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波德莱尔的诗歌作为引入:“藏在石头里的梦想” “昨天你是女神……今天你是女人。” 瓦尔达将雕像蕴含的感性和诗意,文学,音乐和历史结合在一起,拍摄了巴黎街道中 19 世纪女性形象的雕塑装饰,最终落在性别议题之上:男性凝视不仅支配着电影,性别印象也支配着建筑和城市街道。

在影片开始,镜头在一个放大的雕塑身体上向上平移,经过她精致的脚趾、皱折的布衣,乳房。随后是影片标题,跟着另一个金发雕塑:布帷垂在她的腰部,头顶有一盏白色火焰。“没有人知道是谁创造了她,或者她代表了什么”。雕塑被阳光照亮,一个裸体男人走进景框,停在雕像旁边,摆出了一个类似的姿势,然后缓缓走向街道路口。

瓦尔达幽默地把男性和女性的裸体并置,捕捉着女性裸体在公共场所及艺术中,是如何被社会观看和接受的。接下来是两个天使立在拱形的门廊前,翅膀紧贴着建筑,各用一只手臂托起一个装饰架。那些雕像在法国街头,像俘虏一般,毫无遮蔽地在公共场所被观看。

通过罗马建筑师 维特鲁威的著作,瓦尔达概述了雕像们的历史:在维特鲁威的描述中,这些雕塑是以战时在希腊被捕的叛徒为模型。男人被杀,女人被俘,女性作为公共建筑上的雕像被展示,惩罚。雕像是被奴役妇女的一种隐喻,被塑造成为一种圣洁,官方,统一理想化的形象。不是为了纪念真实的历史,而是为了安抚当时持有权力的男人的欲望和凝视。

那些举起建筑物楼板,阳台;头顶路灯的,石制的虚构女性,所有人的表情都是平静的,没有压力的。雕塑们由男性建筑师和设计者创造,投射着人类完美形象的愿景:虽然负重,但毫不费力。“她们既坚强,又温顺,她们是社会幻想的一部分。但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女性却又常被排除在公共空间的参与与讨论之外,只有男性才可以在公共场所自由漫步。

影片结束时,镜头向上平移到大片的屋顶、烟囱,散布在蓝灰色的城市中,以及巴黎阴沉的天空。镜头同时融入了一些巴黎妇女举着罐子,提着箱子、从事劳动的照片。在其中一个镜头中,一个女人正在一对女雕像作为装饰的阳台上晾晒被褥。

《墙的呢喃》(1981),《家屋风景》(1984)类似,瓦尔达有着在环境中选择物理介质,如墙,楼梯,雕像,并挖掘背后含义的惊人天赋。“影像也像一种建筑实践,作为可供观者居住的流动空间而存在。”短片像一首以雕塑,建筑元素构成的交响乐,也好似创建了一张城市建筑地图。那些女性雕塑,喧闹的交通、琐碎的生活,共同构成了城市的脉搏。


女雕像物语第二回Les dites cariatides bis(2005)

上映日期:2005-12-05片长:2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阿涅斯·瓦尔达 编剧:阿涅斯·瓦尔达 Agnès Varda

女雕像物语第二回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