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7-06-09

皮毛:仅是皮毛而已。

我知道这个题目很泛滥,我也不清楚导演给这部片子起一个中文翻译就可以颠覆意义的题目是否真有目的。不过大概他都没有想到吧,片子拍成了皮毛,一副靓丽的皮毛。

不认识黛安·阿布斯,但是我知道她以拍摄边缘人物为著名。于是出现以下资料: 話說Diane Arbus(1923-1971)是一著名猶太藉攝影師, 以拍攝一些邊緣人為名. 出生於富裕家庭的Diane(pronounced Dee-Ann), 原名Diane Nemerov, 下嫁演員兼攝影師Allan Arbus, 夫妻檔在時裝界享負盛名.
似乎是一个很特别的女人,可惜的是电影将她平庸化 了。影片的类型被归于传记,但我们却很难找到一点属于传记的真实感、剧情对影片的控制感,以致影片的后半段完全出现了失控。

事实上开始看这部电影时,我被影片的精致,色调的工艺化,细节的美化表现折服至惊叹,自从《时时刻刻》以后,我几乎都见不到这么大家闺秀的NICO,染成褐色的头发,剪得整齐的刘海,梳得光亮的发髻,光鲜靓丽的外表,雍容的皮毛。。。。。。。漂亮,我在心理默默的惊叹,场景时代感十足,影像工匠感无比,几乎就不像是传记片了。但我却下意识忽略这一点。直到我看到NICO故意在窗前脱去衣服,爱抚自己,我才想起来原来这不是中规中矩的家庭主妇偷情记,原来影片的内容是完全非主流的,原来我产生了错觉。

一个很可怕的面具摇摇晃晃被人抬上了楼,电影从这里正式拉开帷幕。

好奇可以害死猫,好奇都可以引发婚外情。当然,那婚外情让我难以想像。

DIANNA认识了Lionel Sweeney,很明显的,她表现出来的是喜爱感。导演见人物的性格即将揭开,干脆就来了个杀鸡取卵,直接用对话审讯制来赤裸裸的刨开她的变态畸形心理。这里很生硬,很虚伪,明明后面的情节让我想觉得她不变态都难,却要在这里把Lionel Sweeney向一个强迫患者,把影片向悬疑方向推进。不过可以接受的解释是,DIana发现了自己的知音,从此对lionel有了好感。(其实一直都有好感的啊,别忘了DINANA喜欢什么)

后来的情节几乎就变成了童话故事:DINANA每天晚上跑到楼上去疯狂于另一个世界,凌晨才回来,而丈夫完全不知就算了,还对她的接口鼓励不已。最后甚至将Lionel都带回了家。

如果说我们在前面看到那影像感,雕琢感,造作感十足从好奇,寻找到结识了解的情节游走与传记和影象记之间的话,那么后面的情节就变成了奇情幻想的文艺片。

导演之前精心策划的悬疑片一般的场景最终还是场景,美丽的NICO最终还是大家闺秀。硬要将她和真实的DIANA挂起钩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影片是在“试图”向我们展示伟大的摄影师的人生转变,但美丽的NICO向我们SHOW出来的,似乎是一个言不由衷的家庭主妇,似乎是一个硬要撑起深刻内涵的小学生日记。所以影片展现出来的一切,在我的眼里变成了强词夺理,变成了生搬硬套。nico再怎么开心的看着那群畸形人的表演,她不过是个红杏出墙的女人,而不是大家心中的非主流摄影师。

不象,真的一点不像。

影片的末尾处,大女儿最终投靠了父亲,LIONEL最终决定要自杀。看完全片以后我忽然觉得原来之前所谓剃毛的理由除了为后面的ML做一点镜像美工,(不要搞成人兽P),就是为男主角“让我可以游远一点”找一个超级烂的借口。。。。。。

我很漠然的看完了,看到男主角消失在海水之中,看到女主角趴在海滩上痛哭,the end,就这样而已,肥皂泡破灭,一个故事结束了。。。。结束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物的转变过程放在那里了,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水平看出来。导演估计是想通过我们的智慧获取电影的内涵,可惜的是,我们还没有这个水平。。。。。

空气中充满甜美的味道,连海水的味道都被掩盖去。我感觉到了这个,却觉得头脑有点轻轻的,似乎什么都不记得。。。。。。。。。皮毛,我看到的只有皮毛。

皮毛Fur: 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2006)

又名:皮囊 / 皮相猎影 / 梦幻皮草

上映日期:2006-11-10片长:117分钟

主演:妮可·基德曼 小罗伯特·唐尼 泰·布利尔 哈里斯·于林 简· 

导演:史蒂芬·西恩博格 编剧:Erin Cressida Wilson/Patricia Bosworth

皮毛的影评

晓云
晓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