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11-27

隧道:第一次影评献给了隧道

社会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救一个人?
与其说是为了救人,不如说是为了平民愤。豆腐渣工程已经引起了人民的躁动不安,如果连一个被困的活人都放弃救援的话,人民的愤怒会如何暴涨,上层社会必将陷入一片骂名。因为是人都有同情心,担心的都是自己,如果社会见人死而不救,那下一次当自己身处困境时,也同样得不到社会的救助,所以才会感到愤怒,坚决要讨伐。在这样人人自危的动荡下,选择花很大代价去救一个人,反而是明智的,因为如果不救的话,付出的代价反而更大。
当基本能肯定被救人死亡之后,救援工作本身就会失去价值,图劳而无功,浪费社会资源,也浪费大家生命。这时候,社会会偏向于不救。而当社会不救的声音大过救援时,情境就反过来了,如果当事人家属再坚持要救,那就是逆社会的分子了,会遭社会唾弃,这时选择顺应,应该是不二的选择。
救与不救这件事情,虽然表面上看,社会不会因此获得半点利,而且要不断付出资源,甚至搭上性命(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ta 享有作为人的权利,又同时属于社会的资源,供其他人利用)但却可以产生价值。这一点貌似很荒谬,其实不然。但凡有欲望,有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地方,就有商机,也就能产生价值。价值这种东西,它可以跟随着社会关注而动,只要某一部分人满足了另一部分人的需求,那么后者就欠前者一点东西,这点东西就是所谓的债,而债在社会上流通,就是钱。钱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记录社会欠某个人多少债,这种债,可以通过花钱,也就是让社会以任意一种消费者需要的方式进行补偿,从而偿还债务,或者说将债务转移。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金钱在不停流动,社会从而运转,而一个人与人彼此孤立,互不帮忙的社会,金钱就流动不起来,经济也就发现不起来。只有不断欠债与还债,社会才能发展,也就是赚钱与消费。
电影还讨论一个问题,为救一个人而牺牲另一个人的时候,该怎么解释?
另一个人的牺牲,是他在从事社会劳动时所作出的,属于工伤,他的行为本身不应该被与救人这件事联系起来,而应该是从事自己该做的工作时,牺牲的一样看待。既然一个人选择了这样一份有可能死亡的工作,那么它本身带着危险,既然知道危险,但还要坚持这份工作,这本身就是他个人意愿所做的选择,与他人无关,更与被救人无关。他是在从事人类分工时候死去的,家属理应受到补偿,这也是社会的基本规则,但若要把它归罪于被救者,明显是不合情谊的,也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只是道德上,一些人看不明白其中联系,会妄加谴责。

隧道터널(2016)

又名:The Tunnel

上映日期:2016-08-10(韩国)片长:126分钟

主演:河正宇 吴达洙 裴斗娜 南志铉 

导演:金成勋 编剧:金成勋 Seong-hoon Kim

隧道的影评

冷樱
冷樱 • 人性
Edge
Edge • 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