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开始就无时不刻在迫不及待的显示建模多么多么牛逼,水、汽难题的方案解决多么超前,尽管大量的长镜头运动场景还没能够成熟的表现出流畅性,材质、毛皮,远处场景的建模也不够好,我们依旧承认这就是中国动画的一个标杆水准吧。但这些都不说明问题,真正让人能享受其中的,在于影片讲了个“成功了一半的类型片故事”,尽管只是成功了一半,在中国依然难能可贵。
这是一个从西游记中抽出了一小段内容进行解构的故事。那选取出的这一段,经过解构之后,是如何重新构成一个故事的?
作为核心人物的齐天大圣,在本故事的开头处于一个遭受磨难的阶段,而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开头只用了五分钟就迅速建立起了故事背景。由于大圣本身就处于一个困境中,而又自带“人物缺陷”(法术被禁锢),同时这也隐性确立了这段故事真正的内在磨难(解开法术禁锢,找回昔日的勇气),所以这就成了一个关于英雄“复活”,顺带打打怪物的故事。另外一个关键角色江流儿,代替了本来的唐僧角色(他的具体角色定位后面再分析),在这里面产生了两个作用,一是机缘巧合下放出了被困在洞中的大圣,二是充当了促进英雄成长的因子。关于第二点,在故事高潮前,江流儿独自跑去救小女孩之后,出现了一个大圣落水的情节。江流儿走后,大圣因无法解决问题带来的挫败感(同时这也是大圣对于自我认同的“伪失败”)而“悲伤郁闷”。水的场景则成了大圣成长的胎盘,这是一场外我(江流儿念想中的大圣)和内我融合的过程。这里开始,大圣走向了觉醒的第一步。另一个事件,则是一个黎明前的黑暗——江流儿的死,直接促成大圣的觉醒。到这里,大圣、江流儿以及观众的主体参与(对原故事文本的熟悉),构成了《大圣归来》的感情脉络,构成了简单、粗暴而有效的故事骨骼。
这里既然已经有了一个大圣带领观众“蜕变”的过程,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影片产生的情感共鸣还远达不到应有的程度?
首先,大圣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与观众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因此情感落脚点自然而然的落在了江流儿身上。再看江流儿这个角色,开头用了少量篇幅描绘了他如何成为孤儿的过程,但是在接着的情节中,这点“设定”对他的作用就像蒸发了一样,除了跟着师傅到处化缘,他看起来并不像一个孤儿。对他内在刻画的缺乏,显得他既不孤独,又勇敢坚强,一开始就是一个“成熟”的个体,在情节发展中也无法形成人物性格弧线。仅仅是充当了一个作为唤醒大圣“成长”的索引(外我)、顺便卖卖萌的酱油角色。而理想状态下,这应该是一个双成长的过程,观众在江流儿身上看到“蜕变”,而江流儿又带动大圣的“蜕变”,从而达到观众进入英雄的一种体验,达到更深层的情感共鸣。依照一开始的角色设定,这是一个很容易达到的状态,不过编剧浪费了。
另一方面,影片设定了一个“妖怪横生,到处作恶”的世界,这就造成一种局面,所有的困难几乎都是自己找上门来,由于我们对这个故事本身很熟悉(即熟悉了“齐天大圣”这个符号所代表的“吸怪属性”),这也就不成问题。问题就出在最后长达近半个小时的打斗场面。下面就对这个结论进行一下推理:
由于这是一个解构经典的故事,很多情节都不需要进行解释(如妖怪为何要来打齐天大圣,八戒为什么要跟过来,白龙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出现)。但是这么一来,自从大圣出来之后,故事的发展虽然看起来都顺理成章,但是其实都是缺乏“内因”的,这些发展直接附上了观众的“意念”参与。更要命的是,影片中间甚至用了四分钟左右的MV进行快速过渡。大圣、江流儿、八戒的关系与内心变化(尽管微弱)被压缩成了四分钟的“无叙事时间”内。在达到最终的情感洪水到来之前,就这么被一砖一瓦的偷工减料。本可用来表现江流儿的“人物缺陷”,进行江流儿性格“成长”的地方,也没了。这就导致了中间部分和“高潮”的前奏太短,最后的打斗(而不是“解决问题”)太长,尽管在打斗过程中,人物进一步的成长了,依旧无法摆脱大格局的失衡。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

又名:大圣归来 / 猴王 / 西游记3D / Monkey King: Hero is Back / CUG: King of Heroes

上映日期:2015-07-10(中国大陆)片长:89分钟

主演:张磊 林子杰 吴文伦 童自荣 刘九容 吴迪 刘北辰 赵乾景  

导演:田晓鹏 编剧:田晓鹏 Xiaopeng Tian/刘虎 Hu Liu/米粒 Li Mi/金冉 Ran Jin/金成 Cheng Jin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影评

慕詩
慕詩 • 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