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还是梦境,就是这个问题
——对《盗梦空间》的一个“祛魅”

    Inception也不过就是一个获取、开启的意思,翻译成中文居然就变成了“盗梦空间” 这是个很有蛊惑力的词,也是一个意思很不清楚的词,我们不妨来对这个中译名进行一下“祛魅”。什么叫“盗梦”?结合剧情,大概不外乎就这么几种可能:1.你进入了别人的梦中;2.通过1,你窃取了别人的想法;3.通过1,你把自己的想法植进别人脑中。但不管哪一种都称不上“盗梦”,在电影里,梦是一种类似于时空的场域,各种想法都在这个场域中发生,但这个场域本身是盗不走的,能被盗的只有想法。再来看看“空间”,如果说“盗梦”多多少少还是与原电影名“获取”有关的话,那么这个“空间”就是彻彻底底的YY了。“盗梦空间”的意思大概是说有这么一个地方人们可以偷走别人的梦,但问题是按照电影的逻辑,既不能可以被偷走的别人的梦,也不存在这样一个地方,故事的核心情节是“植入想法”,“Inception”既可以被理解为获取了别人的想法,也可以被理解为给别人植入想法。当然,为了表述的方便,并且考虑到名字的指称功能,不妨依然把它称为《盗梦空间》。
    “植入想法”听起来是一个相当疯狂的主意,但这个表述事实上也是不准确的。因为人的想法是不能被植入的,Cobb他们所能做的不过就是设置种种暗示、引发别人产生特定想法,这其实就是一种很高超的催眠术。至于窃取想法,不过是比植入想法又低一级的催眠术而已,所以,千万不要把这当作是高科技的科幻片,盗梦空间不是星球大战,如果一定要把它归类的话,这部电影应该和黑客帝国放在一块儿。
    和许多成功的电影一样,《盗梦空间》是由两个主要的故事交叉构成的:一个是Cobb要把放弃家族企业的念头植入Fischer的意识中;另外一个是Cobb与妻子Mal 之间的纠结。整个故事发展的“空间”其实是梦,所有的人都在梦中怀揣各自的想法行动,而它们的目标则是想法、观念。抛开现实生活与梦的区分,电影讲的不过就是英雄在夺宝时遭遇前世冤家横生阻梗的故事,只不过这故事发生在在意识之中罢了。因此,不管是看似复杂的情节还是听起来玄之又玄的高科技,它们都只是导演制造出来的一种“魅”,一种神秘,讲清楚了也就没什么了,《盗梦空间》的主题(或者说它应该具有的主题)是意识与存在,呵呵,恩格斯讲: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最基本问题。
    
    我不知道心理学是怎么看待“梦中梦”的讲法的,在哲学上,“梦中梦”是不可能的,起码是不可能为人所认知的。为什么?因为人在做梦的时候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你意识不到自己在做梦,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梦,这只能说明你已经醒过来了。假如真有梦中梦这么一回事,也就说你在梦A中梦到了梦B,那么在梦A中你必然会有你在做梦这样一种自我意识,但这种意识恰恰可以说明此时此刻你没有在做梦,这种自我意识可以是否认梦A的。但是,我们或许会问:为什么做梦的时候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呢?
    一个很不成器的回答是,假如这样的话我们就真的分不清梦境与现实了,有句诗说的好“梦里不知身是客”。同样,即使庄周真的搞不清楚是自己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自己,他也只有在醒了之后才会发出如此的感慨。但这种答案好像是说为了“使我们能存在”、为了迁就我们的存在,我们还是接受自我意识作为判断实在与梦境的标准吧。固执的人或许会说,这是一个循环论证:你必须首先做一个决断,认定自己是存在的,然后才能根据自我意识来区分这个(存在)与那个(梦境)。可是你怎么能知道所谓的存在不是另外一种特殊的、有自我意识的梦境呢?就像以前白人只知道自己和黑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但现在大家都认为白人黑人都是人,或许真的会有那么一刻我们会发现自己不过是生活在上帝他老人家的梦境中罢了,而自我意识仅仅是区分这种类型的梦(或许是一阶的梦)和那种类型的梦的标准(或许是二阶的梦、梦中梦)。
    《盗梦空间》大概就是这样“修正”了我们的常识,在电影里面,人在梦境中也是有自我意识的,因此梦中梦、梦中梦中梦、乃至梦中梦中梦中梦也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即便如此,依然应该存在某个区分梦境与现实的标准,然而,非常遗憾,编剧找到的标准(图腾)从哲学上看无疑是犯了低级错误——他居然天真地以为可以诉诸某个特定实体来区分梦境和现实。这种用“事实”说话的进路早已伴随着希腊自然哲学的终结而终结了,当然,自然哲学家们试图寻找世界本原以说明存在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却误打误撞地开启 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可是我们都知道不管是物理学还是天文学都解决不了现实与梦境的问题。
    柏拉图把真正的存在、最高的存在认定为相/理念,不管这种难以言说的“eidos”究竟是不是经历了陈康所谓的从万有论到范畴论的转变,柏拉图都彻底扭转了人类对存在与梦境的看法:真正存在着的不是看得到、摸得着的物体,而是那个本质的、不变的、唯有理性才能认识的东西。这个至高至善至真的存在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们当作上帝来信仰,可是如此伟大的上帝为什么不能造就一个完美的、可以自动运行的宇宙?如此伟大的上帝为什么不能使人们为了求善而求善?一旦人们想清楚了这一点,上帝就死了,或者说上帝就自杀了 。拿破仑问拉普拉斯上帝在哪里,拉普拉斯回答他:陛下,我们不需要这个假设。
    上帝死了并不代表超越性的消亡,没有了外在超越,我们还可以内在超越。康德就总是这样唠叨着:它在经验意义上是实在的、在先验意义上却是观念性的 。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无疑是开启自我意识的关键人物,“我思考,我存在”,不是说所有思考的东西都存在着,而是说我的自我意识可以反证我的存在。不仅如此,从我意识中至高至善的上帝的观念还可以进一步证明整个现实世界的存在!这大概就是哲学家们把自我意识作为现实与梦境的区分标准的“发生学”。

