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造梦的艺术,从电影艺术的角度上来说,诺兰的构思和手法是革命性的,是当之无愧的光影造梦师。不过,如果一部电影在大多数人看完之后,既认为这部电影考验智商,同时又认为自己看懂了,那么,恰恰能且仅能证明导演的智商超群。

私以为,电影有两个较大以致于影响故事结构的技术漏洞:一是男主在梦境中的五十年来的记忆从来没有闯入过梦境,这在电影的设定架构里是说不过去的;二是男主夫人在剧中一直作为男主的投射存在,则应该将男主夫人的话视为男主的想法,而非事实或其夫人的真实想法。

抛开盗梦技术和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我在其中看到的是这样的故事内核:

第一,人类的积极总是大于消极。这是电影中造梦的原则,也是真实世界里生存法则。人类对一些事物的趋近程度总是大于对另一些事物的逃避程度,否则就会选择自杀。趋向积极是生命的信仰,这种积极可以是理想,也可以是欲望;可以是创造,也可以是破坏;可以是伟大的,也可以是可怕的:只要它在个体心中是积极的,就可以作为个体生存的心理支撑。男主夫人的死,可以由此理解为逃避的消极大于了生存的积极。

第二,植入一个想法只需要一个细小事件。我们用高级认知来处理复杂的问题,用情绪来应对简单的情形。我们的种种观念和想法是我们每一个行为和选择的根源,那么这些想法又是从何而来的?我并不喜欢将所有的这些东西都装进潜意识这个大口袋。在我看来,更高一级的认知,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应对模式等等,其实是同时具有着冷热认知的双重属性的。它们既具有一定的模式,又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既能分辨各种复杂的情形,又能快速地做出判断;既不消耗过多的能量,又不似情绪常常伴有身体反应。回想我们的想法和观念,又有哪些是纯粹地来自于我们自己呢?如果不是过去的某件事或某个人,我们可能完全持有另一种想法。可以说,所谓的植入(盗梦)其实一直都在发生。但你越能独立思考武装自我,你的所谓投射便越强,也就不会轻易地被植入思想。

第三,一个已经与爱人白头到老过一次的人,为什么还要如此渴望现实。我觉得这虽然是剧情必需,但也是逻辑硬伤。不过,站在价值的角度来说,导演告诉我们,人不应沉浸于任何快乐的虚幻之中,而要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回到我上面所说的第一点,在这里可以再做一个补充:积极应大于消极,但不可能远大于,这是生命自有的平衡。任何情况下的人,都不可能只拥有积极而没有消极,完全失去消极和完全失去积极一样可怕。举一个例子说明,安徒生童话中豌豆公主优渥的生活条件带来的不是强烈的幸福,而是异于常人的对痛苦的感知。换言之,人生本来追求的就不是极端的快乐,而是体验本身。所以我们必须回归现实,回归到积极和消极此消彼长的现实生活中,在过程中体验离合悲欢的生命。

最后,如果你无法记起这个事件的开始,那么你就正身处梦境之中。缸中之脑并不能被称为悖论,因为从某种程度上看,大脑也无非是泡在了一种具有一定活动性和较差硬度的装有脑脊液的缸而已。所以,你还记得你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你的图腾在哪呢?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