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盗了我的梦
2010-09-24
 
终于在9月18日晚看了《盗梦空间》这部我期待已久的大片,有口皆碑果真不是吹出来的,这部片子非常强大!对于我来说,由于早前看过不少含剧透的影评,所以已经对剧情内容准备了足够的心里缓冲,可还是不得不被片子内容和画面的大手笔震撼了一回。
但对片中情节我还有几处不理解,一是最后科布找到齐藤的时候,为什么齐藤老成那个样子,而科布基本上没老呢?可片中明明是科布先于齐藤进入潜意识边缘的啊,所以从时间上来说,应该是科布老得快比较合理吧。二是不是说潜意识边缘荒凉一片只能一个人孤独终老吗,怎么齐藤能有两个随从呢?三是既然说进入了潜意识边缘就得熬过几十年,那为什么科布和他妻子最后可以通过自杀回到现实?(因为药效已过?)(当然也可能这在诺兰所造的故事中是有理由的,但没有表现出来,或是表现出来了而我错过了,或是我对剧情理解还不透彻。)
其实故事的逻辑本就不存在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因为是幻想再造出的一个世界,总还是不能达到完美,并不能跟真正自然形成的世界的事无巨细环环相扣相提并论。所以《红楼梦》养活了一大帮子靠它吃饭的人,我就不能理解这是怎么样一种逻辑?明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虚构总会有漏洞,没有明说就一定是暗藏玄机?一帮子红学家在那里拿着显微镜自娱自乐,我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悲哀,您有这工夫研究点别的不比什么都强?曹雪芹应该庆幸他的这部大作没有完结,留给后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和可以无限拔高的理想高度。虽然我更倾向于把曹雪芹和张爱玲的作品看作是他们亲历故事的再版,但是即使是最白描的刻画,也总因为角度心态问题而有失实,所以再伟大的作品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不能拿来当圣经读,连圣经本身都不能算永远正确的教科书。
我本身一直对科幻片并不感冒(因为观者要跟随着作者在脑中重造一个世界,这是个累人的活儿),这次对《盗梦空间》这么感兴趣,完全是因为诺兰完善了我长久以来支离破碎的梦的概念。我在惊讶于诺兰的强大创造力之外,又对自己惋惜起来,诺兰盗走了我的梦,我的关于梦的梦,原本已经模模糊糊地编织了一些,但在诺兰的指引下,那些模糊都清晰了起来,我便没有了探究的兴趣和余地。我写过的《作家的痛苦》本就是对第一层梦的粗略探究,但是仅此而已。诺兰堵死了我的路,盗了我的梦,让我无梦可梦。
《阿凡达》是再造了一个人以外的外部世界(其实我没有看过《阿凡达》,本文中涉及《阿凡达》的所有论断都是基于我看过的影评给予我的印象),颠覆了人的视觉;而《盗梦空间》是诺兰用自己对梦的体会和可以想象的逻辑再造了一个人以内的内在世界,颠覆了人的认知,如果当年在看完《手机》后各位都心有余悸地翻看别人的手机,那么在看完《盗梦空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你会恍惚,头重脚轻,意识轻飘飘,你得环顾四周,确认你所在的这个世界到底是不是个真实的世界(说实话,刚看完电影后的半个小时之内,我都有点晕晕乎乎,脑细胞像停滞了,回不到原先的状态。甚至在电影放映间隙,我都不得不强迫自己把思绪抽离影片,看看影院周围,提醒自己身处现实,以免被诺兰神奇的叙事功力带入到那个虚幻世界)。
像片中所说,不能以记忆造梦,要造一个全新的梦,诺兰也就是秉着这样的主旨构建了这个梦的空中楼阁。《盗梦空间》对我来说当然也不是完美的,占用了影片一半篇幅的激烈枪战打斗,在我看来宁愿要一些空气凝重的心理暗战。我自己不太喜欢枪林弹雨的画面,而更喜欢那个失重世界下伴随背景音乐随意恣舞又巧妙打斗的部分。至于事件的起因是日本人齐藤为了粉碎资源垄断的超级集团而要求科布在那个富二代梦中植入思想,在我看来又落入了俗套,而且齐藤本身的动因就叫人生疑,他有可能并不是为着这样一个“伟大”的动因的,估计背后还有其他阴谋,反倒是富二代在梦中表现的潜意识证明他至少还是一个有良心有抱负的可塑之才,所以这片子是可以拍续集的。
