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2-12

蓝:至蓝

那是个闷气的夏夜,白天的余温未散,丝丝冷风如深海鱼群般穿梭。台灯斜低着头,长发披落在嶙峋的桌面上。一湾波澜不惊的蓝色,在电脑屏幕内外,慢慢晕开。

你对男孩说,睁开你的眼睛
他睁开眼睛,看见了亮光
你让他喊出来,说:
噢,蓝色出现了
噢,蓝色起来了
噢,蓝色上升了
噢,蓝色进来了……《蓝》

我游弋于蓝色的深怀里,闭上眼脸回应蓝的温柔,呼吸,想象着阳光躺在毛茸茸的草地上,地平线如同方启的信笺口,细细呢喃,海风从天边抚将来,贾曼那间位于邓杰内斯的 “希望小屋”仍依傍着核电站,面朝诡谲变幻的云霓和沉默不语的海面。
当我重新睁开双眼,全身汗津津的,像刚被拉出母体的湿黏黏的婴孩。我迷惑地看着屏幕——蓝色仍在流淌。这《蓝》悄悄滋养着幸福,推摇着你的心灵,缓缓驶入黑甜,烦杂的尘世渐远,连回头挥手都忘了,意识的粗糙表面上盘踞着阴影,贾曼低沉的声线叠上来,克莱因蓝,一层层,一层层。

I am a cock sucking
Straight acting
Lesbian man——《蓝》

耳边有节奏地响起鞋底砸落地板的声音,我看见贾曼一手抓着摄像机和画笔,一手举着反对第28条的示威牌,放牧自己的身体。“打破禁忌——为了自我,也为了自尊,同时也为了那些不经意就会受到鼓舞的人。”承认自己的同志身份,坦白艾滋病情,鼓足勇气做一个诚实的人。歧视压迫与误解排挤如约而至,贾曼像是备好酒菜的主人,微笑着站在门口:来吧来吧,我热衷于英国传统文化,而且我是个同性恋,对此我感到满意。
多种艺术形式的融会贯通,使贾曼的先锋电影更具实验性质,画家对色与光的敏锐直觉营建出一部部思想凝聚的作品。昏黄的色块烘托出《塞巴斯蒂安》男性神圣的胴体,被判为异教的信徒在世俗的仇恨射来之时,流露出融和的神态。《花园》里,洁白床垫上的两名男子为外部世界的窥视镜头囚禁,最终一同扛负着巨大十字架蹒跚于人影憧憧的炼途。在贾曼的眼中,社会与家庭的诱引阻挠无非是将同性群体带入灵魂走失的天堂,不公的性别政治犹如一座幽深阴暗没有吊桥的古堡,处处耸立着华丽的骗局。追求平等的目光是坚定的,但不因聚焦而偏狭,反而显现出眼界的远阔和灵魂的纯度。
洁白的床单到处漂浮,在《爱德华二世》中左右晃动,苍白的光束如吸管般吸吮着黑暗,缠绵的双影时而攀上皇座,时而在灰冷的空气中相拥而舞,恍惚间似被秋日追杀的飞蛾逃至光焰核心,忘情地死灭。

