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这一代以及上一代甚至再上一代的人来说,有一部电视剧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种存在。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我们的童年与青春的印记;它打开了大陆偶像崇拜的先河,把中国人爱凑热闹的本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以惊艳的姿态创造了中国电视剧有数据统计后的最高收视纪录,尔后又因为十年如一日的重播成为寒暑假里不可或缺的茶余饭后伴侣;它发掘了一批日后会成为娱乐圈顶梁柱的新人演员,它曾被崇拜,后来被过度解读,被批判,被嘲笑,被恶搞。
只要它还出现在屏幕上,那些童年的青葱的时光与记忆,那些所有在它陪伴下而成长、成熟的经历都会随着那首《当》缓缓地温柔地向你涌来。
它是《还珠格格》,是我们不可能抹去的记忆。
1998年《还珠格格》首播的时候,我7岁。家里没有电视,都是在邻居家蹭着看,因此只能断断续续地看些片段之类的。那时候电视剧所展现的缠缠绵绵、两小无猜、勾心斗角,是无法理解的。只是电视正好在放,就跟着看了起来,也不觉得它带来了什么影响。
市面上有一堆《还珠格格》周边,没有人刻意要去搜集,就是买什么都发现上面印着《还珠格格》的内容。
泡泡糖里面的贴纸,文具盒上的彩绘,鞭炮盒的封面,月历年历,市面上大堆大堆盗版光碟……无孔不入,无所不在。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受这部电视剧影响是被动的。
我们还未达到能够理解电视剧以及情情爱爱涵义的高度,只是在浑浑噩噩与懵懵懂懂中被潮流席卷着往前去而已。
豁然喜欢上这部电视剧是读四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它可能才重播到第三次吧,也有可能是第六次。
有一个晚上专心致志在看的时候,正好播放到小燕子吃醋骑马奔跑在碧绿广阔的草原上,五阿哥在后面心急如焚地追,然后一起坠马,再重新和好。
虽然那时候还没到能够理解爱情的年纪,但莫名地就很喜欢那一段。
也是在那一段的时候,水连跑进来抢了遥控板调到另外一个频道。争执过后,没有赢。气得我直哭,转身回到房间去撕水连的书。
接下来的一个暑假,《还珠格格》又一次重播的时候,正好镇上在修电线还是换电线什么的,一天要停电十多次,停一次,《还珠格格》就能放完一集。
又气又无奈。
那时候原本是不睡午觉的,但有一天因为感冒吃了药,加上又停电,便躺在床上迷迷糊糊起来。恍然间听到有电视剧的声音,一跃而起,眼睛都没有睁开就朝着罗夫人的房间跑去,然后被门槛狠狠地绊了一跤,脚上弄破一块皮,血汩汩地冒。即使这样也顾不得,还是要先看电视。然后刚抬起头看了两眼,又停电。
这时候才开始止血,包扎。
再后来的一个寒假,叔叔租了这部电视剧的DVD给我们,于是便足不出户在家里给它看完掉。看完的那天,罗夫人弄掉了十多块钱,硬说是我们拿的。让我们跪成一排,说出钱的下落。
我们都在认真地看电视,自然是没有心肠去拿什么钱,可罗夫人非要我们把钱找出来,我们只好一致把责任推到小四身上。毕竟只有他没有像我们一般专心地在看剧。
《还珠格格》年复一年地重播,而我们也一点一点地长大。树木葱茏的炎炎夏日,凄冷萧条的寂寂冬天就这样一次一次周而复始。
往前一点的寒暑假,闲来无事时还是会跟着看,好笑的地方会被逗笑,悲惨的地方会同情。
再久一点,被更多类型地古装剧以及台剧与韩剧吸引后,渐渐地就不再看。
再后来国剧的质量每况愈下,恨铁不成钢之后,国剧也基本不再看。
在此期间,也许是年纪、经历或者变迁的时代在作祟,曾经作为美好记忆的《还珠格格》被人挖出无数诟病的地方,虽然大家都没有忘记它,但嘲讽与恶搞占了多数。琼瑶剧成为封建思想毒瘤的代表,许多人忙着与天真幼稚的年岁作个了断。
原本作为纯真惊艳代表的《还珠格格》就这样陷在了不黑不红的境地——大家都知道它,但鲜有人愿意承认它是一部优秀剧集。
而因为于正侵权案的问题,琼瑶也收回了版权。
《还珠格格》带着一代一代人的记忆静止于2014年,直到4年后的今年寒假,才终于又复播。
这次复播后,莫须有的嘲讽与恶搞少了很多,人们开始能够客观的正视这样的一部电视剧。虽然不再是最初的狂热崇拜,但终于不再羞于承认它真的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剧集。
在“只要是深宫剧,就一定要展现勾心斗角、争宠献媚”定律的今天,《还珠》作为单纯展现真善美核心的电视剧简直是清流。
长达72集的一二部里,没有三角、四角恋,没有无穷无尽地争宠上位,没有一环扣住一环地阴谋诡计。只有山无棱天地合的唯一,只有为了爱天涯海角流浪去的豁达大气,只有同甘共苦的不离不弃相互搀扶的朋友伙伴,只有又爱又恨又气又难割舍的亲情,只有明知是错却不置人死地的善良。
