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宝

对新西兰电影的印象,一直仅限于《魔戒》奇诡的景色以及《钢琴课》的细腻情感。珠玉在前,电影《瀑布之后》却未让我失望。

对于情感的表述,电影很是细腻入微。影片的作者是女性,却很好的表现出一个父亲,一个男性在失去女儿,妻子之后所经历的巨大痛苦和最后恢复的过程。故事在温馨欢乐的家庭录像式的影像中展开,亲朋,祖父母,女儿,一切的美好,都为之后的悲痛埋下了伏笔。在影像风格上,电影多采用手提摄影,以产生真实的情感冲击。影调则为淡蓝和昏黄,亦使电影蒙上淡淡的哀伤和忧郁之感。

需要提及的是,导演很善于运用意象来隐喻电影的情感,影片到处都充斥着与叙事相对于的意象。首先,瀑布之后,本身就是极富含义的隐喻。瀑布就是一幕阻隔过去和现在的幕布,在男主角John在瀑布失去了女儿。瀑布之前,是幸福的人生,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女儿,和睦的家庭,当John游进瀑布,再游出瀑布,一切都转变了——女儿失踪,失火受伤,妻友背叛,生活开始进入混沌和无尽的悲伤。瀑布之后的红色球,是女儿钟爱的玩具,导演运用极富视觉效果的意象,表明了幸福的人生从此分叉。另一个极富意味的意象是火,影片多次出现了火光,每一次出现,John的人生都将发生转变。第一次,John从火中救出好友David之后,David告诉John他离婚了,此为John生活改变伏笔之一;接着,John失去女儿,被火烧伤,于是被妻友背叛,失去婚姻,生活陷入绝望的挣扎;最后,John用火烧掉了女儿长大的模拟照片,预示着他将要承认女儿逝去,开始新的生活。同样,在影片的结尾,刻意安排了John劈柴的段落,有是极富视觉效果的隐喻,随着木柴被一分为二,John也彻底和过去了断,重新面对人生。

毋庸置疑,导演对这种电影的视觉化叙事掌握的十分娴熟,但在情节安排上,却稍显生硬,带着些许的刻意为之的意味。最为明显的例子当属影片的后半段,John帮助妻子接生好友David的孩子,可以看出导演的意图——John与妻子共同经历了失去一个生命,然后再共同迎来新的生命,剪断婴儿的脐带,同时也剪断过去的纠葛。但是,出发点良好,却存在硬伤——作为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却出现了有悖常理的叙事(妻子明明可以去医院,却坚决表示不去医院,要在家里自己生产,影片也未交待原因)。另一个和电影叙事稍显脱节的情节,是安排灵媒说出女孩未死,这一情节同影片的叙事其实并未有太大关联,却误导观众进入一个误区——女孩真的未死——却对影片要表现的John必须正视女儿之死事实的情节毫无帮助。

虽然导演在情节安排不甚自然。但是,瑕不掩瑜,影片的叙事流畅,导演的情感表达很是到位。父女,妻子,朋友,父子,不同的人物关系的交流,无不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遭遇创痛之后,每个人不同的变化和治愈。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影像不仅极大的展现了新西兰美丽的风光,更重要的是切合了哀伤却又不失希望的主题,让情感在充满了诗意的空间中充分表达。

正如《乱世佳人》中的斯嘉丽所言,Tomorrow is an another day。尽管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伤痛,失去所爱并不代表绝望,直面痛苦并不代表忘记。电影的主题是治愈,所以电影结束,每个人都将得知——过去让它过去,明天请好好继续。

瀑布之后After the Waterfall(2010)

上映日期:2010-11-04(新西兰)

主演:安东尼·斯塔尔 彼得·麦考利 Sally Stockwell 

导演:Simone Horrocks 编剧:Simone Horro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