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华在“活着”序中写道,当他完成这部作品的时候,他觉得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或许因为他找到了生存的真谛?英国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丹麦王子提出了这个人生的大问题,在若干年后,由我们中国的作家余华一篇“活着”给解答了。答案就是,生存!为了生存而生存。

余华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解放前的富家公子,好赌,输光了家里的田产,父亲气死,老婆带着孩子回家,母亲病重;好不容易老婆回家,出去给母亲抓药却给抓新丁了;打仗,查点死在战场上;全国解放了~~~披星戴月跑了大半个中国才回家,母亲过世,女儿小时候发烧导致残疾,儿子健康,老婆还在;一家人才开始有转机的时候,儿子因为县长夫人生产需要输血,跑去献血,因为只有他跟县长夫人血型匹配,结果被活活抽死了;后来发现县长是战友,这哥们在文革被整死了;女儿出嫁,女婿也是个半残疾,但人不错,小伙子厚道;女儿结婚不久后老伴过世了,接着女儿生完小孩后大出血死,外孙很小的时候女婿在工地上事故死,最后连外孙也被车撞死~~~中间还穿插其他人的死亡,例如赢了他田产的人因为被评上地主,解放后被枪毙...总之,本文叙述了主人翁如何在面临各种生离死别后,在他周围的人都以各种原因离他而去之后,在能坚强的活下来,在某个夏日午后,坐在树下,看着远处的耕牛,跟下乡来的记者“余华”简述他的悲惨人生。最后,夕阳下来,拉长了老人的身影,空气中依旧漂浮这刚才老人叙述的细节。

本片对原著做了些许的修改,基本忠于原著,表现了一个人一生悲凉的传奇,而在这种悲凉之后,这个人还能坚强的活着。这种活着,代表了一种坚毅,也代表了人生的精神,最后升华为人活着的意义和理念,活着说人活着的目的,那就是,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

对于余华这种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生存还是死亡,这的确是个很大的课题,如果一个人活着,如行尸走肉一般,毫无思想和信念,没有理想和追求,这种活着,甚至不如因为理想,因为信念的死亡;而如果有些人因为追求理想而死亡,例如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如果那些故事是真实的,董存瑞,刘胡兰,江姐~~~那么,他们的死亡,其实更加伟大,更加真实,也更能体现生命的意义。

人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是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从生存手段的最基本判别;如果从更高一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判别,希腊时代犬儒学派的创始人第奥根尼认为:人类与动物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不渴而饮和四季性交;而往更深层次深究这个区别,我觉得那就是,人类是有理想,有信念,并且为之而奋斗的高等动物。或许并不是每个人都带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信念,但是有一部分人确实带着这样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意志坚定,头脑思路清晰,对自己追求的事业/理念从不放弃,当他们遇到需要牺牲肉体,需要选择死亡来使得自己的理想得意实现或者靠近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死亡。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并没有那么高的理想和那么坚定的信念,在遇到最后需要选择的时候,我想大部分机会,我都选择生存。我敬佩和崇拜那些敢于在追求理想和信念的道路上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当一部分人在选择生存,在碌碌无为和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度过几十年的时候,依旧有一些人,他们选择了死亡,因为这种死亡可以成为他们的理想和信念的基石。

引用一句话,“有些人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是他却还活着”。当我们在宣扬选择积极活着的同时,也请给那些为了信念和理想的追求而选择死亡去成全更多人活着的人一些掌声吧!!!

活着(1994)

又名:人生 / Lifetimes / To Live

上映日期:1994-06-30(中国香港) / 1994-05-17(戛纳电影节)片长:132分钟

主演:葛优 巩俐 姜武 牛犇 郭涛 张璐 倪大红 肖聪 董飞 刘天 

导演:张艺谋 编剧:芦苇 Wei Lu/余华 Hua Yu

活着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