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看迪士尼的电影了
石头姐前两年的爱乐之城收获的巨大成功以及剧照海报里酷肖小丑女+Sia的混合造型让我还是对她抱着期望去看了一下。
整个片子的感觉有点“101斑点狗”+“穿Prada的女魔头”+“绝代艳后”+“小丑女”+McQueen or Westwood vs Valentino的感觉。
1.剧情
剧情几乎是看到导演的线索就能猜到结果,除了最后库伊拉是男爵夫人的女儿这点让我意想不到,但直呼拉胯……
看到小时候的库伊拉妈妈和要去见男爵夫人,直觉就是,妈妈:危。
后面看到库伊拉帮男爵夫人缝珠子礼服,直觉就是,那衣服一定有虫卵……
几乎所有的伏笔都很好能被猜测到。
最后还是一个略显老套的哈姆雷特复仇故事。库伊拉生母是男爵夫人,而男爵夫人是个脑子秀逗的自恋狂,从库伊拉一生下来就反感她要让她死。男爵为了保她在一条红宝石项链里藏了一把钥匙,能够打开的盒子里是她的出生证明。
男爵夫人要处理掉她,于是面上女儿因其他自然因素死亡,男爵从此一蹶不振,挂了。然而小库伊拉被光头管家救下,托付给家里的女仆,由女仆抚养长大。
后来小库伊拉惹祸上身,女仆不得不带着她远走伦敦。走投无路之际女仆会见男爵夫人,希望得到帮助。男爵夫人却通过吹哨呼唤斑点狗扑向女仆导致女仆坠落悬崖死亡。
小库伊拉看到这一切,直接破防。从此开始流浪生涯。她遇见了一个胖子一个瘦子(Jasper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本喵演的……),从事偷窃行业长大,副业服装设计也没放弃。
之后她进入了liberty百货,成为一个普通打工妹,但小领导永远不赏识她的服装设计才能。偶然的机会她的服装设计才能被男爵夫人赏识器重成了设计师。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发现男爵夫人就是杀母仇人,于是开始处处与男爵夫人作对。这个阶段宫斗的后果就是她还是嫩了点,最后还是被识破了差点丧命。关键时刻光头管家救她一命,并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从此钮钴禄. 库伊拉开始正经复仇。
最后最后,斗败恶毒生母,夺回家产。
2.0 画面
有几个镜头印象深刻。古典vs现代的最好说明。这电影其实真挺伦敦的,有幸在伦敦住过一段时间,伦敦就是这样一个你能在很多地方找到古典得要命的痕迹,也能在brick Lane market找到神一样的hipster。
古典的镜头在男爵夫人这里体现地非常好。
这一幕魂穿绝代艳后,我差点以为Marie Antoinette直接出来了。
还有一个,画面不停旋转的liberty百货,看的我差点直接吐出来,太晕了……瞬间回想起历史悠久的哈罗德百货。
包括男爵夫人的一系列装扮,classic old money。
普拉达女魔头,那味太冲……
典型的老钱装扮………
而且艾玛汤普森这张脸可以说承载了我幼年时期对所谓欧洲贵族的所有幻想,高鼻高额头细眉眼角上调。梦回小时候看茜茜公主,觉得全片最优雅的老王后;或者是音乐之声里要嫁给上校的男爵夫人。
而到了库伊拉这里,典型的McQueen和Westwood颓丧叛逆风。
库伊拉的才华被赏识,是因为她布置了橱窗的那个画面。
怎么样,这味够西太后吗?
包括后期一系列的造型,例如
小丑女?
爱丽丝红皇后?
包括她去的那家店,让我感觉太熟悉了……
这种vintage store在我曾经上学的路上逛过太多次。
这是我19年在brick Lane vintage store拍的照片。
像这样的vintage market 伦敦要多少有多少。
之前每天都要穿过Oldspitalfields,你会发现这里可能比三藩更酷。
总体画面我认为合格,迪士尼的正常发挥。
3. 个人感受
伦敦还是那个伦敦,石头姐还是在完成自己dick Van dyke的任务。身上的美国味道太重,not only the accent but like……… in general……
缺了那么点,英伦质感。
在英国待过几年觉得这个地方远远不是曾经去之前想象地绅士,古典。更贴近生活状态地可能像是fleabag或者废柴老舅一样狗血叛逆又黑色幽默的生活。
迪士尼的故事满分10分我给6—7分,后期贵族复仇的戏码太过老套。血统这个东西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根深蒂固,永不可废。忠心的主仆,恶毒的贵族夫人,太过熟悉的剧情,到底有些落了俗套。但这毕竟不是第一次迪士尼为反派洗白了,所以洗白的故事也算不得多么震撼新颖。
最后的最后,我想起伍尔夫在Oxford Street Tide里写过:The charm of modern London is that it is not built to last; it is built to 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