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春节贺岁档电影,我向来是没什么期待的,毕竟好像都以合家欢类型为主,而我此前会有一个价值判断,认为合家欢电影是不足以取悦我的。《交换人生》作为一部合家欢电影,倒是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它真的有笑点,不是那种试图通过“挠胳肢窝”来强行引人发笑的喜剧;其次它还很动人,尤其是主角小谷一家人的温馨场面,唤起了我遥远的童年回忆。因此我想借这次影评,分享一些由电影片段引发的个人思考。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看着轻松不累、看完比较解压,适合全家老少一起看的电影。如果你和我一样,对家庭、婚恋有比较多的困惑,也许还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法国诗人兰波说过:“对于一个充满憧憬的年轻人来说,周围是没有生活的,真正的生活总是在别处”,我想一语道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彷徨来自于哪里。
影片中,少年小谷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他虽然拥有一个欢乐融洽的五口之家,还有不自知的帅气外表,但他始终还是有一种深深的不满足。他不满足于一眼看得到头的安稳生活,不满足于自己不符合年龄的慌张和青涩,更不满足于不能和暗恋女生的“男朋友”那样,成熟、多金、老练,并且可以光明正大地和她约会。
这种不满足感我是非常能感同身受的,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喜欢“向外求”的人,一个常常对现实生活感到厌倦的人,一个欲望总是践踏在能力之上的人。尽管我意识到了,这种想法是不妥当的,是会让我不幸福的,但就是无法改掉。所以我很理解他。
也许年轻人,特别是对于内心向往光明,但缺少社会捶打的年轻人来说,多少有点这样的“毛病”。我们总以为自己的生活不是生活,别人的生活才叫生活。
在电影里,小谷也是如此。他对神奇的许愿机许下了“想变成金好男朋友”这样的愿望。愿望成真了,结果他却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个有着浑浊内心的中年男子。而对方也同时魂穿了小谷的身体,两个人交换了人生。
小谷先是震惊,随后又有点窃喜——他终于可以去跟金好约会了,只可惜他很快就发现,用不了自己原装的身体,就只能永远伪装别人。就像我们出去寻找“生活”的时候,在体验过一段时间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种落差感。那是因为我们以为的真正的“生活”,实际上缺少我们自己真实的参与——我们只不过在扮演别人罢了。
为什么我们老是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呢?
我以前写过这样一段话,说:“人有两种渴望,一种是未得到,一种是已失去,而后者往往更甚。”小谷如此地渴望过另外一种生活,可能就是因为他太年轻了,还没有品尝过失去的味道。因此,他也无从得知自己拥有的,到底意味着什么、具有何等价值,包括他那幸福到令人嫉妒的一家子,包括他那没有被生活痛锤过所以可以保存很久的少年气,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却得不到的,渴求不到所以要用一生来弥补的。
他的幸运而不自知,落在我眼里,令我想起了自己也有过的那些挣扎和反复。
后来,当小谷为了救奶奶而放弃了把身体换回来的机会,魂穿到小谷身体里的仲达占据着小谷家里的沙发,邪恶地说了一句:“这个家归我了”,小谷这才震悚地意识到,他丧失了最宝贵的东西。那些他视为稀松平常、沉闷无聊的东西,正在和他挥手道别,而在此之前,他还以为这只是一生中寻常的一天。
青年的成长的之路,大概就是这样一条丧失之路吧。我们失去的可能是亲人、是亲情,也可能是某些我们以为会一成不变的风景、伫立不倒的存在。当我们经历了足够多无法回头的瞬间,或许才能明白,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生活,明明就是生活本身,明明就深刻得很呐。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让我没想到的是,对于仲达这个好像是出来纯搞笑的“丑角”,看到他童年不幸福的经历之后,我居然生出了同情之心。心理学者常常说,一个人童年的不幸福,需要用一生来治愈——我想仲达就是这样一个鲜明的例子。
在他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的价值判断之下,以及完全不信任别人的防御机制背后,是内心深深的匮乏感和未满足,简称“缺爱”。他没有从原生家庭中得到过爱,所以也不知道如何给出爱。他可以用砸钱的方式让钟情的女生跟他谈恋爱,但永远无法像小谷一样真情流露,给对方带来真正能震荡情感的喜悦。
而且说实在的,一个人到中年以后,很多思维模式是难以改变的了,所以我对他始终有一种悲悯感,会想我们到了中年是不是也会失去很多东西呢?
这里就要提到另一个话题,年龄了。25岁,30岁,35岁……我们总是喜欢用这样的刻度标记人生,仿佛那是一座座里程碑。
在跟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我会不经意间提起我的年龄焦虑。我说,生活在这里,好像有一把剑悬在你的头上,催促你赶紧下某些决定。中国文化里有“三十而立”的说法,暗示我们达到这道门槛的时候必须有所成就,尤其是能满足物质需求和世人眼光的成就。但我也知道,这是要拿别的东西来换的。
当我看到小谷魂穿到大叔身体里,带着女朋友在游戏厅里穿梭玩乐的时候,喜形于色、手舞足蹈的样子,虽然皮囊虽然还是那副皮囊,但我却觉得“这个人可爱和顺眼多了”。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对年龄的焦虑,可能并不来自字面上的年龄、身体层面的岁数,而是害怕失掉那股可喜可贵、不可再生的少年心气。
很多时候,想要像少年一样清清爽爽地活着,却被一股声音被催促着,去获取那些功成名就的中年人拥有的物质和财富,正是促使我们感到矛盾、焦灼和不安的深层原因。
感谢电影呈现了少年和大叔交换灵魂后的对比,对照自己,也许我在进入30岁的人生以后,需要更注重平衡,除了避免成为“无所作为的中年人”的“向下堕落”以外,也要避免一种“向上的堕落”——即,除了获取财富,别的一概不关心,也不关照自己内心的隐形陷阱。
想让少年感永驻。
导演苏伦对生活的观察,在很多方面细致入微。
谁都希望和父母达成共识、和平共处,是我们也能收获的美好结局——但现实往往更加曲折和困难。
但因为困难就直接放弃和父母沟通,往往会使矛盾所在成为一个永恒的卡点。只有把它理顺了,至少尝试去把它理顺了,我们接下来的人生,才可能真正朝自己想要的幸福驶去。
金钱、婚姻、家庭,都不是获得幸福的必然,但你需要找到自己对幸福的独特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