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礼看了,全片最值得关注的点莫过于沈腾老师一改过去为大众所通识的喜剧形象,饰演一位有血性,重情谊,足智谋的黑帮大哥。内容上还是较为老套甚至过时的黑帮黑吃黑犯罪题材,加之主角中心的成长线和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主人公失业后获得机遇投靠富商,摸爬滚打混出了名堂,此后为了感情与利益卷入违法犯罪团伙,出现变故,最后是激烈决斗枪战,斗智斗勇尘埃落定后接安静的慢镜头,交代一下大伙结局,拉远景,结束。环人伏诛,该入狱的入狱,该死的死,该哭的哭,该美满结局的美满结局。放在15年前或许尚可理解,但总觉得2024的电影不该是这样的。
首先是在选角上,不可否认沈饰演主角确实给人一种“西红市教父"的奇怪违和感,沈腾形象已经根深蒂固到很难像王传君一样做到完全抛开对他的固有陈见,通俗讲,有一种看平时乐呵乐呵的熟人突然正经装x的割裂。但无论如何光是这一个名字所伴随的票房号召力就是难以小觑的。熟面孔不少,雨绮老师也实美。
然而或许是期望较高,对于角色刻画和剧情表现上都有些许失望。
从香港生发的东方黑帮电影的最大特征,就是它既有着东方黑帮讲求的义薄云天,又有着西方黑帮强调的利益至上。
因为在这类电影里角色谋的利本身就是非法的,于是需要去"解决"和“保护"的手段自然也不会依托于制度和法律,只能靠两种,义气和共同利益。也因此它构成了东方黑帮电影的两种主要矛盾,第一,故事是在不断和变化的社会制度产生冲突的,第二,义气和利益让组织内部充满冲突和利用。
多数黑帮片的矛盾无外乎这几点,本片又加入了一些情感线以及英雄救美的桥段,将"警"的角色基本隐形。但吊诡的是,不同于其他电影显化的角色动机和主要矛盾(为兄弟家人报仇/为了自我实现/为了广义上的利益),本片以拳击比赛打假赛一事引入的“他有自己的规则”这一个人原则贯彻首尾,作为一切行为的合理解释,义也好利也罢不过是陪衬,单薄而又牵强。
其实这一点动机和《周处除三害》很像,但不同的是,《周处》很成功地通过铺垫刻画了主角的自我革命如何开始,如何决定“让自己留名,做一个能被记住的人”。而《逆鳞》仅仅是用一个例子,加之配角回忆的旁白,填鸭式地定义此人"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具有割裂感的便是高潮的枪战突然被大篇幅强调的沈腾角色对于"时间”的把握和全局谋划掌控,全靠自述和旁白支撑。相同的还有主人公和大嫂的感情线、桃子和小弟的感情线,全靠一见钟情加生硬的过与莫名其妙的旁白。很显然,《逆鳞》想谈的东西太多了,想讲爱,想讲义,想讲利,想讲原则,想讲智,以至于没有一个被说彻底。
讲到这依然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女性话题。很遗憾,本片也没有通过贝氏测试(Bechdel test)。看得出来影片在张雨绮角色刻画上下了功夫,不再是一个完全作为情节附庸的性感花瓶了。表面上有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对男主也有所帮助,但本质上,片中女性角色依然是完全活在男凝之下的,不得不上演一出被包养、红杏出墻的戏码,明明可以逃离又为情与利被捆绑入利益集团之中,最后做一个孱弱等待被拯救的公主。作为富商黄朝晋最重视的女友,接手经营澳门酒吧多年,却在看到黄亲手杀人、看到血腥场面时一遍遍尖叫、颤抖、落泪,再由男主出现稳住情绪。哪怕表现得再有城府,再有手段,作为“所有物”,该降智的时候也不得不降,对她的争抢成为了片中男性行为的逻辑和诱因。但正如此前写《怒潮》说的,在此类动作片里,女性角色刻画是他的上限,但前提是影片整体质量要够得着上限。
听说这一部拍完藏了五六年,可以看出来很多对话都被剪得零碎混乱,故事线和人物塑造都较为牵强,于是抱有一定遗憾,觉着"或许原本能更好”。
但片中富商用石像一遍遍砸死人的画面的确让我想起另一部同样是消失了四年的张艺谋的《坚如磐石》中,孙艺洲被砸的画面。然而同样作为黑帮片,后者有幸保留了大部分值得探究的影片灵魂(虽然并没能看过原片)和完整立体的人物形象,依旧值得一看。
在这个华语新片乏善可陈的暑期档尾声,依然没有出现很惊艳的作品。
承认吧,沈腾也救不了黑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