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处,镜头横摇,扫过了佩戴勋章肃穆伫立的男主人公,以及端放在桌上的壮烈牺牲的警察鲍勃桑顿的遗像。这时,那位差点被“鹰眼”扶正的美国副总统(还是国防部长?)情不自禁的感慨道:“他们的牺牲提醒后人,有时候为捍卫我们的自由而实施的非常措施,会变成对自由本身的一种威胁!”

乍听上去,这句话似乎是很正面,是对幸免于难的总统及其同僚之前的冒然采用军事打击并造成无辜平民伤亡行为的一种反省(其实也没有多少新意)。然而,将其与本片所叙述特定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再仔细想想,却发现不对味。因为那话锋所指,貌似也可以是“鹰眼”这个由国防部秘密研制的超级智能系统在影片中的所作所为呀!它,不正是出于维护美国宪法自由民主精神的目的才采用颠覆政府的非常手段吗?于是,这句话的意思就诡异地变成:以维护自由为借口推翻美国政府,就等于是对自由本身的一种威胁!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可以做错事,而且很严重的那种。但是你要用类似的方式颠覆他和他政府是不行的!

暴力颠覆政府的确是不可取的。但问题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如果将整件事串联起来。以导弹袭击为始,以鹰眼被摧毁为终。那么,为什么同样是以维护自由为幌子而武断行使暴力,鹰眼就应该被彻底镇压,而那位美国总统就可以安安稳稳的继续行使他的总统职能?这不就等于是赤裸裸在宣扬,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真怀疑小布什总统在来北京下飞机时无比兴奋地问咱们外长是否看过的美国大片的片名里,不只有《黑暗骑士》,一定还有这部《鹰眼》!

政治层面上反动本质或许有些隐晦,而单纯地作为娱乐大片去欣赏,本片却也高明不到哪去。

首先是情节缺乏新意。男主人公被栽赃逃亡方式和过程很容易让人想起《黑客帝国》。而且同样有个女人来接应他。差别是,她也是被要挟才加入的,且没有身着黑衣墨镜翠尼蒂那么酷。另外,在《虎胆龙威4》热映才一年不到的光景,观众又一次见到了隧道内汽车打飞机的场面。难道好莱坞编导们在他们最最擅长的环节上也到了江郎才尽地步?其次,主人公们表现的过分俯首帖耳了。片中那个中东藉男子都可以最终良心发现拒绝合作并因此丧命于高压线下,而男女主人公对于整个事件的性质(是普通的绑票,还是危及国家安全)却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地去怀疑?特别是男主人公!当然,这个问题多少还是存在可以中止怀疑的空间。

但更大的争议却是自鹰眼的所实施的这个计划本身。诚如很多网友所说,如果鹰眼的智能已经强大到影片所表现的那种骇人听闻的程度,那又何必要采用这么繁琐复杂的强迫无辜平民加入的颠覆计划呢?直接让那架飞机去实施导弹攻击之类的不就结了?对于这个问题,网上也有激辩。但个人却认为,正方要占上风实在有些难度。因为他们是在为一个完全虚构出来(至少鹰眼在目前是不存在的)故事情节进行辩护。而糟糕的是本片的编剧却远没有建立起类似于《黑客帝国》虽为科幻却有着相对完整而缜密的逻辑体系。所以即使观众愿意主动顺应进入特定情境进行观赏,都不知道要以什么要思维去理解整个故事情节之间的起承转合的逻辑关系。

而另一个方面,现代好莱坞的动作大片日渐“平民化”的特征,又使观众中止怀疑的门槛在加高。因为如果主人公的扮演者是史泰龙、施瓦辛格、布鲁斯威利这样的传统的动作明星,你让我们不在意情节漏洞还勉强说得过去。毕竟阳刚气十足的动作场面足以分散观众更多的注意力。可如果他们看到的都是拉博夫这样小两号都不止的,你难度再提不要在乎故事情节?那电影还剩什么可看的?

鹰眼Eagle Eye(2008)

又名:鹰眼追击(港)

上映日期:2008-09-26(美国) / 2008-10-09(德国)片长:118分钟

主演:希亚·拉博夫 罗莎里奥·道森 米歇尔·莫纳汉 比利·鲍伯·松 

导演:D·J·卡卢索 编剧:约翰·格伦 John Glenn/特拉维斯·赖特 Travis Wright/希拉里·塞茨 Hillary Seitz/丹·麦克德莫特 Dan McDermott

鹰眼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