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影院看了两遍盗梦空间(官方译名)
在看第二遍之前看了些影评
现在在出DVD之前不准备去影院看第三遍了
一直想写些自己的体会,不知道有没有人共鸣……

@@关于影片的译名@@
看了两遍发觉很多人看片之前已经被电影的名字误导,《盗梦空间》-----没错,电影中有大段是描写盗梦的内容,可以这么翻译,但是这样的译名我觉得还是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导演的初衷,看下英文的原名------

“Inception”

直译应该是起初,开始,开端。所以也有原来最开始的译名叫做“奠基”
很书面,听起来也很正式,不过显然翻译者没看过片子就直译了,后来审查时又改了现在的名字,咋看起来很贴题,但是以我个人的理解还是误导了观众,其实这个名词在影片中有提到,大意是在别人的梦境中“植入概念”以混淆目标人物的判断力,做出有利植入者的决定。我在这里强调“植入”这个词,希望没有看过片的人可以换个视角理解这部电影,
片名Inception其实有几层含义,正对应梦的分层?——————

第一层含义,呼应盗梦主题中的“植入”概念。

第二层含义,直译开端,初始处,恰恰点题了电影剧本的架构,一个悬念的主题,在结尾才得到解释,但是这个解释并不完全(后文详述)。

第三层含义,还是初始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从梦境中醒来,回到现实,其实就是一个新的开始,就像圆的轨迹,绕了360度回到起点。

第四层含义,其实是第一层的引申,“植入概念”,一个可以引发广泛思考的带哲学意义的名词,如果有人跟我有同样的观影感受一定会认同,其实“植入”的概念的阐释一定程度上戏份不比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的少。

@@梦境的解析@@
网上已经有相当多的分析与见解了,也形成几个不同的论调,有几点是大家讨论的关键:

1.“梦境究竟有几层?”
有所谓权威人士的6层说(五层梦境加一层现实)
也有人认为是5层,没有所谓的第四层
老实说我第一次看完也没看出有第四层梦境,但是看完几个论据比较充分的评论后感觉好像又有点道理,但是所有的解释都不能做到逻辑严密,即便某些地方是合理的但是总有漏洞存在。
这里我简单谈下我个人的理解:

前提梦境至少有三层这是肯定的,因为剧情中明确有透露:当Cobb 找到印度人Yusef (药剂师)时台词中明确提到三层梦境,在服用特效镇静剂以后可以潜入第三层梦境。
但是片中并没有台词有提到第四层梦境,只是反复提到迷失域(limbo)。
关于迷失域我的理解也许是一层,也许是很多层,因为进入limbo 的前提是人在梦境中死去,而没有回到现实。



由此我有个梦境的概念意向:

梦境的概念形态应该是一层一层的同心圆形态:(由内到外依序为)
现实——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

而迷失域有可能位于梦境的最外层,也有可能在每一层的中间,
就是在离开梦境的游离状态都是limbo层~

这也只是一种概念的设定,电影里不可能找到详实的论据,但是基于这个形态可以很好的理解梦境与现实的关系——

1)梦境都是来源于现实,包括梦中的场景,人物都是现实的折射,这在电影中有很形象的直观的展示,具体在小MM(Ariadne)学习造梦的情节中。

2)梦境的时差,大家可以对比钟表的形态,内圈的时针走的慢,外圈的分针,秒针走的速度依序加快,因而在不同的圈层上表示的时间的数值有一定乘积的换算:在现实的钟表上是60倍,在电影梦境的圈层中则是12倍(或是20倍)。

3)梦境的穿越,导演植入的概念是同时KICK,强调“同时”的概念,我们同样以钟表的形态做参照就不难理解,梦境穿越的前提是在梦境之间形成一个直线路径(类似足够长的指针),当这个路径转到和各层梦境的穿越点重合时,穿越的路径建立,因而在梦境中的人可以回到现实,反之,则不能回到现实,这个概念的前提是路径是单一且必须是直线的(射线)的形态。

2.故事的结尾
这是几乎所有第一次观影者讨论的焦点,甚至有人觉得这个问题明确了,别的就不需要研究了,我到不这么认为。
先暂时抛开结论,我们回到电影的主旨:“梦境与现实”
对,电影中导演借Cobb 给Ariadne 的上课解释了梦境的最基本概念:(其实又是导演又一次的概念的植入),你如何分辨自己在梦里?
当你努力想要找到自己是如何来到某个陌生场景时,但是却找不到路径~~,这就证明你现在其实已经身处梦境了!!!
这个概念很好理解,跟现实中大家做梦的感受一样,几乎所有人都记得什么时候醒来的,但是什么时候入梦的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而这正是梦境最基础也最眩迷的理论基础。
如果你接受并把这个概念作为检验梦境的基本前提,那你会发现整个故事可能并不像大部分人所看到的那样……
最后说下结尾,我倾向是Cobb 在飞机上醒来时时在现实,在家中见到自己孩子时则不确定,当然有人有论据确凿的戒指说,也有结尾彩蛋说,演员表说,但是这些其实也可能被轻易改变,就是在其中某个概念被重新定义后……


