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4-28

猎头游戏:一点观后感

首先,这是部画面多变、节奏流畅的电影,配乐也点缀得恰到好处。这些保证了观众一百分钟看下来不会觉得剧情拖沓或者沉闷。
其中,逃亡过程紧凑而刺激,很能吸引眼球,结尾的峰回路转也让人有几分喜出望外。夫妻两人重归旧好携手向前的结局固然符合人们的期待,情节的预设性却过于强烈,人工痕迹太浓,不够顺其自然。
电影主打的是动作和剧情。比起欧美大片来,动作并不如何激烈,一点近身搏斗,一点撞车掉崖,也许是为了配合表现男主的身材弱势,紧急关头总是开枪解决,先后杀死了欲致其于死地的盗画同伙奥雅纳、情妇罗悌和追踪者科勒斯,全剧剧终。无奈射杀罗悌的那枪颇为有趣,眼见她拿刀就要刺来,罗杰别在腰间的枪滑到了裤子里来不及拔出,于是就着滑落的位置从裤裆前面射出,委实是“激射”。由于逃亡过程一环套一环,罗杰或惊恐或悲伤的表情十分到位,观众倒也不会特别注意动作是否粗糙或者简陋。然而,不得不说剧情的硬伤颇多。如果说罗杰持续偷盗的主因源于对自己不自信,害怕有一天妻子会离开他或者不像现在这样爱着他还说得过去,那么科勒斯为了方便地窃取商业机密的职位而残忍地追杀他并连带杀害他人的行为设定就不是很合理了,而这一设定正是本片的亮点大逃亡和片尾逆转的根本原因。另外,在科勒斯展开追杀之前,奥雅纳为何会趁着黑夜跑到罗杰的车库然后误中了罗杰安置在车座处的毒药注射器?当罗杰大受惊吓并急于毁尸灭迹又误打误撞救起中毒的奥雅纳时,他也一直在问后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是在得到回答之前,奥雅纳就被他自卫打死了,于是这一谜题就不了了之了。至于后面的让头部残损的警察代替“死去的”自己、利用摄像头设计科勒斯与奥雅纳因为内部矛盾而互相射杀的假象等也处理得十分草率,难道法医不去鉴定死者的体型、血型、DNA等特征,也不去检查死者的死亡时间吗?关于后一点,剧中暗指那位声名在外的神探警察刻意遮掩,但这在法律程序上是确实可行的吗?而罗杰对于前后因果的贯通主要基于几个死者分别被科勒斯和奥雅纳持有的枪杀死这一依据未免有些单薄。
还有,剧情开始时出现的一、二、三、四条所谓的行业规矩给人一种专业窃贼的感觉,而实际上罗杰盗画的途径和手段一点儿都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职务之便了解可能拥有藏画的人及其近期的动向,然后联系在保安岗位工作的奥雅纳在他选择有利时段进入目标人住处时控制门禁,然后销赃、分赃。从这一点来看,开头的行规列举就有些刻意之嫌了。
一些悬疑的设定和细节的刻画最后大多排上了用场,却不够圆融,同样给人刻意为之的感觉。比如奥雅纳没有死于毒药而死于自己家中,为罗杰洗脱脏迹提供了可能;罗杰公司的一位同事不顾他的冷淡渴望加入他的生活圈子,最后为他那段时间的消失圆了谎;罗悌在和罗杰结束关系后又可怜兮兮贴他的冷脸,为他遇难后回去找她提供了感情支撑;“探索者”经理一职的最初求职者最终得到了这个职位,也是种首尾呼应happy ending的样子。
剧尾,男主说自己了解人性,显得姿态十足,但从整个剧情来看并不那么凿然有据。他在接待“探索者”职位的第一位应聘者时由墙上的画衍伸出的人性虚伪的论断(那副色彩、笔法略可取的画之所以成为名画是因为它的作者署名而不是因为这幅画本身)虽然颇有意味,并不能说明他很了解人性,从后面的剧情来看,他对人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否则就不会置身重重迷雾中而不得其由,否则剧情就不会这般展开了。所以,毋宁说他对人性有一定的了解或认识。
排除上述的疏漏之处,贯穿这部电影的主线“罗杰与戴安娜的感情起伏”确实有感染到我,当然与慢镜头、近镜头的着意刻画不无关联。其一是罗杰成功盗取科勒斯公寓处的“鲁斯本的名画”时,透过窗户看到几个孩子在开心地玩耍,他很温情地想起妻子戴安娜对于孩子的渴望,也许幻想着脱手这幅画后的某一天自己和妻子也能有几个这样的孩子呢。其二是罗杰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剃头、换装后走到一处电话亭旁拨通了戴安娜的电话,戴安娜猜到是他,他没有回答,好像只是想听听她的声音,这样挂掉电话后,一股鲜红的血液从他光秃的脑门流了下来,他有些惊恐地伸手捂了上去。还有一个是罗杰从罗悌处了解了事情的起因后偷回家中,再见到戴安娜,两人的沉默和拥抱都是那么地自然,轻缓地流淌着的音乐也是那么地温情。

猎头游戏Hodejegerne(2011)

又名:猎头 / 猎头者 / 遍体鳞伤 / Headhunters

上映日期:2011-08-26(挪威)片长:100分钟

主演:阿卡塞尔·亨涅 西诺薇·玛考迪·伦德 尼古拉·科斯特-瓦尔道 

导演:莫滕·泰杜姆 编剧:Ulf Ryberg/Lars Gudmestad/尤·奈斯博 Jo Nesbø

猎头游戏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