科布让小女孩画出一个迷宫小女孩最后画出个环形迷宫,多少有点故弄玄虚,估计现实中的诺兰想象不到更恰当的表现方式了。中庸、圆滑、循环,本就是这世界的本质,就像对世界的认知,从黑箱到白箱,然后发现白箱中还有若干黑箱,如此循环往复,或许最后才发现开启的最后一个白箱里头,就是那个最先发现的黑箱。像蛇咬住了它自己的尾巴,像一个找不到出口的无限循环的迷宫。
片子最后留了一个悬念,科布到底是回到了现实还是依旧在梦境?陀螺是转着呢还是停了?(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陀螺能作为分辨现实与梦境的图腾呢?为什么它在梦中就不停转?是因为梦中的时间延长了,所以摩擦力分解减小了(就如同月球上物体重量减轻一样)?还是说梦中本就设定好陀螺转起来不受摩擦力?既然梦是可以人工造出的,陀螺自然也可以停转啊,是不是?)我自己是倾向于没停,如果停了,那就是现实世界,这结局就未免太大团圆了。我宁愿相信,科布在放下自己对妻子的罪恶感后,进入到了更高层次的梦境,是可以用记忆再造的随心所欲的梦境,于是孩子们回头了,笑脸清晰了,这样温暖氤氲的画面,本身看起来就是梦不是?而且,科布回家的画面是不是太过熟悉了?因为它本身就是用记忆再造的,不是新的,自然熟悉。
有人说是怀疑成为造梦师的女孩造了一个梦,把爱上的科布困在了自己梦里,此人对影片的逻辑背景理解出了偏差,他认为女孩造的梦中能出现科布的妻子说明女孩早就了解科布,这是不对的,因为梦虽然是女孩造的,但梦中的人都是科布的潜意识幻化出的,所以梦中的人并不是造梦师所能控制的,所以这种女孩把科布困在梦中的解释是不可能的,也因为科布对梦的驾驭能力无疑是其中最强的。还有人畅想,如果真能进入N层梦境,时间延长几十倍,那么本该用几十年做成的科研,我们只需要在梦中几分钟就可以了,几分钟就功成名就。话是这么说,但是你想想,时间的长度本就是相对的,梦里的几十年难道真的就如同几分钟那么好过吗?其实不也如现实时间一般要经历病痛衰老内心挣扎,梦中度过那几十年,跟现实是一样难熬的。再想,如果梦中就把人一生能经历的喜怒哀乐都经历了(如果醒来还能记得的话),那么回到现实中还有什么活下去的动力?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该经历的都经历了,心理上早已未老先衰,确实没什么活头了。这样一来反倒是找到了一个似乎能长生不死的法子,就是做梦中梦中梦中梦,一个一辈子过去了,不过是下一层梦的一小段而已,可是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而且仔细想想,你怎么就能确定现在正活着的这一生就不是一场梦呢?说不定等你老死闭眼的同时,做梦的你就刚刚张开眼。按照“做梦的时候你不知道自己在做梦,而且也想不起这梦是如何开始的”这样一种说法,我们的一生似乎就是一场梦,我们记不起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记忆都只是从记事起慢慢积累的,梦中的我们虽然无形,却也能感受到疼痛,所以一个人活得痛苦的时候,他会恨不得自己根本没来到这世界上,希望这梦没有开始,但让他自行了断还舍不得,因为梦已形成欢乐痛苦皆牵挂,而当他实在痛苦到无力承受,便自杀以结束这梦。但是最恐怖的并且我们无从得知的是,他原本以为自杀就一了百了了,却发现自己仍然醒在另一个更加难熬的梦里。
这样说来,就有两种思路。乐观地想,如果人生本就是一场梦,便无所谓得失,所有的欢喜痛苦烦恼都只不过是梦的色彩,为了填满这空虚的梦的一些填充物(你想想,如果成天无所事事,是不是比痛苦烦恼都无聊?),人类形成社会形成分工,还有工作节庆战争,都只不过是时间轴上种出的小花,装点这默默流逝的时间流水。所以如果把一生看作一场梦,就不计较得失,只在乎感受,让自己快乐并有存在价值是不是比什么都重要?还有一种思路,悲观地想,反正这梦总有终结的一刻,早死晚死都一样,在真正客观的时间上看没什么长短区别,何苦要这么痛苦地活着,所以直接就死去。
在我看来,人还是要慢慢地活着,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慢慢的过程才能品味到各种滋味。人的潜力其实是有限的,如果当我们着着急急把所有可以调动起来的脑细胞都用尽的时候,我们突然悲哀地发觉人类已不能再进步,这世界已不需要人类,到时候悲观绝望而死,倒不如现在优哉游哉地等死。