3.电影的叙事线索
抛开上面的概念解读,只是单纯的欣赏电影的角度,我个人相当享受导演的叙事方式,有点悬念,有点媚俗,又高潮不断,整个电影节奏非常好,张弛有度,环环相扣的情节,前后呼应的开场与结局,足够吸引眼球的场景的营造……

导演用两个最连贯的梦境解释及植入他对梦境的概念:
第一个是Ariadne在Cobb和Arthur的帮助下学习梦境营造的基本知识,这里提到很多基本的概念:梦境的分层,梦境的时差,梦境的穿越,梦境的辨别(图腾)。
如果这段时间是现实的话,那这期间的概念应该是整部电影最核心的逻辑基础,但是反过来想如果是身处梦境呢?

第二个概念的植入就是电影中最吸引观众的盗梦任务,4层(OR5层或6层……)梦境的穿越,导演用超现实的手法把梦境表述成模拟现实的世界,包装上电子游戏的外壳,以类似阿凡达或骇客帝国的动作剧情把电影作为商业片这一命题完成了。
但是如果换个思考角度,你会发现这么长一段梦中梦又植入很多新的概念:
梦境中的人物可以被模拟,即同一个人物可能是目标人物的潜意识也可能是别人伪装出来的,但是这两者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梦境中,
梦境中的参与者可以自己模拟生成现实的物品(一层梦境中的火车)
三层的枪)。



4.梦境人物的伪装
!!注意!!
梦境中“人物”可以被“模拟”其实是电影中关键的关键,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影响着对整个电影解读的关键,因为在Cobb团队帮助Saito盗梦的关键是有伪装者Eames伪装成目标人物的至亲,在梦境中与目标人物交谈,从而植入概念影响目标人物的潜意识。
这其实是这个盗梦任务所要植入给观众的“隐形的概念”。
如果你读到了这个概念就会重新思考贯穿剧中重要角色Mal(Cobb老婆)有可能是在某层梦境别人植入的“伪装者”,比如第一场戏双重梦中出现在Saito身边手里举枪的Mal……

如果你接受了梦境中的人物是可以植入的,那我可以在列举两个值得被怀疑的可疑人物——Ariadne 与Saito

为什么觉得这两个人物可疑
是因为这两个人物直接关联了Cobb的精神状态,Saito是Cobb回到现实的关键,而且在盗梦中也是最早受伤拖累大家的,
而Ariadne这个同样是Cobb岳父的学生的Louli一出场的那场景就十分的可疑,Cobb突然出现在教授的教室,简短的对话,然后镜头一转,小MM就出现了,如果你把这两段当做是某层的梦境的开始理解也未尝不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推论:
因为我一直怀疑这个Ariadne 是教授(Cobb岳父)植入Cobb梦境中帮助Cobb从潜意识中醒来的伪装者,因为这个小MM从一开始就对Cobb嘘寒问暖,甚至有目的潜入Cobb的潜意识梦境探秘他与爱妻的迷失故事,并且在盗梦任务的第三层梦境诱导Cobb杀死他潜意识中的Mal,并且比Cobb更先知的想到潜入Limbo层解救Fischer的招数??
这难道不能证明这其实就是教授的本意借机潜入Cobb的潜意识解救其被困的精神~


5.梦境植入概念的放大
如果说梦境中场景可以改变,人物可以模拟,那所谓的图腾岂不是一样可以复制??
那所谓陀螺定义梦境与现实,戒指划分梦境的假说也不成立了!!!!!

6.电影本身
有评论者直白道出身处现实的直观观感:其实这就是部商业片,不要太较真。
没错,这就是部柔和了各种概念的商业片:所谓大牌明星,爱情故事,亡妻之痛,动作场面,游戏剧情,甚至动人的Louli其实就是为了票房包装的,但是导演在这样的包装下并没有丢失电影的内核,强烈的个人风格,独特的叙事手法,逻辑序列中的模糊概念,就像一个视觉的迷宫,有终点(自我救赎,真爱的解读……),却找不到起点(梦开始的位置,时间,地点)
但是正是这样的结构又很好的契合了梦境的主题,一个梦里套着无数解不开的梦,你若置身其中,就很难走的出来………………

梦境的体会不在观影的时间内
而在于电影结束后的思考过程

一部电影植入到你脑中的概念是什么?你是否接受?亦或是你不自觉中已经带入了概念中,这可能完全只是“一念之间”。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