟糕的判罚,因为这个判罚打破了场上的均势。一般不到伤天害理都尽量不要打破场上的均势。但是如果不罚下皇马球迷会愿意吗?所以和现实中的案件一样,绝对符合所有人的标准的正义是不存在的。因此对于裁判的这一类判罚实在没有什么争吵到大动干戈的必要。
10年世界杯决赛荷兰打西班牙,西班牙的传控打法当时是如日中天,一溜比赛打下来除了第一场翻船了以外对手基本上找不到任何办法。荷兰那场也是要靠死守打反击。结果开场不久德容就来了那么惊天一脚。裁判罚下他的话就和当年的欧冠半决赛次回合国米打巴萨一样,完全没观赏性可言而且还不太有悬念了。所以韦伯选择了黄牌警告。韦伯的这个判罚当时还是比较被认可的。因为最后实力更胜一筹的西班牙还是拿了冠军。但是如果最后罗本的单刀进了,这个判罚就让荷兰占了大便宜了。那这个判罚估计又要成为多少多少大争议判罚之一了。

为什么足球不引入回放?这个就是原因,引入回放又怎么样,就像杀人案,就算是有摄像头把过程完完整整都拍下来了也不一定就能得出完全符合所有大众心意的判决。篮球的回放也是用在绝对量化的标准上,比如球出没出界,到没到表,沾没沾框等等。现在足球门线上也引入了鹰眼,以后科技更发达了可能边线底线都能加鹰眼。现在鹰眼那么贵国际足联肯定愿意用人来干这个事情。越位这个是足球最特殊的规则,科技达不到那一步,就算达到了也会有很多极端例子出现,说不清楚。比如《裁判》里面出现的零八欧洲杯荷兰打意大利,范尼的进球。之前布冯双拳把个高空球打出去的同时把本方一个后卫打着了,还顺带推了一把把他推出了底线外。这个后卫就躺在场边了。然后荷兰队把球传门前,范尼把球打进。范尼到底越位吗,如果认定躺在场外面那哥们受伤退出比赛那范尼确实是在对方最后一名防守队员和倒数第二个防守队员中间,就是越位了。但是如果认定那哥们就是在那躺会儿而已没有退出比赛,范尼就是在倒数第二和第三个防守队员中间,就不越位了。片子里面看电视的那群欧洲顶级裁判最开始第一反应也都是越位了,最后连欧足联都要出来解释清楚。所以我不觉得电脑现在能够发达到能够瞬间评估球员身体状况和心理动机这种程度。
即使是完全电脑程序的游戏也不完美啊。实况足球里面有时候球员被犯规是不倒的,就踉跄一下,我看到过在禁区里踉跄一下就被判点球了,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啊。
而且什么时候回放也是个问题。比如越位,不越位的球吹了越位比赛就停了,这时候一回放发现没越位,那是不是要全体球员回到刚才的位置重来一遍?还有个很极端的例子。是12年欧洲杯小组赛英格兰打乌克兰。乌克兰一个越位进攻,球越过了门线被特里救了出来。底线裁判认定球没进。这个问题我觉得很绝。如果要回放,只回放进球这一下那毋庸置疑,球进了,但是如果再往前回放一点,越位了,球不该进,那这样下去是不是再往前一点,英格兰又在前面哪里又违规了,球是不是又算进了呢?这很难说清楚啊。而且你作为底线裁判,如果你看到了乌克兰是越位的,那你会不会吹这球进了?为了整个结果的正义你需要通过自己的不正义行为来达到,这简直是道德困境啊。我觉得这个完全可以拿来给法理学讨论一下。。
而且现在就算是有了回放,部分球迷的素质也是堪忧。比如14年世界杯上法国队打洪都拉斯的一场小组赛。法国队有一个进球是打在门框下沿再砸过线的。现场鹰眼的回放也相当实诚,先回放打在门框下面这一下,然后显示no goal,接着才回放过线那一下,然后显示goal。其实这也算是严谨的做法。现场洪都拉斯球迷不愿意了,明明没进啊,自己都说没进了,后来又说进了,黑幕黑幕!现场爆发嘘声。替补席更是疯狂了。赛后他们教练也说,我实在不理解,明明说不进,怎么又说进了。天啊大哥这是你智商不行啊。

我确实是一直都不怎么相信很多球迷朋友的,我觉得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为什么,因为不宽容。

为什么又一定要宽容呢?为什么我这么推崇这部片子?因为我是实实在在地觉得,现在这个环境内太缺乏宽容了。
球迷文化里,甚至市井文化里,往往把谩骂当作狂热,把暴力当作勇气,拿严苛当作原则,拿粗野当特色,拿歧视当热爱。宽容二字实在是只用在很有限很有限的场合里。有限到甚至只有对方对你怂了你才愿意去宽容他。篮球亚锦赛决赛,我和家里人一起看的。姨爹看着那些菲律宾小个子球员用柳州话来了一句:“等我就nen(四声,用力地捏的意思)死他!”还有后来菲律宾那个球员被罚下以后观众席上那个扭着屁股双手竖中指的,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很缺乏宽容的表现。当然他们都是上一辈人了,天国上朝的观念还很重。我们这代人,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和宽容所有运动员的努力。菲律宾那场比赛确实打打杀杀的,但是大家都是为了冠军,难道还要把冠军双手奉上吗?我觉得我们很多人的逻辑就是,你弱就要被我欺负,你输了就要被我戏弄,这样才是尊重我,我也就这种情况下可以给你宽容。反过来我弱咱们走着瞧,你现在说的都是歧视我的话,你现在就是在欺负我,我到时候要连本带利一并奉还。
宽容不是怂,我看到论坛里经常看到那些吵到后面吵不下去了就故作宽容地来一句“得了我也懒得和你说”这类的话,我觉得这种宽容还不如不宽容。就像辩论赛里“我请问对方辩友”,这句话翻译过来明明就是“草泥马你个XX有本事你答啊你答啊”的意思啊。不真心宽容还不如不宽容,不真心礼貌还不如不礼貌。当面说你说得好我走,转身就对别人骂别人XX,这种事情太多了,看着心塞。
宽容就是要时刻保持一种对自己的不自信,对自己可能是错的永远做好准备。总是拿对错为标准来评价他人的观点,甚至拿愚蠢与否来评价他人观点是绝对做不到宽容的。这世界上声称掌握了绝对真理的地方都会觉得民主是个多余的东西。

这篇的重点还是大家去看看这部电影,我觉得对调整心态是有很大帮助的。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意义不同于任何一部体育电影。因为如果对裁判的工作都能有所理解,可能以后对各行各业的工作都会有所理解。
当然把这部电影的地位提高到这种程度自然是夸大其词了。但是我想到看一部电影,就能够轻松愉快地对自己的心态有所改变,又何乐而不为呢。

黑衣法官亦凡人Les arbitres(2009)

又名:裁判

上映日期:2009片长:77 分钟

主演:黑衣法官们 

导演:Yves Hin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