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12-06

天使之恋:天使之恋

日本人擅长拍畸恋。如《感官世界》割下的阳具,直陈人心。爱情里的痛苦挣扎往往隐藏着深切的不可抗拒,所有畸形的爱恋,都在盛开到极致的凋零后内化坍塌陷向一个词语:宿命。首先失去了爱情的形式,再失去爱情的内容。演变为一场赤裸裸的性的盛宴,觥筹交错,肉体恣意后,是苦涩的孤独。我想,大抵伟大的艺术总是给人孤独感,而人生所有的力量,都爆发于这种孤独。
本片却是青春残酷物语里的一首朦胧诗。导演的性别决定了电影的残酷势必止步于前二十分钟。女人,对待事物的真相总是遮遮掩掩。她在中学生援交这类敏感的社会话题和爱情的悲喜剧性之间,略感突兀地转向后者,一路表达下去,都围绕在“不敢爱”的窠臼里。女性导演的善良给了我们一个简单而美好的假象——丢弃的贞操不会离间爱情——在导演的刻意忽略下突出了颇似宗教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女人的淫欲,淫字之初也只是过度之意。一碗热气腾腾的爱情,在导演的镜头下,只是图书馆蜻蜓点水的一吻,和早晨洗漱台前令人窒息的拥抱。当性的表达被龟缩到只有一吻,扩大的是女孩尺度前后的对比,立意明显。
14岁的医院相遇,在人生的重要拐点。宿命的安排。一个直面生死,一个从此堕落。因为失贞而带来的堕落,有多少可以苛责堕落的本体呢?导演的镜头带有强烈的同情心和积极情绪,这点从她刻意忽略援交细节以及主演佐佐木希每一次出场亮相时,那种难以掩盖的光鲜亮丽、绚烂色彩中,得到证明。以至于你在前面的十几分钟里,虽然导演在叙述援交事实,却一直没办法直入人心地看到隐藏在光鲜外表下肮脏的灵魂。导演也无意于讨论社会问题,她用女孩的自我觉醒以及同性恋女友颇有争议的自杀,埋葬镜头所要控诉的现象以及力量。
援交的主题戛然而止,却总是让人念念不忘残酷的写实。电影里的生死两茫茫早已烂熟于心,观众的口味总是在期待孤单和压抑的本能里扩张。不过,导演从一开始就不打算用残酷作注解。
17岁再次相遇,导演选择在一个滂沱大雨的时间点。雨的意像,凝固于洗涤和冲刷——人类原罪的被原谅——似乎一场大雨,从前的种种罪恶和堕落都一笔勾销。亚洲电影的伦理观,虽然有时表象混乱,但深层的指向还是皈依儒教——符合拯救与被拯救的模式。
不知是导演的自我取向还是她有意无意的选择,知识分子在拯救和被拯救的模式中,能够很好地承担起情绪的起承转合。首先知识分子本身是复杂的个体,既遵从教条又渴望突破,既甘于孤独又容易被撩拨,既已深陷其中,又不愿彻底沉沦。这种复杂性通过主演的眼神,僵硬的脸配上正经的表情,突然凝固的笑,翻动计数牌的动作,以及对女孩几次欲拒还迎的示好中流露出来。
影片中间的一小时是乐趣横生的一小时。爱情里所有的砰然心动,小憧憬,小惊喜,互送礼物,约会,看电影,地铁站的表白,众人瞩目下的尴尬,老男人和小女人的组合,在导演的控制下,游刃有余。电影院里的桥段堪称情到深处。女孩天真幼稚的把戏第一次得到积极的回应。男主接过伞在影堂撑起,女孩依偎。这一刻暗示着,不管道路多么泥泞,都会一直做她的保护伞,直到他倒下。
因此,也因为难以割舍的宿命感,我坚信,导演会安排另一场重逢的戏码。果然,结尾又回到雨天(让人不禁讶异东京是不是真的如此多雨)。记忆没有被瓢泼的大雨冲垮。一样的对白,一样的伎俩,佐佐木希最后一刻的情绪爆发,控制的非常到位,冲破枷锁的呐喊,来自最原始的姓名,相识的种种,瞬间填满了记忆。影片到此为止。导演因为对社会问题的浅尝辄止,而徘徊在找寻自我的归途。一种艺术的实践,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性,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我们和故事的相遇有着命定的幸福。
后记—— 观影途中,脑中一直盘旋尼古拉斯凯奇和梅格瑞恩的《天使之城》,片中那段极度风格化的情欲戏,带有浓郁汗腺快感的媾和,值得一提的是那句凝练并具有真实感体验的词——warmth。堪称性爱的经典诠释。

天使之恋天使の恋(2009)

又名:出租天使(港) / My Rainy Days

上映日期:2009-11-07(日本)片长:119分钟

主演:佐佐木希 谷原章介 山本光 大石参月 加贺美早纪 深水元基  

导演:寒竹百合 编剧:寒竹百合 Yuri Kanchiku

天使之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