我父王已死
来吧,盖维斯顿
来与你最诚挚的朋友共享权利……《爱德华二世》

于是你潜入王的城堡,灰墙拼和的单调空间。清一色的苍茫的光四周摸索,像要捅破一叶纸窗,让导演的态度坦白流露。场景的构建的不像传统电影,更像是一部戏剧,污秽的水牢鳞光闪闪,反射着被弃国王零碎锋利的回忆;高台上的王座钩起权利的仰角;悬挂的肉块散发出刑牢的腐臭;拼贴的大量使用令叙述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西装,现代晚礼服,王子的电动玩具,时代特征几乎荡然无存,一切靠象征填满补足,只有那始终优雅的对话犹拖着历史长长的裙尾。最激烈的拼贴来自于一个政治冲突的场面,大臣莫蒂默的“防暴警察”和维护同性恋权益,手举抗议牌的激进分子之间的冲突,同性恋权益问题进一步被锐化,历史、政治、社会心理等种种因素成为探讨的主题。与此同时,贾曼亦将目光延伸,抱着真诚的向愿去描绘各种姿态——沉湎于同性爱恋的国王,最终一无所有;遭冷落的王后,只好靠放纵挽留虚伪的婚誓;被驱逐迫害的男宠,成为权力交锋下的碎末;始终维护皇室尊严的王弟,徘徊于利益权衡;甚至原本天真却不断接受罪恶熏染的王子,每个人都为寻求理解冒险跨越鸿沟,结果摔得遍体鳞伤。
场景简陋,真正的极简主义,徒有四壁,饥饿的眼睛焦急地掀翻,一头钻进屏幕去挖寻色彩,在无边无际的灰冷中绝望窒息。贾曼的影像不向眼睛投食,仿佛只是在四处指点,看那边,望上面,听,你是否听见了思想在耳边低语,灵魂的歌轻薄如纱,如静谧的月光。光柱四处拍打,转动,小旋风般时聚时散,透过银幕时,折射成五光十色的人性。国王与男宠在这条光河里濯洗着爱情的忧伤记忆,光柱来访,轻柔地安抚着两人背脊,即将离别的身影面容已经模糊,光晕圈出轮廓。黑暗也被撼动似的时时涌动,迷蒙暧昧。“Every time we say goodbye, I die a little. ”女歌手翩然而至,两瓣嘴唇为歌声染红。重逢,重逢需要热舞,跳得画面像海浪中的甲板般跃动不止,两束滑稽的光乱扑一气,仍追不上一双欢腾的身影。而当你步向王后与大臣的角落,光暗的边沿,你看见欲望的惨败面容被忽明忽暗的一群光虫慢慢蚕食。
被归为新酷儿电影的代表之一,《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酷儿们与社会的相互观感,恐惧,与愤怒。影片中有一幕,盖维斯顿裸踞于王座,张牙舞爪,嘴里滋滋作响,仿佛遭受威胁的小猴,躺睡在艳女怀抱中的大臣被吵得心烦意乱,气势汹汹前来警告;而当贵族们鱼贯入见国王时,地上也跟着一大群吠叫着的狗。人兽之间,退化与进阶,互相蔑视着,过去与未来——佛洛依德所谓肛门性带来的退化恐惧在此若隐若现。传统看法认为恐同心理根源于对生育本能所带来的社会链条的笃信,分析心理学则认为是恐同者压抑自身对同性欲望的结果,而依据佛洛依德的说法,直立行走使得肛门快感被排挤,于是涉及此生理部位的行为便隐含着退化威胁。这种倒退指向生命原始,如同与死亡共舞,在缠满羞耻感的同时,又往往兑现了深层的快感。我们不知道贾曼是否也做此念,至少他的影像带领我们思维触摸到这里。
向前回溯,1986年,贾曼找到了卡拉瓦乔,同样的不屈从,敢追求,破坏传统,受惑于男性的美。那个面临死亡不握十字架反而紧紧攥着自己那把刻着“No fear no hope”的画家本身已震撼人心,而贾曼并无意于连接情节,只是一次次地演着影像,用场景与画面做最透彻的说明。电影中,他的绘画,他的行旅和死一并被重置,粗布质的场景本身也如同一幅幅画作,借此贾曼便多层面地重构了卡拉瓦乔的作品,庄严的献祭,溢于言表。背弃了绘画传统的卡拉瓦乔没有背弃家乡,随着回罗马的船影一点点萎缩,他的生命也奔劳到了海角天涯。《卡拉瓦乔》放映不久,贾曼去做了艾滋检查,结果呈阳性。病毒如同黑夜般降临,笼罩一切,每往前走一步都可能跌进无底的虚空,死亡的钟声若隐若现,飘渺如浮在浅梦上空的敲门声。身体的一部分开始无休止地思考着疾病,此时的贾曼却进入了创作高峰:《英伦末日》预演核战的恶果;《战争安魂曲》,布里顿的《安魂曲》和欧文的诗歌波涛汹涌,在壮阔的歌剧声中反思战争的罪恶;《花园》在平静中危机骤降,但仍不失生命信仰;《现代自然》一书则合拢了园艺的欢欣与疾病的困扰,留下爱人H.B.在床边来回奔碌的身影。
此时此刻,影像简化,仪式投入绝对,最澄明的目光被蓝色漫过。我阖上双眼,接受失语的必然,聆听失明后贾曼的最后一部电影诗——《蓝》。
所有的渐渐远走了。蓝色还在周围,在问,在讲,在翻动,死亡是怎么回事?
David. Howard. Graham. Terry. Paul....逝去的,以及将逝的朋友,轻声地数念,不是挽留。
“H.B.,我的爱”
我想象着贾曼用同样低沉的声音念起他自己写的墓志铭:
“今晚,我累极了,我的目光无法集中,我的身体逐渐消沉。同性恋的朋友们,在我离那么而去的时候,我会唱着歌离开。作为见证人,我必须写这个时代的悲伤,但不是要拂去你们的笑容。请读一读我在字里行间所写的这个世界的关怀爱心,然后,把书合上,去爱吧!希望你们有更好的未来,无忧无虑地去爱。也请记住我们也曾爱过。夜幕逐渐掩下,星光便会露出。”
“我活在爱中!”——《自承风险》

2011年


二零一五年二月十二日,今天要算一个特殊的日子,它不会被忘记,挂着一颗数字,嘘……把三年前的旧文发上来(现在看当然是天花般的感性恐惧),权当祭奠与警戒:为终究沉溺的岁月,为仍未勇敢的自己。


ps:魔法士,把我的脸蒙住,别让他们看见我,将我压缩,以你的残酷。


蓝Blue(1993)

又名:蓝色 / Derek Jarman's Blue

上映日期:1993-10-03片长:79分钟

主演:约翰·昆汀 尼吉尔·特瑞 德里克·贾曼 蒂尔达·斯文顿 

导演:德里克·贾曼 编剧:德里克·贾曼 Derek Jarman

蓝的影评

仒
仒 • 至蓝
FGS
FGS • B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