梦是一个建立在人的肉身存活的基础上的(所以即使像冬眠,如果长睡不醒,身体能量耗尽机能退化,人还是会在梦中死去),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像,人死后,其实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坠入更深的梦(比如那十八层地狱)?这样想的话,其实死亡反倒成了一个不那么恐怖的过程,如果死后跟做梦是一样的(活着本身也是梦的一种),虽然未知,倒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对于真的参透了生死的人来说,生死是不是梦也就完全不重要了。把死看作梦是教给害怕死亡的人的,这样理解死亡或许能更容易接受死亡,死后的世界不知道好不好,我们不需要着急地主动地投入,时间一到,自会坠入。实在不想活了,可以让旧的精神死去,以新的精神代替(人格分裂,让另一人人代你活着),总之过早地结束肉身而投入未知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大冒险。)
那个神话怎么说的来着,混沌之初,盘古开天辟地造出这个世界。而我们存在的世界,本不过就是某神的一个梦,等他醒了,我们就没了。
喜欢李奥纳多是从《猫鼠游戏》开始的,然后偶然看了电影频道的《第十放映厅》李奥纳多专题,知道了他从奶油小生到偏好饰演比较边缘化的角色,我对这个人就喜欢起来(因为我就喜欢心理稍变态的电影,记得刚看《搏击俱乐部》,愣是没怎么看懂,因为当时脑子里根本没有人格分裂这个概念)。他有自己的主见,哪怕遭受非议。(不像有些人老了老了还一直装酷演偶像剧,您找点突破嘛。)《飞行者》中的洁癖(只是知道有这么回事,呃,其实我还没看呢),《禁闭岛》的精神分裂(其实这部片子流于俗套了,不如《记忆碎片》出神入化的剪接和叙事)。
而对于导演诺兰,我只有佩服的份儿。《盗梦空间》换了演员,照样成功(只是可能有成功度的差别),换了导演,就只能一切推倒重来(你想想张艺谋、冯小刚能拍得出来?)。当然其他工作人员的作用也功不可没,投资、摄像、道具、音乐、后期等等。但是不管怎么说,导演确实是影片的灵魂,更何况整个故事架构本身就是他自己组装起来的世界,怎么运转他自己最清楚。
诺兰还原了自己的梦,只不过有一部分与我的梦重叠,我的梦还在,只是需要换个梦法儿。
(由于思绪繁乱而且感冒懒得动,这篇日记拖了好几天,现在终于写完了,轻松许多,不然堆放在脑子里很沉重又占地儿占我内存,本来现在脑子转速就很慢。)
民间对这个片子的解读很多,诺兰估计早就料到了《盗梦空间》能引起热议,但估计没料到热议能这么热。《盗梦空间》启发了人们的思维,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本来就是开放性的故事,没有标准答案,就凭各自理解,估计诺兰自己都在模棱两可中摸索着,正好,大家集体摸索。 诺兰自己都说他自己都不知道结局会是怎样的,这部电影的精妙就在于此,提出一种设想,却不下结论,由着观众自行造梦,创造出一个平台,让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自主编程。
说到牵强的解读,我就又不得不说我之前的论断,圣人再神,也写不出万能圣经,所以顶礼膜拜可以,但请千千万万不要把你的咬文嚼字细节里抠出来的因果关系强加到原作上。原作的伟大就在于它的创造性和不完美,它提供了这样一种思路,启发你重看世界,但是不代表你看到的世界就是真的世界,因为世界本就不是一个可以全面呈现滴水不漏的世界,更何况是再创造出来的不可能完全还原的总有失真的模拟世界。
(即使《盗梦空间》这么深得我心,我还是没有办法耐下性子仔细看第二遍,因为已经知道了结局,所以我就没了继续探究的兴趣,而且一看就是两个半小时,把这么长的时间浪费在已知的故事上,我确实不舍得。不过以后看不看也说不定,说不定我会看DVD的英文版(因为电影院看的是中文版),也可能某一天我又想研究什么了,再细细看几遍也说不定。但目前,我还没有这欲望。所以可以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喜新厌旧?寡淡无趣?不怀旧?)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