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6-04-13

伊豆的舞女:青春里的忘情

山口百惠如泣如诉地唱完主题曲《伊豆的舞女》后,出现了和原著几近一模一样的开局:道路变得曲曲折折的,眼看着就要到天城山的山顶了,正在这么想的时候,阵雨已经把从密的杉树林笼罩成白花花的一片,以惊人的速度从山脚下向我追来……,这是川端康成笔下的文字,化成影像后竟也那样的迷人,身着黑色学生制服,头戴学生帽的川岛,带着急盼的眼神,望向远方。

影片《伊豆的舞女》 (Izu no odoriko) 完成于1974年,导演西河克己,那时侯川端康成刚去世不久。这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同时这部电影还是山口百惠第一部跃登银幕的作品,当年她才十四岁,与大师笔下纯洁无邪的歌舞艺人阿熏形象有太多的吻合之处。也不仅仅是因为被翻拍过数次,包括吉永小百合等人也曾出演过舞女阿熏,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伊豆的舞女》作为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的作品——女主人公阿熏并不属于大多数人的世界,所以只能活在回忆里,活在与伊豆列岛有关的记忆里。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这对夫妻搭档塑造了太多经典的形象,而在《伊豆的舞女》里,也正是他们最初缘分的开始。

影片里的风物描绘得十分出色,很容易让人陶醉感伤,蜿蜒的山道,摇曳的芦草,错落的房屋,还有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情,种种,归杂在了舞女表演里的一颦一笑。

原著本身是根据川端康成年青时的伊豆之行而带出一段与舞女有关的经历而创作的,准确地说,这只是一个让人遗忘的故事。两个人的际遇有千百种,因为主人公无法摆脱,只能诉之于文字,此间只是一个情窦初开,《伊豆的舞女》,什么都没有开始就结束了,甚至可能只是那一瞬间的美丽成全了她,成全了整个故事。没有得到,就是结局。为《伊豆的舞女》感伤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伊豆的舞女》的出现,和川端康成性格造就上有着很大联系,为人和善,但又有点忧郁。正如川端康成本人身世的凄惨,从小双亲早亡,孤单一人,年轻时候屡遭感情挫折,痛苦不堪。之后,寻找了文字来作为生命里的归宿,收获颇丰。但在人生尽头,又选择了煤气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电影里,整个故事就持续了几天而已,匆匆离去的伤爱人,美丽而短暂,鲜艳而凄伤,芳草依旧,物似人非,阿熏永远保存在了记忆中,在文字和影像的记录里不会老去。原著文中最后那一段:“船舱的灯光熄灭了,……我听任泪水向下流,……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了,只感觉甜蜜的愉快。”也许伊豆旅行前的忧郁有所排解,但与阿熏离别后的无限惆怅伴随着回忆与她交往的许多美丽往事的甜蜜,成了一曲青春的赞歌和挽歌。忘情于岁月的流失,痛苦于爱人的擦肩而过,当遗憾不能成为圆满,就让她成为记忆,成为往事的酒料。

所有的映像都成了最后阿熏那洁白无暇的面孔,紧咬着嘴唇,夺眶而出的泪水,直欲挥断的手臂,那舞动的白色手巾,带着伤逝的哀痛,向远方,道别。

2004.9 ( "悔少作"...)

伊豆的舞女伊豆の踊子(1974)

又名:伊豆舞女 / The Izu Dancer

上映日期:1974-12-28(日本)片长:82分钟

主演:山口百惠 三浦友和 一之宫敦子 佐藤友美 

导演:西河克己 编剧:若杉光夫

伊豆的舞女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