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本侵华战争投降日73周年,第一次去电影院看慰安妇题材电影《大寒》,“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和平”。影片再现了那个战争年代残酷的生活图景和悲惨的人物命运,就如被侵害老人脸上的皱纹一样,那是岁月的烙印…这一幕幕熟悉地在我脑海里闪现,让我又想起余华的《活着》,还有莫言的《丰乳肥臀》、《生死疲劳》,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是很艰苦的,甚至是极其残酷的,人们在战争和饥饿面前没有能动性可言,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真的能理解和领会那个年代的生命状态吗?以前写过“人们在这片土地上从古到今世代更替,社会日新月异,不变的唯有那亘古不变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即便是如此,我们就能以我们对情感的认知去理解以前人们的情感吗?我们以我们现在的认知就能认为那个年代是极其悲惨的吗?那时的人们有饥饿有战争,但是那时人们也是很简单很容易就得到满足的啊,那时没有电灯没有汽车没有很多商品,所以人们没有很多需求,或许在山村里能自给自足不挨饿能娶妻生子安居乐业就很满足了,或许在战争年代的人觉得能逃过一死活下来就很满足了,或许在饥荒年代的人觉得能活下来过年能吃一次肉就很满足了…就像我们现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原始山村还是自给自足娶妻生子就很满足了,而城市阶层的需求要多得多满足程度也不同,也就是说无论在哪个年代不同地域和不同阶层的人都会自适应,生物都会适应环境,每个年代每个社会在那个节点都是最好的最优的存在?感觉像量子物理讲的,物体运动状态是无法预测的,当你看见它的运动时,它当时就是什么运动状态…另外我在想,如果我是当时实施暴行的日本士兵的其中一员的话,当我看透了历史真相,当我背负这一切度过往后的几十年,当我成为白发老人的时候,我会怎么回望过往我会有怎样的感受?我会为了我的过错而愧疚自责懊悔终生?要知道我也只是那个年代那个社会那场战争的产物啊,我也只是被历史洪流席卷的一粒沙石啊…几十年后,当战争发起者和战争被害者在战争结束后反思当初为什么会发生那场战争时,双方都会说我们也不知道,是啊,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一段历史,人的能动性到底是什么呢?大概就是不断往前探索,当错误当伤害发生之后才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就如人生也是一样,有时会想,要是人生机制是倒过来的会怎样呢?人是从老年向幼童成长的机制,或者说人一开始就有完全的知识和认知,那么因为年纪小经验认知少而产生过错和遗憾会不会少很多呢?电影中被侵害的老人因为被日本人侵害被全村人认为不干净没有贞洁而歧视了大半辈子,在处处被欺负被针对中顽强地活着,老人在这种一生的羁绊中很无力,主要是因为那时山村里的村民认知封建落后,如果村民都有完全的知识和认知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有时想想所谓的“暴民”就是像文革时期的牛鬼蛇神或者像野蛮的侵略者或者像异端宗教者是最恐怖的,有落后的错误的认知的人远比洪水猛兽更可怕,假设未来科技能够做到向大脑输入完全的知识和认知那会怎样呢?而如果能做到这样,那社会阶层应该会不攻自破吧,因为那时每一个人都能掌握足够的知识和认知,每个人的能力足以让这个社会的生产远超出需求,那么生产力足够高的社会也就是“共产主义”会是怎样一种图景?扯远了,要想减少悲剧的羁绊和“暴民”,还是提高教育先吧,公平先进的教育才是现在需要去革命去争取的…另外,看着影片中老人沧桑的布满皱纹的脸,又疑惑时间到底有怎样一种力量让羁绊和回忆变得深刻,悲伤亦或喜悦,这就是意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羁绊和回忆,有些是主动选择有些是被迫无奈,在时间的造化后最终变为意义?我没有跟老人生活过,所以基本对老人很陌生,也很好奇老人对时间会有怎样的注解,想起以前写的一段:“人生的现在终成为过去,留下的唯有回忆,每一个经历都化为内心的体验和感受。生命的感动跟时间和回忆有着深刻的联系,望着白发苍苍的老者,仿佛看到了时空深邃的脉搏,纵横交错,虚实难辨,连着的是每一个记忆和碎梦。其深刻性就在于是否拥有深刻的记忆和感悟,而其根本又在于创造。创造每一个鲜活的经历,创造每一个赋予意义的形式,创造每一个感动的瞬间,创造每一次纪念、每个阶段的感悟。然而这一切的真谛却在于时空脉搏汇聚的心脏,这便是灵魂的觉醒!”最后,看完这部血淋淋的战争悲剧和悲惨历史,哪天我有幸认识日本人的话,我大概会先问他:你怎么看你们国家侵略中国战争和慰安妇历史?你怎么看你们国家领导人不承认历史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如果你不知道历史,那我会为你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悲哀!

大寒(2018)

又名:Great Cold

上映日期:2018-01-12(中国大陆) / 2018-08-14(中国大陆重映)片长:110分钟

主演:张双兵 鲁园 许薇 李可 张世民 罗永恒 张晋 何晋喜 马妮 

导演:张跃平 编剧:吕品品 Pinpin Lü/房伟 Wei 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