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囤儿
无论从电影的各种技术角度看,从惊悚片的类型元素看,还是从推理的慎密程度看,《密室之不可告人》都只能算是个刚刚及格的作品。但是考虑到内地上映的惊悚片和推理片一直在40分到50分之间徘徊,这仅仅达到及格的《密室之不可告人》反而变成了奇珍异宝。至少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影片尚能自圆其说的故事,还算是没有让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完全打了水漂。
为了不步之前众多惊悚悬疑片的烂尾后尘,本片在故事布局上采用了非常稳妥的一种方式,算是舍弃了冲击80分的希望,唤回了60分的保底。影片全片96分钟,前70分钟完全在讲述密室案件的发生过程,和一群人在密室中的遭遇。这期间,几乎一直都在给出线索,而从未在推理和侦破上有任何进展。可以说,这一部分,是很纯粹地设置疑点和惊吓观众。70分钟时,警察上山,案件不会再有任何进展,取而代之的是警察的盘查行动。这期间,通过不同角色的供词,又多放出了几枚烟雾弹。可问题是,夹在前70分钟和后16分钟之间,这个段落里还在继续放烟雾弹,其效果已经微乎其微了。80分钟到影片结尾的16分钟里,是一场纯粹用于揭秘的“圆桌会议”。虽说影片通过这场会议把案情的原委、经过、杀人动机、作案方式都给大家来了个彻彻底底的大揭底,但是这种把所有秘密都累积在最后10来分钟,又依赖“会议”这种呆板模式来一股脑儿放出,让人觉得有些太过于拘谨了。这种严格的分段式讲述,比较利于最一般观众理解,却很难在节奏上给观众以快感。对于稍微有过十来部优秀惊悚悬疑片观赏经历的影迷而言,本片无论是案件本身,还是推理过程,都太过于平平淡淡了,简言之就是无功无过的感觉。
惊悚片的另外一个重要元素在于表演。惊悚悬疑片里,尤其是这种密室谋杀案类的片子里,几乎每一个角色的身份都有正反两种可能性。这个边界并不是越模糊越好,而是越清晰越好。也就是说,演员通过表演,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让观众感觉不出他/她到底是不是凶手为最佳,而是让观众一时间觉得他/她肯定是凶手,一时间又立刻感觉他/她绝对不可能是凶手才是最佳效果。显然在本片中,由于主创经验上的欠缺,在这一点上的营造力还是差了好多。从始至终,大别墅里的几个人都是靠自己给自己进行口头辩驳,而并不是被观众本身对其身份进行判定。几个人对密室中发生的所有事情的反应几乎都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一副事不关己,自己被吓着的样子。行动上大家也都是统一行动,没有人做出过令人意外的举动。只有在解谜的时候,观众才发现原来凶手其实是做过特殊举动的。不过这种举动在前70分钟中根本不会让人感到意外。演得极差的吴佩慈和演得不错的胡明,都让角色过早地陷入了一个统一的情绪层次中。大家如此统一的行动和反应,让观众变成了“无的放矢”的状态。就是说观众知道这群人中应该有人“有鬼”,但是大家行动和反应上的高度统一,使得观众们只能感受到非常紧张的、惊悚的、悬疑的氛围,而难以在某个阶段把矛头对准某个角色。失却观测准星的观众,注意力自然难以被高度地调动起来,而只能在一片莫名的氛围中随波逐流。
华语导演一直在营造惊悚氛围和悬疑气氛上有不错的功底。之前众多惊悚悬疑片,虽然在逻辑上一塌糊涂,但是个别吓人的镜头倒也是颇为恐怖。本片在这方面也做到了让人满意。在别墅中和黑夜里,利用遮蔽仅有光线而造成的大面积暗影,令角色在发言的时候都带着阴冷的气息。别墅的大空间和封闭性所造成的压抑感觉也还算很到位。雨夜的效果,更加重了部分惊悚镜头的吓人成色。不过影片的氛围营造和悬念营造的配合不是特别好。氛围的营造从几位主角留在了车上便开始了,而其实此时整部影片的悬念还没有开始。氛围先行让观众会提前把情绪被动地吊了起来。之后卓然的消失,从通常的生活实际来讲,并不是一个具备足够说服力的大惊悚点。可以说,之后众人找人时的自己吓自己,多少有些刻意为之的做作感。此时虽然悬念刚刚出现,但是观众早就已经在惊悚氛围中待了十几分钟了。角色此时突然的疑神疑鬼,怎么能再次调动观众的情绪呢? 观众的情绪没办法通过角色和故事来进一步调动,这氛围的层次便缺少了变化。华语电影在“吓人”这方面,和在“逗人”这方面,都多少存在相同的问题。究竟是用单纯的外在感觉来吓人/逗人,还是通过故事和角色来吓人/逗人,显然是电影技法的两个水准。
让人欣慰的是,尽管影片还是会经常出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段落,但是至少本片在结尾的时候没有烂掉或被舍弃掉,而是给出了影片内的一种说得过去的解释。这些解释过于集中,也许会让某些观众一时难以理解完全,但是至少可以解决掉80%的疑问吧。而且本片还比较巧妙地对续集进行了提示,有利于在商业化上的继续运作。鉴于同档期没有啥超级强片,如此一个刚刚拿到及格成绩的“空前作品”没准儿还真就成了一匹黑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