    Cobb察觉到Mal 对梦境的流连忘返,于是他向Mal 植入自己的想法、让她明白自己是在做梦。但进入现实世界的Mal 并不相信自己处于现实世界中,她总还想着在这个世界(现实or梦境)中再死一次,回到自己认为是现实的世界中去。Cobb是怎么向Mal 植入想法的?通过她的图腾,于是他们在梦中死去了、回到了现实世界中,可是他们真的回来了吗?我想Mal 的行为对Cobb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图腾如果真的是一个可靠的标志那么它就不应该会被轻易改变,但是事实上它被改变了、图腾没有那么可靠。Cobb之所以坚信这个世界的现实性,是因为他放不下那两个孩子,但是Mal 对她所向往的那个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确信呢?你真的认为阻碍Cobb的Mal 只是他的潜意识吗?为什么不是Mal 潜入了Cobb他们的梦境中、盗取或者植入想法呢?
    当自我意识不再成为判断实在还是梦境的标准,当图腾并不那么可靠的时候,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是生活在现实还是梦境中呢?Cobb在电影里给出过另外一种回答,他问:我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呢?一旦想到这个问题梦境中的人就会意识到自己是处在梦境中了。 但这是一个多么不值一驳的答案啊,问问你现在的自己:我是怎么在这里的?我是从哪里来的?海德格尔早就说了:人就是这样被抛于世的,被抛状态是人存在的本己状态。
    除了自我意识,难道我们就真的找不到现实与梦境区分的标准了吗?或者说现实与梦境真的没有本质区分吗?直觉地来看,用自我意识证明存在,这或许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奇怪、非常不合理的回答——难道我们竟要用意识来证明存在?!与实实在在的物体相比,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难道不是更容易造假吗?但是,且慢,那些物体真的是实实在在的吗?要知道,只要是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中、只要是被我们意识到的,不管怎么样实在也只是一个意识,在你的意识里不可能有一张桌子、只可能有一张桌子的观念。那么,意识哲学怎么能探讨存在的问题?一个令人感到尴尬的回答是:存在,这个在我们看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就其根本而言其实也是一种意识。折腾了几千年,你以为你自己是在外部实在与意识之间做最伟大的工作,回过头来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在意识中玩的不亦乐乎。或许胡塞尔式的现象学是最潇洒的,干脆悬搁这些形而上的判断吧,我们只是在描述我们的意识活动。
    影片的最后,Cobb回到了他的家,和两个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来回折腾的观众们无疑都会怀疑这是不是另外一个梦境,然而电影的最后一幕偏偏就是那个旋转的陀螺——它是Cobb的图腾,如果它一直旋转下去的话就证明这的确是个梦境,在它的旋转中电影结束了。那么,这个旋转会不会停下来呢?我们不知道,正如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在下一刻突然终结、2012突然到来一样 。套用《边城》的结尾:这个陀螺也许永远不会停下来,也许下一刻停止。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