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材很讨巧.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想拯救世界,
但每个人都会做梦. 比如我.
在看这部电影的前晚, 我梦到我的两只黄金猎犬对我说话(这是我养狗以来最"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他们说了些什么我醒来之后并不记得)
因此当 Cobb(Leonardo)说出: "你记得每个梦的开端吗? "时, 我使劲想了想, 它们是在哪个场景下开始说话的呢? 我最初听到它们开口说话不会觉得很奇怪然后发现自己在梦中吗? 通通不记得...
蔡康永早先讲过一句话, 大意是好看的电影A为什么要被拿来和好看的电影B进行比较呢? 难道不可以承认它们各自都好看吗?
Inception绝对属于好看的电影 C, 首先导演没有把观众当白痴. 导演认为观众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是可以胜任迷宫般的情节的. 这点在爆米花横行的今天有多难得!
Inception 也并不是不负责任的那一类, 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不得善终. 专注专注, 99.9%的时间你会头脑清醒地理解剧情. (甚至会很流畅地看到一个BUG, 也许两个..)
关于结局的解读, 开放的比封闭的更值得保留: 每个人都只相信自己认为值得相信的. 你所能做的, 除了作出选择, 剩下的就只是尊重别人的选择. 这又不是神马真理, 辩论除了增加搭讪的技巧或者耍嘴皮子的功夫之外, 并不能使结局明朗起来.
烂番茄电影各有各的番茄, 9分电影却有同样让人打9分的理由: 离开电影院之后, 这部电影仍然留在你的生活中. 也许是Despicable Me中minion想要Gru晚安吻的那句外星语; 也许是半夜还要翻出<数学分析>, 想要看看关于微积分在Inception中映射的构想是否可靠.
(微分是求一函数的导数,积分是已知一函数的导数,求这一函数。两者互为逆运算。)
从现实进入梦中即是微分, 求导的结果是可靠的有因可循的. 并且每求一次导数, 就会降一阶. 反映到电影中就是在每进一阶减少一位成员. 很合理, 潜意识是现实的映射, 现实是可靠的有因可循的, 所以你不会梦到你完全不知道的事物.
从梦中返回现实是积分. 如果导数是2, 那么原函数可能是y=2x, 也可能是y=2x+C甚至是y=ln(1/2). Cobb可控的是在梦中植入特定导数, 但无法掌控该导数还原成原函数的值. 更无法想象进阶之后(从梦中梦返回梦, 再返回现实)的还原啦.
潜意识的力量如此强大.
比如在四年的数学分析教育之后, 我看完本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微分积分阶数逆运算...
应该再看一遍再看一遍, 除了再多找几个Bug满足虚荣心之外, 看看哪里还可以套入更多公式!
还有, Leonard前途无限量! 快要变成本时代马龙白兰度啦! 白兰度在年轻的时候可没拍过这么高级的电影...
From 总算有察觉到自己是数学系毕业的emilia..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