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月1 日)凌晨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盗梦空间》。这是我自学生时代以来,除了球赛之外第一次午夜进影院。
先记一笔流水账:晚上加班到8点,回家陪女儿赶制暑假小报到10点,然后出门11点,坐进影厅11点半;影片开始12点,看完2点20,到家2点50,洗漱完毕3点20;早上起床7点,出门送女儿上幼儿园7点40,到单位上班8点10分。充实的12小时,呵呵。
坐在影院里,看看前后左右满是二十岁左右年轻的脸庞,用老公的话说,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了。之所以装了回嫩,实在是因为吸引我迫不及待第一时间去看国内首映的因素有太多:比如诺兰准备8年的剧本,比如在美国追平《教父》、仅次于《肖申克的救赎》的口碑,比如8名有着奥斯卡获奖或提名背景的主创,比如诺兰拒绝3D甚至拒绝数码坚持胶片拍摄的性格;比如海外上映以来豆瓣9.3的高分,比如国内版本一刀未剪的宣传,比如为数不少打五星却承认看不懂的评论••••••再比如一旦上映后好评初潮排队买票的烦恼。
午夜的两个半小时,一点都没犯困。看完很坦然地表示,我看懂了;或者准确地说,就故事层面而言,我认为我看懂了。
关于本片的层次。故事是完整的,梦中梦的表现需要多重时空,这对直白的外国人或许会有点费神,但我想对于从小听惯弯弯绕绕长无尽头故事的我们来说没什么问题,不信你再念一遍:“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要老和尚讲故事,老和尚就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本片时空也只是层层递进,交错的逻辑点也很清晰,观众能很容易地辨识尚处于哪一层梦境。想起香港电影《再生号》,虽然寓意、构思、表演、场景、技术等等都差很多,但在多重时空的复杂性上,比本片更有迷惑性。
关于本片的数学元素。我数学很菜,无法从什么非欧空间、高斯定律之类的角度解读,但能感觉出本片中数学原理是运用于无形的,是为讲述故事服务的,不像年初国内上映的西班牙电影《极限空间》那样为数学而数学,用一连串经典数学题串联起情节,故事反而较弱。
关于本片的感观效果。它的特技不像《阿凡达》那么美轮美奂,但极富想象力的空间构造更为天马行空,视觉效果超一流。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折叠的空间,就是相对而立的两面大镜子,循环往复的折射中,看到的是用简单的操作作出的绝妙比喻,虚虚实实实实虚虚。
关于本片的表演。莱昂纳多确实让人联想起《禁闭岛》,一样的限于幻想中、精神有点错乱、心事重重而易暴躁,但是不一样的忧郁、欲言又止,深情的双眼有那么点像梁朝伟,很有层次。《和萨莫的500天》里无邪的萨莫化身为如影随形形如鬼魅的夫人,不寒而栗啊,到位,到位。造梦师女孩很像《哈里波特》里的赫敏,因聪明而有魅力。
关于陀螺最后是否停止旋转。当然我希望陀螺能停,告诉莱昂纳多回家是现实,孩子们的笑脸是现实,但是他都没来得及回头看一眼,也许是不敢也许是不愿吧。其实陀螺究竟停不停我想没那么重要,现实和梦幻真的有必要分的清清楚楚吗?与其在现实中痛苦不堪,不如神游物外求得内心的安宁。
题外话,关于美国司法制度。一个日本(日籍或美籍?)大财主,飞机上一个电话,就能让逃亡海外的谋杀嫌疑人结束通缉顺利入境,对美国司法制度而言,是不是一个讽刺?有没有考虑一下我们这些天天向往美式民主、美式司法的天朝法律人的感受?情何以堪哪?
最后,关于主题的思考。片中说,一个想法会像癌细胞一样扩散,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植入想法是最难的事。但根据我们的直接经验,植入一个想法,何必要由一个团队的盗梦者,又是电击、又是麻醉,搭上自己游走在潜意识边缘的迷失域的危险,潜入别人梦中植入呢?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植入,不是被植入这个想法,就是被植入那个想法,也许自己觉得成功防御了,但也许你用来防御植入A想法的武器就是你被植入的B想法,你以为B想法就是自己原本的想法,完全忘记了B被植入的经历。忘记是哪位西方先贤的理论了,他认为人学习的过程就是唤醒前世记忆的过程,很有意思。
不写了,还是自己看电影吧!这是难得的值得到电影院看的电影。两个半小时没有多余的镜头,始终高度亢奋,两个半小时以后,也会不时想一想——看这样一部电影,赚了吧?

(作于9月2日)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