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女相:华语电影之性别》是导演关锦鹏从个人的视角出发,围绕华语电影中的性别问题,采访了许多大牌导演和演员包括张国荣等,片子里探讨了许多有意思的问题,譬如不同年代导演作品中的男性情谊和女性情谊,电影中的“父亲”以及“兄长”等男性形象,还有“异装与变性”等,值得记录。水平有限也许有误。

阴柔与阳刚-电影里的男人与女人

这一部分关锦鹏采访了张彻、吴宇森、陈凯歌、谢晋、谢衍等几个大导演以及张国荣,主要围绕的是几个导演影片里的男性、女性形象和同性情谊。

华语电影中的男性形象追溯到七十年代李小龙出现,使得电影中的阳刚气质占据了银幕的主流。香港刀剑武侠电影导演张彻的电影被焦屏雄称作“男性的极乐世界”,充满阳刚以及对男性身体崇拜。他的武侠主要以男性之间的赴汤蹈火为主题,他塑造的男性英雄形象如王羽、狄龙、姜大卫。同张彻类似的,吴宇森的动作片《英雄本色》、《喋血双雄》也是以浪漫笔调刻画男性情谊。陈凯歌除了《霸王别姬》中经典的同性恋描写,在《大阅兵》中也有暧昧的同性色彩。而女性形象除了被视为女性电影导演的关锦鹏自己之外,还提到了同样作为女性电影导演的谢晋,并且探讨了谢晋的《舞台姐妹》中所表达的同性情谊。而其实早在30年代的上海电影就有很大胆超前的性的暗示和描写,譬如孙瑜的《大路》中有两个少女之间的亲密和男工人的裸浴镜头等。

这一部分导演提了几个有意思的问题:

-关问张彻:武侠片中刀枪等男性性征以及一些暗示性的处理,是否是自觉?张彻:弗洛伊德的讲法什么都可以由性来解释,刀剑固然可以说是性的象征,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我也没法解释(为什么感觉和没说一样)
-关问吴宇森:有说法,《喋血双雄》中李修贤替周润发从手中取出子弹镜头,是导演对男同性恋情欲的演绎,对这种说法是否同意?

吴答:引起这种感觉是不自觉的,觉得这种男性之间的浪漫情谊需要这种表达,没有Sex的自觉暗示。拍到这种情谊的时候觉得需要一种自由浪漫风格的设计。不过不会建议别人怎么解读,一部电影拍摄出来这个作品就不属于我了,观看的人是怎么感觉就是怎么感觉。
-关问陈凯歌:《霸王别姬》中为何弱化同性情节,增加巩俐的角色?陈答:对小说提供的材料有所取舍,加强巩俐的戏份是对张国荣的角色进行反衬,用一种看似常规的情感关系来反衬张国荣角色的情感态度。
-关问陈凯歌:《霸王别姬》影片结尾时两人重演一幕霸王别姬,张国荣自杀作结;而小说中的结局是两人多年后在同性恋澡堂相遇,有人认为这种处理这是导演对同性恋的恐惧?怎么看?(问的要不要这么直接哈哈)

陈答:非以死的方式来表达是最高的境界。可以处理成小说那种淡淡的忧愁,大家挥手自兹去,但在我这里觉得不够。
-关问陈凯歌与谢晋关于《舞台姐妹》
谢:由于当时所处的年代限制(六几年、文革前),他们姐妹之间确实有这个东西(同性情谊),但当时从政治角度出发必须有一些概念化的东西。

陈:如果我要拍《舞台姐妹》,我觉得会拍成两个人的爱情故事。
关锦鹏问这些导演是否有同性恋的自觉暗示,基本上除了明显的《霸王别姬》,其它导演基本否认。我觉得所提的影片中顶多是早期电影中一些暧昧或超越一般友情的同性情谊描写。但我觉得关锦鹏从这个角度问还挺好玩的,就像吴宇森说的,导演拍完的作品就不属于自己,从哪个视角解读怎么解读是别人的事情了。


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父亲

这一部分的采访可谓豪华套餐阵容,侯孝贤、杨德昌、李安、蔡明亮……台湾新浪潮的两代差不多都到齐了,而对“父亲”形象的讨论我感觉也是很精彩的部分。

关锦鹏首先讲了自己电影中的“父亲”的影响。有朋友问他为什么那么喜欢拍男人的澡堂,譬如《阮玲玉》、《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镜头。他说小时候父亲第一次带他去澡堂,所以每当他踏入这个赤裸裸的男人世界,他都感觉到父亲的存在。这种癖好也许是他对于父亲感觉的一种表达。

侯孝贤电影中的“父亲”:侯孝贤父亲在他13岁去世,他说自己与父亲没有讲过话,他对父亲的印象永远是坐在书桌前。父亲不是用语言来教育,而是用行为举止来影响他。这也是《童年往事》中我们能看到的那个父亲形象, 和子女保持着一定距离,又能感受到一种父亲的爱。侯孝贤的电影很大部分是围绕家庭来管窥国家和民族譬如《悲情城市》,访谈里他还提到现代的家庭模式已经与传统农业社会有很大改变,个人化的家庭模式、子女与父亲沟通的缺乏影响到男孩性向上的改变。(这是说为什么台湾男生偏娘=。=?)

