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沉默了很久,也失语了很久。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该怎么说。许久的许久,想起了看过的木心先生说的一句话可以描述我的心情: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欣交集处。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看着一张张黑白的照片闪过,光线明明暗暗的变换以及叙述者起起落落的声音,和着我心里的黑暗与白昼,如日出日落,如潮水涨落,循环往复。

起初是冲着这是一部摄影师的传记电影来看的,结果发现,他讲的根本不是摄影本身,而是一个人从对这个身处的世界的好奇心出发,如何通过摄影去探索与品尝他所能看到的生活的所有可能性以及随之而来的甘甜与苦涩。这是一场严肃的探索。身为当代最著名的社会纪实摄影师之一的萨巴斯提奥萨尔加多提供的是一个深刻入骨、细致入微的视角,让观者跟随着他,去看他眼中的人类所面临的生存、杀戮、绝望、死亡与希望。。。

全片中最震撼我的场景之一当属萨尔加多在埃塞俄比亚拍摄的一组有关难民的照片。这些照片将人类所能承担的苦难淋漓尽致地体现。有一张照片是一个已经濒临死亡的孩子,张着一双空洞而绝望的眼睛,瘦弱不堪奄奄一息,旁边有两双大人的手扶着他。另一张是一个父亲,弯下腰将死去的瘦弱的只剩骨头的孩子放在地上,准备清洗他的身体的照片。还有一张照片是三个孩子躺在毯子底下,只露出脸庞,左边两个睁着大眼睛,莹莹闪烁。然而最右边一个眼里已经空洞无物,死亡已夺走了他的生命。有一位父亲,带着孩子长途跋涉来到了新的难民集中营,这里有水源也有希望,只是孩子已在途中死去,他手捧孩子的骨骸,面目表情不可知。。。沉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死亡那轻盈又沉重的力啊。

这些照片简直就是人间炼狱,在这里,希望如同沙漠里的海市蜃楼,人们在荒漠无垠的沙漠里,被饥饿、杀戮和绝望剥夺去了属于人的最基本的尊严。我不知道萨尔加多是如何拭去泪水,忍受着心中的煎熬拍下了这些照片。。。但丁笔下的地狱,也没有这样的惨烈。在这里,没有上帝。或者说,这里已经被上帝抛弃了。只有地狱之火,熊熊燃烧。而后来,另一组照片,萨尔加多拍摄东欧难民的照片,也让人唏嘘不已。如果说非洲难民的苦难有一半是天灾、大旱饥荒造成,东欧的难民所遭受的完全就是人祸,是种族与种族之间最赤裸裸的敌意与杀戮造成的。明明是活在上世纪90年代,文明的欧洲人,却仓皇逃离家园,被血腥杀戮,尸体成排堆放在路边。。。有一张照片是拍摄的那些没有被杀害的老人与女人,他们低头交谈,脸上有着柔弱、悲戚和无可奈何的痛苦。

佛说,一切皆苦厄。但是看到这样的苦厄,让人无法忍受的苦厄,必须叹息,为什么有的时候,生命会被这样无情地践踏和蹂躏呢?也许老子所说的最有道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些照片让我不禁联想到了人类历史上另一场浩大而沉重的苦难,纳粹时期对犹太人群体的屠杀清洗。有人说,在奥斯维辛以后,不应该写诗歌了。因为人的尊严与道德、存在的希望与光,在这里已经全部消失了。在黑暗的最中心,宛如黑洞里的奇点一般的凝聚无限重力的黑暗里,如何发出光?太沉重的现实,无法唤醒诗歌的真善与美。长期而来,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最大的争议就是,如果真的有上帝,为什么他会坐视人间如此的苦难而不闻不顾?为什么明明善良无害的人却会遭受苦难的巅峰?保罗策兰这位忧郁的德语诗人曾经这样写下自己目睹的人间惨剧:
《死亡赋格》
“清晨的黑牛奶我们夜里喝
我们早上中午喝我们傍晚喝
我们喝呀喝
那房子里的人他玩蛇他写信
他写信当暮色降临德国你金发的马格丽特
你灰发的舒拉密兹我们在空中掘墓躺着挺宽敞
他高叫把地挖深些你们这伙你们那帮演唱
他抓住腰中手枪他挥舞他眼睛是蓝的
挖得深些你们这伙用锹你们那帮继续奏舞曲。。。”

