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05-04

仪式:无神论者的宗教片

提起驱魔题材电影,以黑马姿态在奥斯卡大放光彩的《驱魔人》,以及它一系列水准参差不齐的续集和2004那部遭众人唾骂的前传最为观众耳熟能详。虽然在创作理念和拍片技巧上存在巨大差异,但《驱魔人》系列的世界观和主旨几十年来一脉相承:上帝,魔鬼与人类世界截然三分,前两者客观存在且藏头露面,他们之间的搏斗借助人类的躯体和灵魂来展开,传教士的胜利为上帝加分,附体者的恶行为魔鬼欢呼。一言以蔽之,这是上帝和魔鬼的一场博弈游戏,人类看来是主角,其实只是他们棋盘上的棋子。

而《仪式》意不在此。它叙述的是人类与自身信仰的战斗,与上帝和魔鬼无关。它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上帝和魔鬼的存在,但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让观众自行思考。透过宗教和神学的那层面纱,它骨子里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精神分析片,又加了些惊悚和若有若无的正邪调调。

驱魔电影往往令大部分宗教的门外汉观众心生疑惑:为什么上帝和魔鬼这样力量惊人的生物体,要选择以人类作为宿主进行附体和驱魔这种简单繁复的攻防手段来互博?他们不能像魔幻大片里的神一样各施绝技打个昏天黑地吗?或者,这些高级生命们影响人类的方式,居然是心怀崇高,勇于牺牲和道德沦丧,色情暴力这样的人类普通的道德正负指标?他们不应该有一套远远超越我们想象的思想和行为法则吗?难道天上的众神,也不过和人类最伟大的伟人一样?而地狱的众魔,也不过类似人间最恶的恶人一般?这也未免太荒唐滑稽了。

在此之前的上帝/魔鬼电影都未能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它们或是以高深莫测的宗教术语闪烁其词(《驱魔人》,《恶兆》),或者以壮观的特效掩盖问题的实质(《魔鬼末日》,《地狱神探》),而《仪式》丝毫不闪不避,直面问题的理论根基,极富勇气的提出自己的创见。

《仪式》的开篇展示了一个怀疑论者不情愿的走进宗教世界的过程,以及他的知识观与虔诚的信仰者之间的碰撞。与神学院教授的辩论很能说明问题,既然一个孩子一夜之间神秘穿梭四百英里可以被归入科学领域的神秘范畴,为什么一个性情大变口吐从未学过语言的人就一定属于魔鬼附体的宗教领域呢?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何本质的差别?主角没有说出的潜台词是,难道不可能是魔鬼附体,搬运了这个孩子四百英里吗?对此教授没有直接反驳,或者说他无法反驳,原因我们后面很快就会知道。他只是叫主角去找卢卡斯神父,“自己看看”。

“看看”的结果就是目睹了第一场驱魔,霍普金斯饰演的老神父气定神闲,轻描淡写的化解了一场魔鬼附体,但这一段的描述却完全出乎观众甚至主角的意料,不仅因为它太简单了,更因为神父随后说“彻底驱除魔鬼最起码需要几个月,只是暂时遏制罢了”。又给人一种无厘头感觉:莫非魔鬼上身跟中了剧毒一样,还不能一次成功,得长期施药?看似荒谬的设定,是编导对影片主题的第二个暗示。

老神父被魔鬼附体,是影片对于主题的最终揭示。按理说,老神父驱魔无数,经验丰富,应该具有百毒不侵之体,对于他的附体,影片给出前因后果的铺垫。老神父曾经面露虚弱的感叹,他已经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了。这很容易理解,就像科学家一样,当他知道的越多,就越会发现自己未知世界的庞大,从而反过来怀疑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同样的理论在宗教信仰上一样适用,尼采说,在和魔鬼搏斗的时候,要小心自己也变成魔鬼。这里模糊了神学家和科学家的界限。

老神父因未能拯救被附体的孕妇而仰天长啸痛苦不堪,多次高呼“上帝拯救我”,显示他内心的脆弱。有时候,越是久经考验的老战士,越经不起失败的挫折。当对善的信念遭遇冰冷的现实,便极易转化为对恶的渴求,投入黑暗面的怀抱。这样逻辑和情理上看似通顺的解释,却自然而然引出更深的疑惑:如果对善的信仰的缺失,就是导致魔鬼附体的原因,那么魔鬼岂不是成了游荡在空中的病毒,而信仰则成了人体的免疫抵抗力——魔鬼附体竟和感染病毒的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而驱魔师与医生的角色,驱魔和治病的过程,亦十分吻合。片中一再强调驱魔的重点是要“魔鬼说出他的名字”,更是对驱魔/治病论的另一论证,得到名字就像是对病症有了确诊,两者都是各自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于是影片的观点不言自明,所谓上帝,所谓魔鬼,都是人类内心创造出来的精神图腾,有人崇尚伟大,于是有了上帝,有人甘于堕落,于是有了魔鬼。大部分人平庸忙碌,既达不到自我牺牲的伟大,也不甘于奢侈糜烂,所以他们不是传教士,也不是魔鬼代言人。

上帝与魔鬼的搏斗,其实是我们内心间善恶天平的摆动。人生来皆有善恶两重因子,被魔鬼附体的人,实则是被心中的邪念占据,他们暴力,淫乱,做出种种超越道德和社会禁忌的举动,是受到心中极恶一面的操纵。而驱魔仪式,也不是将魔鬼从身体内驱逐的过程,而是以崇高的、博大的、充满爱的宗教精神,以上帝的名义进行感召,将被附体者从邪恶的边缘拉回善途。通俗来说,更像是心理医生或者戒毒所对病人所做的工作,一个让附体对象“矫正心理、重新做人”的机会。而信仰上帝就能得拯救的说辞,本质上也和对公民进行思想教育以降低社会犯罪率这样的政府政策没有多大区别。

如此一来,前面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可迎刃而解,比如上帝和魔鬼的行为表现为什么不脱人类想象力,比如科学神秘和宗教神秘的界限为何无法以常识来划清。虽然不是盖棺定论,但《仪式》至少提出了一种在逻辑上十分自圆其说的论点。把它当做宗教片看的观众,一定会为其语焉不详和反高潮处理大失所望,但换一个角度,开动大脑积极思索一番,所有对宗教有好奇心的观众有所收获。


文/方聿南

仪式The Rite(2011)

又名:驱魔殿堂(港) / 现代驱魔师(台) / 恶魔仪式

上映日期:2011-01-28(美国)片长:114分钟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 科林·奥多霍诺 艾莉丝·布拉加 塞伦·希德 

导演:米凯尔·哈弗斯特罗姆 编剧:迈克尔·彼得罗尼 Michael Petroni

仪式的影评

diana
diana • 仪式
ZADLXS
ZADLXS • 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