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本身的技术上来说,除了结尾的不杀檜,其它逻辑、谜团、转合的设计都还是不错的。
但是,最后的关键关节都在讲什么如果信鸽到了宫里,檜就身败名裂云云,估计是没有看到过学界对高宗为什么偏安的论述。
私以为,鄂王之死,高宗挥刀,檜只是刀。檜不当刀,高宗再找其它刀便是,科举之下,天子门生,找把文臣之刀易如反掌。批判,要找到罪魁祸首,方有意义,否则就是和高宗孝子(没错,我说的就是孝宗,即使贬檜崇岳、兴兵北伐,也莫敢说一句重华宫的不是)一样。
要理解高宗为什么杀岳,大概是以下几点:
1,高宗经历过身边武将兵变,几乎完蛋,疑似因而无后,此于私之切肤之痛。
2,岳军势大,岳家军识岳而不识君。高宗秉承祖制,与其说他视岳为郭汾阳,毋宁说为朱全忠,祖训在耳,殷鉴不远,此于公之国策定势。
3,传岳有谏立储之举,其实北宋立储之谏甚多,但无一出自手握重兵之武将。岳以武将之力谏皇家内事,高宗甚忌之。
4,金牌十二道,召之不动,高宗大忌之。
中兴四将惟鄂王见戮,犯高宗耳。
高宗以远藩绍继大统,在权力的维系上如履薄冰,檜是奸臣不假,其罪乃是委身昏君,甘为刀俎而已。岳鄂王之冤,盖人主为权之故。历史发展到南宋,君权已压倒世家、军阀,与官僚体系平起平坐,高宗杀岳乃历史节点中的必然。往后有宦官监军制度下袁督师之冤,也有曾文正自解湘帅之审时度势,历史大潮耳。
至于高宗为何不北上收复,为何容忍檜与北媾和?此地缘政治攻守之势。且不说高宗有心理阴影、建炎绍兴之初国事凌夷,就算是南方稳固、踌躇北望的孝宗朝,最后也只能落得隆兴和议;就算是金人已汉化绵柔、完颜们弓射之技甚至不如南使的宁宗朝,开禧草草也只能仓皇北顾。宋的命运,不是说高宗不事恢复,而在徽宗背盟、不助天祚戡乱阿骨打之际,就已经底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