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我的Gmail邮箱里躺着一封《纽约时报》发来的News Alert(新闻速递):

Sydney Pollack, Film Director, Is Dead at 73

Sydney Pollack, a Hollywood mainstay as director, producer and sometime actor whose star-laden movies like "The Way We Were," "Tootsie" and "Out of Africa" were among the most successful of the 1970s and '80s, died on Monday evening at his home in Los Angeles. He was 73.

《纽约时报》的News Alert通常是重大新闻或突发事件。讣告是其中的一种,逝世的人物不一定举世闻名,但一定对美国的政经、社会、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我印象中上一次收到讣告是2月27日William Buckley逝世。Buckley是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保守主义运动的执牛耳者,1955年创办保守派著名杂志National Review,其一生对美国社会影响至为深远,虽然在中国这个名字并不广为人知。

Sydney Pollack(西德尼·波拉克,又译薛尼·波勒)在中国的名气可能要大很多。他是高手云集的好莱坞导演和制片人中的领袖级人物,由他执导并制片的爱情史诗片《走出非洲》勇夺1985年七项奥斯卡奖。1995年,李安应邀执导由简·奥斯汀名著改编的电影《理智与情感》,铸造了他在好莱坞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里程碑,而这部片子的制片人之一正是波洛克;当然,也包括了李安从《推手》到《色戒》的长期合作者James Schamus(夏慕斯)。《财经》杂志在“逝者”专栏中,对这位大导演的一生作了一个回顾。

http://www.caijing.com.cn/20080530/66686.shtml

善于驾驭各种类型电影的波拉克至少制作过三部高度现实主义的政治“惊悚片”:1993年的The Firm(“律师事务所”,制片+导演;汤姆·克鲁斯在其中饰演一个刚从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年轻律师),2005年的The Interpreter(“翻译风波”,导演;妮可·基德曼主演),和2007年的Michael Clayton(制片)。

********************

2007 是好莱坞比较平静的一年,出线角逐2008年奥斯卡奖的电影几乎都是小制作:There will be blood, No country for old men, Atonement (我一个美国朋友Peter把这三部的名字串成There will be no country for atonement,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饶有趣味的影评),还有Michael Clayton。

上周我看了一下Michael Clayton,看它的原因,除了波拉克之外,至少还有如下几点:

1. 它获得6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荣膺最佳女配角奖(Tilda Swinton,饰演U/North的General Counsel(法律总监)Karen Crowder)。

2. 该片在以挑剔苛刻著称的美国影评界大获好评,在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Rotten Tomatoes)上的“新鲜度”(正面评价)高达91%。

http://www.rottentomatoes.com/m/michael_clayton/

3. 主演George Clooney (乔治·克鲁尼)是我最喜欢的当前好莱坞一线男星之一,我觉得他不但相貌、气质脱俗,而且极具头脑。

4. 克鲁尼演的Michael Clayton被设定为Fordham法学院1982年毕业生,他的兴趣是刑事案件,做过地区检察官,后因生活变故未能一直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1990 年进入纽约市声名显赫的律所Kenner, Bach & Ledeen(虚构),一做就是十七年。剧中,Karen一开始以为他早已做到合伙人(Maude是她的助手):

Karen Crowder: So he's a partner?
Maude: No. He's listed as "special counsel." Says he specializes in wills and trusts.
Karen Crowder: He goes from criminal prosecution to wills and trusts? He's been there seventeen years and he's not a partner? This is the guy they send? Who is this guy?

克莱顿在公司里实际上是个“fixer”,处理的事都是最棘手和最紧迫的,但是没有名份。

5. 导演Tony Gilroy在此之前是Bourne系列的编剧,而Bourne三部曲(The Bourne Identity/Supermacy/Ultimatum,马特·戴蒙饰演失忆特工Jason Bourne)是近年来我最喜欢的特工电影,其中一部还是在太平洋上看的。

6. 波拉克饰演律所的老板之一Marty Bach。

7. 剧中大反派、农业生物技术公司U/North影射的是Monsanto(孟山都)。Monsanto是圣路易斯最大的公司之一,成立于1901年(在当地知名度仅次于Anheuser-Busch啤酒厂),我在圣路易斯时认识好几个在那里实习、工作的中国人。

********************

这部片子没有让我失望。网上影评很多,我就不赘述了,只说两点:

1. 像所有优秀的法律电影一样,这部电影的对白极其精彩。特别是患有精神病的首席律师Arthur Edens(Tom Wilkinson饰)在发病时口中的念念有词,绝佳的语言功底在精神失常的状态下发挥得无比美妙,宛如诗篇。另外,发现衣冠楚楚的律师们有两套语言体系:一套是用来谈论法律问题和对付客户的,用词文雅考究,句式繁复华丽;另一套是跟自己人说话时用的,粗鄙下流,颇为不堪。

Memorable quotes for Michael Clayton:
http://www.imdb.com/title/tt0465538/quotes

2. 我最喜欢的情节是克莱顿在从郊外开车回纽约的那个清晨,突然发现山岗上有几匹小马,下车、爬上山岗去看它们,表情异常丰富而激动,这时候,他的汽车爆炸了,他幸免一死。开始我也没明白他为什么一定要下车去看那几匹小马,直到看到豆瓣上这篇影评才恍然大悟(建议不要在看电影前看这篇影评)。不得不承认自己观察不仔细。

总之,强烈推荐,但不保证你会喜欢。最后,为克莱顿浪子回头、反戈一击喝彩。

P.S.《纽约时报》的影评:
http://movies.nytimes.com/2007/10/05/movies/05clay.html

影评人Emanuel Levy对剧情和人物的分析(很精彩):
http://www.emanuellevy.com/article.php?articleID=6928

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layton(2007)

又名:敌对同谋 / 全面反击 / 迈克尔·克雷顿 / 英雄不问出处

上映日期:2007-10-12片长:119分钟

主演:乔治·克鲁尼 汤姆·威尔金森 蒂尔达·斯文顿 西德尼·波拉克 

导演:托尼·吉尔罗伊 编剧:Tony Gilroy

迈克尔·克莱顿的影评

sila
sila • 没看完
Histone
Histone • 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