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咸鱼
本文首发于 文慧园路三号、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
原文链接

梵蒂冈,这个全世界最小的国家,却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曾经的欧洲大陆,教权远远凌驾于皇权,史上的“卡诺莎悔罪”事件,就是当时的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试图和罗马教廷掰手腕,结果被教皇剥夺了教籍,亨利四世不得不向教皇忏悔低头的故事。
当时亨利四世在风雪里披着麻毡,赤着脚站在教廷门外,像是德国版的程门立雪。由此可见,当时教皇的权威,是处于一种无可撼动的地位。
如今,虽教皇的世俗权威已然不在,但其依然是全球24亿6千万基督徒的精神领袖。在过去漫长的统治中,教皇的权威也让教廷获得了数不尽的财富。
历代的教皇用这些财富搜罗艺术品,培养为教廷工作的艺术家,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这些为现代艺术奠基的绘画、雕塑大师们都曾经为教廷工作过,为那一座座雄伟的尖顶教堂绘制湿壁画,雕刻大理石像作为膜拜的偶像和华丽的内饰。
这一切,在教皇失去权威后,都作为曾经教廷辉煌历史的证据,成为了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
如果说世上有哪些最堵的地方,除了北京的早高峰和印度的火车外,梵蒂冈博物馆门口的排队队伍一定能算一个。
基本上每个人要排上五六个小时才有机会把脚踏进这座在全球闻名遐迩的博物馆里。
电影《梵蒂冈博物馆3D》让我们不必身处梵蒂冈,不必在售票口前苦等五六个小时就能一览这些名作的真容。
虽然没有办法身临其境,但3D效果还是多少能够弥补上这方面的缺憾。同时,跟随着摄像机镜头,我们甚至比身处在西斯廷教堂的游客更能清楚的看到那些在穹顶上的湿壁画。
一般在博物馆的志愿者相比,导演对这座辉煌的艺术宫殿的存在本身和发展脉络的解说,可能更胜一筹。可以说,要是仔细品味的话,这部用一幅幅名画,一座座雕塑组成的纪录片,不输于一部巨额投资、制作恢宏的史诗大片。
在这部不足七十分钟的纪录片中,导演通过梵蒂冈博物馆本身和他的镜头语言,向我们阐述了在欧洲大陆的历史上,艺术和宗教之间既如母子又像情人一般的爱恨纠葛。
在圣经里,上帝攒土为人,呼出一口气吹进泥造的人形里,人便有了灵性。艺术家们用大理石雕刻塑像,用手中的斧凿和自己的灵魂赋予石头生命,大抵上也是这样的流程。
创造,便是宗教和艺术的第一个共通之处。不过,这不像上帝创造的人那样会生老病死,这些艺术作品往往能在经受千百年时光的洗礼后依然不失光彩,甚至变得更加动人。
在这一部分,导演举例了以拉奥孔为代表的古希腊雕塑。古希腊属于罗马,罗马位于意大利,而梵蒂冈又是意大利中的一个城国,在拉奥孔出土的那个年代,梵蒂冈还是整个欧洲的政治中心。
在米开朗琪罗的建议下,当时的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一声令下,拉奥孔带着他俩儿子就来到了梵蒂冈。
看到这组雕像的平面图片时,我更多的是感叹古罗马雕刻艺术家的精巧工艺,在3D的视觉效果下,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巨蛇缠身的痛苦神情,和周身坟起的肌肉表现出来的力量感,直达人心深处。
那是一种要与神抗争的精神,他们在我的眼中,已经不再是一个神话事件,反而更像是人类在自然和命运面前所遭受的痛苦和不屈的抗争精神的总合。
“不亲眼所见,就不能真正感受到艺术品震撼心灵的美”。在这部纪录片中当担讲解人的馆长,这么对观众说道。通过3D眼镜,确实让我感受到一些平面图片和实景体验之间的不同。
在第二部分,导演选取的意象,是水。
在基督教义中,水能洗涤人的灵魂,洗去人生而带来的原罪,每个基督徒都要用水来洗礼,连耶稣基督本人也不例外。而艺术作品给人带来的精神感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这样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导演重点提及的艺术作品,是米开朗琪罗的成名之作,《圣殇》。在这尊雕塑作品中,怀抱着受难耶稣的圣母玛利亚,悲伤、哀恸,而她怀里的耶稣则神情安详,手指轻轻垂下,像睡着了的婴儿。
从这个部分开始,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这两个名字开始频繁地出现在这部片子中。
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可以并称当时的三杰。其中,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两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为教廷工作。两位艺术巨匠之间的爱恨情仇、亦敌亦友的关系,也是这部纪录片的看点之一。
第三部分导演选取的意象,是滴落水中的鲜血。这滴鲜血,代表的是牺牲。耶稣为了拯救世人,让法利赛人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流尽了鲜血。基督徒们在领圣餐的时候,杯子里的葡萄酒代表的就是耶稣的鲜血,这也是为了时刻提醒基督徒耶稣为世人所做出的牺牲。
艺术家们为了将心中的艺术火花带给世人,把人从平庸无聊的生活中拯救出来,所做的牺牲也不可谓不重。
米开朗基罗在为西斯廷教堂绘制湿壁画的过程中,因为长时间仰头作画,颜料从穹顶上滴下弄坏了他的眼睛,再加颜料中有毒物质的熏蒸,让他晚年几近失明。
影片中,导演表现出的最后一个具体的意象,是火焰。这一部分大多是宗教题材的当代艺术作品,收藏于梵蒂冈美术馆中。在这个部分,被导演重点提及的人物是梵高这一印象派的当家选手。
众所周知,梵高在快三十岁的时候才正式走上艺术道路。之前,他的职业是一名矿区的传教士。每天的工作是向矿区的工人传教,宣讲上帝的福音,而最需要救赎的人却恰恰是他自己。
后人不知道在他临死前,上帝的光辉有没有照在他苍白的脸上,照在他残缺的左耳上,照在他被子弹打穿的肚子上,只能看见,他的作品里处处都是对救赎的渴求和对上帝的呼唤。
在他的笔下,圣母玛利亚皮肤黝黑、粗糙、又胖又矮,就像一个真正的矿工的母亲,背景上也是他一贯的印象主义风格。和拉斐尔他们笔下那种仪态万方风姿绰约的少女形象,我无疑更喜欢梵高的这一版。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这部纪录片的3D效果给我带来的观影感受:
除了上面提到的在观赏雕塑时立体效果带来的冲击感外,这部纪录片中出现的名画也全部变成了3D的效果,画中的人仿佛要跳出画框外,无形中让整个画面的故事性更加的丰满了,可以算是这部电影的意外之喜。感谢3D之父,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

2017年7月7日-23日,见所未见 As Never Seen Before——意大利辉煌艺术主题影展将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南京、杭州、沈阳、长春十座城市的观众献上《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3D》、《梵蒂冈博物馆3D》、《罗马四大圣殿》、《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奇迹之殿》和《达芬奇:米兰的天才》5部“实况影院”(Event Cinema)佳作。各大票务网站可购票。


梵蒂冈博物馆3DThe Vatican Museums 3D(2014)

又名:梵蒂冈美术馆3D / ヴァチカン美術館4K3D 天国への入口

上映日期:2017-07-07(中国大陆) / 2014-11-04(意大利)片长:66分钟

主演:Simone D'Andrea 

导演:Marco Pianigiani 编剧:Donato Dallava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