这些东西开始被人当成笑话。
人情险恶,世道凶险。能够有淋漓尽致展现人性的电视剧固然精彩,但这不是否认真善美世界的理由。
因为有黑暗,所以不承认光明。
这样的逻辑本身就不成熟。
所以在90年代看《还珠》展现这些的时候,大家都好感动,后来就开始嘲笑这种“圣母”行为。大家都觉得那一群人简直是圣母白莲花,被折腾得这样惨,最后还是要一次次为皇后容嬷嬷求情。
再后来人们开始赞颂敢爱敢恨的皇后容嬷嬷,幸福单纯善良的小燕子、紫薇又成为众矢之的。凭什么努力争取幸福的人就要落得如此下场,而来历不明,一天到晚歌颂真爱至上的两个野丫头就可以受尽恩宠。
凭什么,凭什么。
在被《甄嬛传》洗脑后,大家都觉得深宫里的幸福只能靠阴谋获得,要不折手段才能够上位。白莲花一般的主角以及什么都没做就能够获得一切——这样的价值观已经不被接受。
这其间不否认有大时代推波助澜的效果,更多的应该是最初看电视剧的那一代人已经成长成熟变老,经历了多年风风雨雨之后,确实不得不承认没有纯粹真善美的世界;而另外一波过得不好的,在社会底层动弹不了的人当然不承认真善美的存在;再有一波心智尚未成熟而又受到大多数尔虞我诈争宠上位电视剧影响的小朋友,只会固执的承认那样的三观与逻辑才正确。
因为有这些,因此是这样。
不过更多的应该是走过曲折却始终愿意相信真善美,走过纷繁复杂的世界,自身却保有纯粹善良的人是占多数的。
所以在今天再看《还珠》时,感动的是大多数,吐槽是客观的,恶搞都是带着善意的。
《还珠》的地位绝对不是因为情怀才被推上去。
虽然后来的赵薇、苏有朋等都谦虚的说在还珠里基本不需要演技,但当你真的认真在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如果当真没有演技,是不可能成就这样的经典。(反面教材可以参考所谓《新还珠》)
一群形形色色的人,姑娘们温柔活泼的一颦一笑,男生们温文尔雅的情不自禁,长辈们的不怒自威,反派们的处心积虑咄咄逼人,群演们的自我角色认同……所有的这些展现了偏理想化的乌托邦真善美,却也构成了真实生动的《还珠》。
因为它确实如浮世绘一般,勾勒出了丰富的感情。
小燕子的活泼可爱,紫薇的温柔贤淑,五阿哥的贵而不骄,尔康的深情文雅,尔泰的温和谦逊,皇上的威严亲切,皇后的严肃端庄,容嬷嬷的护主阴毒,令妃的贤惠优雅,晴儿的冰雪聪明,含香的美丽纤弱,箫剑的大气洒脱,柳青的老实木讷,柳红的英气和善,金琐的刚直忠心……形形色色的所有角色,都是真实立体活生生的人物。
小燕子与永琪初恋般的两小无猜,尔康与紫薇彼此欣赏的惺惺相惜,尔泰与塞娅的欢喜冤家,含香与蒙丹的缠缠绵绵,柳青与金琐的同病相怜彼此陪伴,箫剑与晴儿的一见钟情。小燕子紫薇的姐妹情深,五阿哥尔康的兄弟之义,紫燕与皇上的父女之情……每一对的感情都有理有据,相互间的眼神动作细节都真实真挚。
让人不得不喜欢。
他们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单人戏的时候就淋漓尽致地展现那样的性格特点;群戏的时候就真的把自己融入到集体里,即使是背景板也会竭力表现出那个人物在当前环境里该有的样子。
因此那两年在《还珠》里的每一个人都红了,并不只是运气,更多的是他们的努力与协作。
小燕子为紫薇抱不平装“一哭二闹三上吊”那里,随着皇上脸色的变化,众人就随着展现出得意惊吓紧张舒缓的样子;
小燕子背《古从军行》那里,所有人也随着小燕子的成败而各自胆战心惊;
紫薇失踪,尔康指责小燕子那里,也是生气的生气,自责的自责,心疼的心疼,思考的思考。
没有一个人是模糊多余的。
这样一部大制作大场面的戏,在几个老戏骨们有力的带动下,被一群那些年只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给撑了下来,完成得可谓完美。
在他们最好的年纪里,每一个人都满满胶原蛋白,嬉笑怒骂时候好看,锦衣装扮时好看,落魄潦倒时也好看。
我们的记忆向来喜欢美化逝去的东西,念念不忘与耿耿于怀的东西从记忆里拎出来放在现实中,其实也就那样。可是这一部电视剧,偏偏经受得住这般记忆的美化滤镜。多年后再拿出来看,只能看到更经典且不易褪色的东西。
虽然不能像剧中一样要“爱情大过天”,但那样的善良、潇洒、刚正、真挚是我们永远都需要且应学习的。
这部电视剧曾经是我最爱的电视剧,以后也会是我最爱的一部国产剧。

还珠格格還珠格格(1998)

又名:两个天堂之还珠格格 / 还珠姬(日) / Princess Pearl / My Fair Princess

主演:苏有朋 林心如 周杰 陈志朋 范冰冰 张铁林 戴春荣 李明启 

导演:孙树培 编剧:琼瑶 Yao Qiong

还珠格格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