舞曲与掘墓,巨大的讽刺,绝望的现实。身为犹太人的策兰,就是目睹了这样的人间炼狱。哪怕到了战后,他还是无法治愈心中的创伤,最后选择跳下了桥,投身冰冷的死亡的河流。。。

据说有观众在看地球之盐的时候忍不住哭了。我完全能够理解,这是无法抑制的对人类生存与命运同情而悲伤的泪水。萨尔加多在镜头里说道:人类真的是最可怕的动物。那苍老平静的脸庞底下暗流汹涌。他还说,我的灵魂病了。多少次我放下我的相机,为我所看见的东西而大哭。

然而,在地狱之外,也有着希望的绿洲天堂。可能正是因为有地狱的黑暗,才反衬出绿洲的美好。萨尔加多无疑是幸运的,他宛如历险的事业背后,有着拥有非常幸福的家庭和婚姻,给他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尤其是他的妻子莉莉娅,连萨尔加多的第一台相机,其实都是她最初买来工作使用的。这个女人,给了萨尔加多温情和爱,以及事业上的支持和鼓励。是她鼓励萨尔加多辞去优渥的工作,转行做摄影师。温情的爱,尽管没有在影片里浓墨重彩地表现,但贯穿全片,成为这首气势磅礴、起起落落的交响乐里最轻柔曼妙的一个声部。

而当萨尔加多因为长期拍摄难民体裁而全身心痛苦、疲惫的时候,也是妻子莉莉娅提议他们全家在巴西老家的荒山里植树造林。于是萨尔加多放下了相机,和家人一起,投入对荒山的改造工作。这样做是莉莉娅的良苦用心。同时,却也可以被看做是导演安排的一个隐喻(个人理解)。荒山曾经水土丰茂,后来因为过度耕地、干旱而变成寸草不生。平行的是,萨尔加多自己曾经一颗对世界好奇、探索的心因为遭遇、目睹了世间太多的黑暗苦难而沉重、破碎、荒芜。而植树造林,通过很多年的努力,让一大片荒山变成了丰茂的森林,与此同时,象征的是,萨尔加多荒芜如沙漠的心,也被大自然温柔、缓慢而生机勃勃的绿意所拯救,重获希望之光。对于Photographer来说,心中没有光,怎么去拍摄光之画呢?

非常喜欢片中导演拍摄萨尔加多漫步树林的场景,他走在森林里,宛如检视自己的孩子一般带着爱与骄傲说着,这棵树已经长得这么粗了,而未来它还有400年的时间缓慢成熟。他坐在树林里,苍老的脸上有着孩子一般的光芒闪烁,风吹过树林,时间静谧而安好。他说自己的一生的起点是在这片土地,而最后的居所也会在这里,落叶归根。无怪乎萨尔加多后来转型为自然、动物摄影师。而他镜头下的大象、猩猩、海象、鲸鱼。。无一不带着生动的气息、灵动的美感,我想,他是通过拍摄自然的美,而重获了对生活、对摄影的希望。而我也感谢导演最后这样安排结局。正如命运交响曲最后克服了命运的束缚、重获人的尊严、希望与胜利的高昂呐喊一样,如果电影的最后没有这样一片森林,治愈主人公以及观者的心,难以想象,人们会以什么样的心情走出电影院。我们不需要很多希望,一点点,就好。而导演,也充满温情地为观众记录展示了萨尔加多所体验到的希望的重生。

最后,片尾的字幕写道:地球的毁坏并非不可逆的。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环保主义者的宣传口号。他只不过是讲出了主人公萨尔加多的心声:地球的毁坏,不论是自然还是人心,都不是不可逆的。绝望背后有希望,苦难的尽头有欢乐,人类啊人类,生活在各种悲欣交集处。

地球之盐Le sel de la Terre(2014)

又名:萨尔加多的凝视(台) / 大地之盐 / 地上的盐 / The Salt of the Earth

上映日期:2014-10-15(法国)片长:110分钟

主演: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 维姆·文德斯 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 

导演:维姆·文德斯 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多 编剧: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Juliano Ribeiro Salgado/David Rosier/Camille Delafon

地球之盐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