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金双

我不喜欢篮球,也不喜欢其他运动竞技,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部竞技类电影的偏爱。甚至,我觉得《我是马布里》是继《摔跤吧!爸爸》之后最励志的运动竞技类电影和“北漂电影”。

传统观点认为,被称为“独狼”的NBA球星马布里远离NBA赛场选择北京是一个天大的错误。而马布里本人则认为去中国北京能实现自己的“篮球梦”。所以,经历过人生中最关键的抉择之后,马布里最终义无反顾地成为一个“洋北漂”,落户北京。

当马布里坐在飞往中国飞机上那一刻,他在NBA留下的辉煌和遗憾渐去渐远。重新焕发激情和热血的马布里和没落的北京首钢球队、性格各异士气低落的队友,面对所有人的质疑和不屑,迎难而上,最终打出了自己的士气。之所谓,无篮球,不兄弟;篮球在,冠军在。面对比自己强大十倍的对手,有了兄弟,这一切都不可怕。所以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马布里和他的队友永不言败的精神也成为全片一大看点。

如果只看片名,我们很可能误认为《我是马布里》这部电影是一个球星的传奇故事,实际并非如此。这是一部描写“北漂”生存状态和奋斗历程的现实主义作品。换言之,在这部作品中,马布里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精神符号和标签。可以说,“洋北漂”马布里代表的是具有独立精神、用生命谱写未来活出自我的一大批人。借用黄健翔那句歇斯底里的名言则是“马布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里,马布里,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集体并肩作战。因此,马布里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球员的身份,在某种意义上,也象征着篮球精神,是一个具有叛逆气质永不言败的精神领袖。

作为一部竞技类电影,《我是马布里》以球员马布里人生事件为原型,把其在NBA和进入中国后的事业遭遇“点”进行提炼和艺术加工,表现出绰号“独狼”的马布里在NBA遭受不公遭遇后,为了寻找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来到神秘的东方——中国北京,经历磨练,这个“国际北漂”终于赢得真正的胜利。

影片中有一场戏,看后印象尤为深刻:马布里从对手处意外得知父亲的死因时,精神一度濒临崩溃,甚至想放弃篮球,飞回纽约。但是马布里和母亲的一段对话却让马布里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在最后做出了“战斗”“拼搏”的决定,而不是“懦弱”或“逃避”。

而之于《我是马布里》中何冰饰演的北京队教练郑亚雷,身上则更多的是严苛和强硬,甚至“无理”的糙男人气质。影片中,这个满嘴京味的男人动不动对队队就是京骂、脏话,但每话句都是当头棒喝。马布里和队员刚入队时,郑亚雷在训话球员时,上来就是一句:“我不是你爸爸,咱们也完全没必要处成亲戚朋友。”影片中有一场戏,郑亚雷擂着自己胸口说“得冠军不是口号,是他娘的信念”。相比之下,身为教练,郑亚雷的严厉苛刻中更多男人式的信任,浑厚中不乏悲壮。而之于吴尊饰演的王牌经纪人李楠,明明是个“灌篮小子”球技非凡,但因为心脏问题不得不转退幕后,做起了幕后英雄,此中果敢和悲壮,一咏三叹。

所以,在这样的队伍中,每个人都是你的兄弟,每个人都是你的亲人,每个人都是你人生成长之路上的精神导师。所以,看这部《我是马布里》时,尽管我不懂篮球,尽管我不喜欢体育竞技,但全身血脉贲张,攥紧拳头,眼里含着激情的热泪。

事实就是如此,这部电影真正打动我的,不仅仅是演员到位的表演或者语言张力那么简单,更多的,还是情绪,一张张激情饱满的情绪。甚至,我觉得这部剧反映的不仅仅是“体育精神”,或者“北漂人”的状态,更是对“在行走中表达”的激情诠释。换言之,《我是马布里》既是一部竞技大片,更是一部有关“集体意识”的励志大片。

我是马布里(2017)

又名:纽约人在北京 / My Other Home

上映日期:2017-08-04(中国大陆) / 2017-06-18(上海电影节)片长:107分钟

主演:斯蒂芬·马布里 吴尊 何冰 郑秀妍 王庆祥 巴朗·戴维斯  

导演:杨子 编剧:杨子 Larry Yang

我是马布里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