李安电影中的“父亲”:李安电影中对”父亲“的形象着墨很多,比如经典的父亲三部曲。采访里李安说父亲是一个非常传统老派的人,虽然受西化的影响比较开明,但是一种专制的开明,这也是三部曲里面郎雄表现的父亲形象。从李安的电影里看,其实能看出李安受他父亲影响很深,他骨子里也是一个传统的人,他的电影总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一种和谐。

譬如蔡问李“有人认为三部曲中提倡的顺从,是一种对于儒家父权至上的一种推崇?你是否同意。”李安说其实他是赞成进步的,他觉的父母和子女之间应彼此尊重,不必顺从传统阶级的观念。虽然李安这么说,但我还是觉得他骨子里是很尊重传统的,那种传统倒不是绝对的父权至上,而是寻求两方面妥协之后所达到的一种平衡,就像中国传统的和的概念。像《喜宴》最后的父亲在机场过安检举起双手的投降,是“父权”的让步,而赵文瑄和他男友以及代孕女友三个人站在一起所构成的一种像片头三个“喜”字在一起的关系,也是一种现代观念与年轻人的妥协和让步。

蔡明亮电影中的“父亲”:蔡明亮说自己与父亲不像朋友,很难亲近,但年级越大越会明白他。从他的电影里看,也感觉到他与父亲的关系是几个导演里最远的,他的影片中父亲与儿子通常是无法沟通的,但是《青少年哪吒》的最后,虽然平日里矛盾重重,父亲最后还是为离家的儿子留了一道门,小小的细节还是能看出蔡明亮对于父亲的感情。

杨德昌电影中的“父亲”: 杨说《牯岭街》中的父亲形象体现自己对父亲的感情。电影中两个片段,一个是父亲教儿子怎么做事,片里的张震父亲跟张震说“如果到头来不能勇敢的相信它的话,那做人有什么意思。”另一个片段是一年后儿子教父亲怎么做事情。张震对父亲说“你上次不是跟我说,要相信自己的未来可以由自己的努力来决定吗?”杨德昌说自己父亲并不期望自己做电影,觉得电影不会有好未来,《牯岭街》里面张震讲的也是杨德昌自己想对父亲说的。

杨德昌电影里很多悲剧是由父亲错误抉择导致,譬如《青梅竹马》、《牯岭街》最后少年的杀人中与父亲形象的改变有也很大影响。有个细节是小四在窗外看到父亲打替他顶罪的哥哥时,父亲骂他不要脸没出息,最后小四在杀小明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也是“不要脸,没出息。”不知道这个细节导演是不是需要表达些什么。

整部片里面对于男性形象和男性情谊说的很多,女性比较少。大概是由于导演本身的关注点所在。

异装与变性

看到这个标题,就立马想到徐老怪了,果然这部分一直都在采访徐克。徐克可以说是对变性和异装最感兴趣的一个,他的作品里有非常多的这种元素。经典的《东方不败》、以及《刀马旦》、《梁祝》等……

关锦鹏评价说徐克“徐克擅长以性别或者性向的疑云阵阵做起跑点,最后又总是在 异性恋才是唯一的前提下跑完全程。”一边笑就觉得这个评价太到位了,徐克不管怎么变装变性,他从来不拍同性恋。男装的林青霞从来和男人谈恋爱,譬如《刀马旦》、就算东方不败里林青霞和女人谈恋爱了,那也是因为他演的本来是个男人。后来他又和李连杰谈恋爱,那也是因为他变性成女人了。(我天我已经凌乱了)哪怕传统戏剧里有同性暗示的梁祝还是被他拍成异性恋故事。

所以徐克的基本原则就是不管怎么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男变女,始终“坚持异性恋一百年不动摇”虽然他人送外号“徐百合”,异装与变性总是会带来一种同性的暧昧猜想,这究竟是徐克的个人爱好,还是商业上的噱头,就无从知道。我觉得徐克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不管什么故事到了他手里都会变成徐克的故事、不管是梁祝、笑傲江湖还是最近的智取威虎山。(虽然我觉得威虎山还不能跟他以前比)他把传统的梁祝变成浪漫加凄美爱情故事 、把笑傲江湖改的面目全非变成了徐克的浪漫江湖豪情侠客。据说金庸再也不给他翻拍权,但不管怎样浪漫的鬼才徐克已经让东方不败成为经典。

这部分两个导演的对话也挺有意思,不过感觉徐克在关锦鹏的各种“逼问”下有点语无伦次。

最后关锦鹏问张国荣觉得林青霞扮男人是不是成功的,张国荣很直接的说他觉得不成功,因为她太美所以不能让人信服他是一个男人。(但是他自己扮女人真的成功啊)女人扮男人有几分像就会受人欢迎,男人扮女人只要有一点不像,就会觉得很恶心,这就是中国人道德的问题。不知怎么,这段话令人唏嘘。

男生女相:华语电影之性别男生女相:華語電影之性別(1998)

又名:Yang ± Yin: Gender in Chinese Cinema

上映日期:1998-06-05片长:80分钟

主演:张彻 陈凯歌 张国荣 焦雄屏 方育平 侯孝贤 李安 李小龙  

导演:关锦鹏 编剧:林奕华 Edward 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