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风格的弱化
《影》和《满江红》是极为相似的,以历史为背景,聚焦于君王与臣子的关系,陷于安于现状和收复失地的拉扯中,刻画女性角色与敌军同归于尽的情节,同样制造了“影子替身”的套路。
但《满江红》不同于《影》和其他影片中形式大于内容的表达,张艺谋在画面色彩和故事人物中作出了取舍,放弃了《影》中水墨画,烟雨朦胧的质感,放弃了《英雄》《十面埋伏》中浓墨重彩的渲染。有人说张艺谋来来去去只会摆弄那几坨颜色,但毋庸置疑这次是对他影片一贯印象的打破。
《满江红》全片却没有一处“红”,前半篇是阴暗的冷色调,后半段是自然光下暖色调,虽然色调随着叙事的变换也不是什么很神来的一笔,但对比前作,可以看出导演似乎想要弱化个人在色彩上的强烈风格,极简主义,而更多追求叙事和人物的完整性和立体性。
第二个弱化是张艺谋在《长城》中被人诟病的大场面调度和人海战术。把重心放在人物上,着重刻画形象,避免了战争场面的无序无逻辑无重点的问题,文戏在影片中占据大量篇幅,而几十万的禁军沦为摆设,或许张艺谋还是心心念念着他能打造出与黑泽明比肩的史诗级场面,但《长城》已经是极为失败的试验品。
在场景构建上,全片充斥着浓浓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味道,但倘若《大红灯笼》层层叠叠的围墙是在反映中国女性受封建礼教男权社会的压迫,那《满江红》这反映家国情怀的电影又何必局限在这狭窄的壁垒里演绎呢?有人说张艺谋就是适合拍在一个小房子里讲故事,那诚然。(我们文常老师说的哈哈哈
故事情节的强化
导演这次的意图是想构造构造一个多重反转,类似“碟中谍”,反映家国情怀的故事。导演煞费苦心把视觉的效果去繁从简,设计一个个转折点,强化每一个人物的存在感,但个人看来,效果其实是有点事倍功半,弄巧成拙的意味。
1,剪辑镜头前期偏散乱,叙事节奏把握略有欠缺。在多个人物多地点间辗转,短时间内试图灌输巨大信息量,每个地点停留时间不长,基本信息还未交代完整就已经试图营造悬疑之感。连接每段间戏曲的配乐是极为特别的,但也略带突兀,以及为什么要在戏曲中加入现代流行乐的鼓点。
2,多次反转,刻意编撰的痕迹较重,造成大众疲劳感。充满封闭感和压迫感的空间构图已经让观众感到窒息,而较为冗长和反复横跳式的故事情节更是增加了观众的不适感。虽然形式上是孰明熟暗的身份反转,但实际上却早已把悬疑感和高潮部分消磨殆尽了,反而沦为了一种剧本杀式的桥段。
尽管可以看出导演编剧已经非常努力,但反转的出现却基本上全凭角色一面之词,然后带出一段回忆,然后制造煽情桥段。甚至连秦桧有个替身这个套路也是原版复刻《影》,只是《影》更含蓄,《满江红》变成一场喜剧,然后赋予其更为深刻的含义。
3,角色对话冗长。电影中似乎暴露了导演并不擅长打戏的短板,在缺失了香港武指的合作下,古装片已经从原来的打斗场面变成了用大量对白支撑的地步。大多数的打斗仅仅是一刀,一箭,一剑带过,而缺少了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当然喜剧演员的加入,沈腾的个人魅力撑起了影片很大部分的观感,但毕竟电影不是相声小品啊,剧情不能只靠对白推动。
小小的总结下
演员们的表演没毛病,没有出戏,就是新人女演员略显浮夸,“一哭二闹三上吊”
导演和编剧的野心可见一斑,对故事确实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效果欠佳,应该
是老谋子近几年的作品中最好的一部。目前来看,各位大导演们对主旋律的命题创作,老谋子的构思确实比起某些战争片别出心裁,具有一定突破性。
2023.1.23
6个月之后再看这篇影评和电影,加上张艺谋一镜到底的言论一起来看,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真是看错你了老谋子……
20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