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6-04

怨屋本铺2:体验

  “三名13岁女中学生,被黑社会绑架,沦为性奴……”

  看到这样一条消息,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可能很多人,会有“心痛”的感觉。

  在《怨屋本铺2》,第2集的最后部分,三名13岁女中学生,被黑社会带走,并声称她们的未来就是性奴时,观众觉得很“痛快”!这个时候,什么花季少女、未成年、可怜、同情、法律、冤冤相报何时了……都消失了——只有让对方尝到同样的痛苦,才是秩序和正义!

  一部电视剧给予的代入感,即可以使观众,有切肤之痛;如果被三名女中学生欺凌而自杀的女生,是自己关心的人……

  以此为契机,我们能够联想到两个问题。

  ■我们很容易被外界信息,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干扰,并可能产生误导

  当我们看到:“三名13岁女中学生,被黑社会绑架,沦为性奴……”这条信息时,首先会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勾勒出13岁女中学生、黑社会,以及沦为性奴等,事件因素的大致形象。我们通常会有,从外部形象上,美化“女中学生”概念,以及丑化“黑社会”概念的倾向——虽然女中学生,不是个个美女;黑社会中,也有帅哥。

  接着,我们会将美好或丑陋的外部形象,延伸到对象的精神世界。并基于此,对信息进行解读。

  我们对信息的解读流程,通常是:

  外部信息→生活经验→外部形象→精神世界→善恶判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没有核实的外部信息,以及概念化的生活经验,作为事实,得出了结论。这个解读和判断的过程,通常会瞬间完成,我们难以察觉其中的逻辑断层。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理性地发掘一下,外部信息具体,且真实的情况。例如,女中学生是不是美女?她们的外部形象,能否同精神世界挂钩?为什么她们会被绑架……诸如此类的问题。对很多人来说,心痛一下就算了,缺乏深入了解的动机,毕竟事不关己——这条信息不过印证了,我们对这个社会的一些看法而已。

  实际上,如果我们得到完整的背景信息,可能会做出另外一种反应。例如,《怨屋本铺2》提供给我们的背景,观众会感觉到“痛快”!

  当我们得到一条关于股票的消息时,也会基于自己的期望,为这条外部消息,提供一个自己主观认可的背景;而不是去确认信息的客观背景,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期望。

  例如,当“砖家”说看好“发财股份”时,短线交易者会认为,砖家所说的是,近3、5天的市场;长线交易者会认为,砖家所说的是未来2两年的市场;每一个不同背景和期望的交易者,都会基于自己的主观期望,为这条不完整的信息,添加一个想当然的客观背景。

  通常,对于自己无关紧要的信息,我们较难意识到,自己对信息产生的反馈,缺乏完整的背景。例如,以公德名世的政客们,马丁·路德·金、纳尔逊·曼德拉、瓦茨拉夫·哈维尔、圣雄甘地、昂山素季等,很多人关于他们的感受和评价,都是基于被取舍、加工了无数遍,自己却没有核实的信息。马丁·路德·金,无论是一个巡回演讲人权斗士,还是一个巡回嫖娼的滥交者,我们只会主观地取舍自己需要的信息,信息真实、完整与否,通常会被无意,或有意地忽略。

  对自己重要的信息,我们的表现,不会比无关紧要的信息更好。例如,自己作为生活偶像的娱乐艺人,作为事业楷模的商业人物,作为道德标杆的宗教人物,涉及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事业理想,以及精神归宿,很多人关于他们的信息,仍然来自大众媒体。

  很多时候,我们会基于自相矛盾的主观认知,去支持自己的判断。例如——

  ●中国大陆地区的媒体,值得信赖吗?可能很多人会说:“媒体靠得住,那啥会上树!”想一想,自己有哪些认知、判断和决策,是基于自己没有核实的,媒体提供的信息。

  ●上市公司、基金公司、经纪公司的职业道德,值得信赖吗?可能很多人会说:“那帮人要靠得住,那啥也能爬上树!”那么,自己是基于什么理由,以“那帮人”提供的公开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呢?

  ●自己怎样评价,当代人们,对于恋爱和婚姻的忠贞现状?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自己的恋人或配偶,传达出了怎样的信息,足以作为自己恋爱或婚姻的信任基石?

  ■在体验之下,任何理论层面的东西,都会被忽略

  《怨屋本铺》中,每一个故事的结尾,观众都会有复仇的快感。同时,向大家推荐堺雅人的《不被原凉的搜查官》——讲述的是一位警察,法外制裁罪犯的故事。每一集的最后部分,堺雅人都会对罪犯说:“你没有明天了”,这个时候,观众同样会有压抑良久,一吐为快的感觉。

  电视剧,通过虚构的手段,便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接近于真实的体验。如果,我们真实地经历过——

  为老不尊;
  残疾人的诈骗;
  小商贩占道经营,新买的车,被刮花;
  农民工缺乏责任感的工作表现,及其带来的后果;
  小学老师,因爹施教;大学教授,为女朋友彻夜补课;
  自己关心的人,在苟延残喘;旁边的护理站中,谈笑风生……

  有过以上的经历,可能很难认为,一般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或“最可爱的人”,值得我们同情,或尊敬。理性的人,即使不会视砍刀为正义;自此,也不会将某一个社会群体,进行标签化的统一处理。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说苑·政理》西汉·刘向

  在我们的交易员培训课程中,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及交易系统的核心工具,较少同大家深入理论层面的内容,也不会展示他人成功的交易案例——

  我们鼓励大家,积累自己的交易体验。

  如果我们缺乏自己的交易体验,单纯的理论,以及他人的交易表现,在交易实践中,就像交易者心理暗处的吸血鬼,一旦见光,顷刻灰飞烟灭。

  自己通过交易实践,积累的体验,可能会同纯粹的理论难以完全契合。例如,股票市场中,口碑颇佳的200日均线,在交易实践中,可能会惨不忍睹;基于严谨的复利公式,计算出来的收益率“常识”,对专业交易者的业绩来说,完全不具备参考性。

  缺乏交易实践的学者,通常将理论孤立地置于实践的对面;交易体验,能够将理论和实践,剥离二元对立,整合为一个系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交易系统。

  ■最后

  对于受过现代教育的观众来说,《怨屋本铺》带来的体验,似乎不太符合我们的道德观念。私刑,对于个体层面来说,可能是正义的结果;不过,破坏了社会层面的规则。

  个人的决策,通常会基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应当怎样处理,类似《怨屋本铺》带来的体验,同自己固有的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呢?

  结论可能见仁见智。堺雅人在《不被原凉的搜查官》中,选择了个体层面的正义;在《胜者即是正义》中,选择了社会层面的正义。

  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应尽可能将自己的体验,建立在价值观的正期望之上——避免自己的人生充满矛盾,保持人生各个层面之间的一致性。

  附:体验(图文版)
  http://www.douban.com/note/355429767/

怨屋本铺2怨み屋本舗REBOOT(2009)

又名:怨屋本铺REBOOT / Uramiya Honpo Reboot

主演:木下亚由美 加藤雅也 前田健  小野健斗 寺岛进 

导演:仁木启介 本田隆一 石井永二 佐野达也 黒田由布子 森田升 编剧:栗原正尚/川嶋澄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