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光原文:http://i.mtime.com/joejoestar/blog/4938410/
  

同是对梦的描述,同是错综复杂的诠释,自然而然会想到名满江湖的穆赫兰道。更有趣的是,两部片子的编剧都是导演自己。但其实仔细想想,这算是一个并不意外的巧合。
 
梦,本就是个虚无的非实体,要描述,若用文字其实还好,毕竟文字也隔着一层阅读者的修正性自我想象。但若要影像化,实体化,直接展现给人的眼球,不管有多健全的理论体系,多扎实的心理学基础,要想表现得真实,真切,最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细致体会。因为每个人都做梦,感觉对不对,一看便知。而个人的体会,是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和传达的。所以这样的题材,如果导演和编剧不是一人那反而有些奇怪了。
 
所以如上所述,不论片子经过多么精妙的设计,多么奇巧的安排,不论是梦中梦的奇惑,现实的投射,恐惧的物化,逃避与渴望的扭曲,转化,替代…一切对细节描述的真切感莫不是直接来源于导演自身的体会,而这种体会,直接来自于对生活,对自己敏锐的观察。
 
总是惊叹于好片的奇思妙想,琢磨着这些千奇百怪的想法从何而来。
平庸的片子往往总是只注重背景的架构,情节线的走向,情绪的累积,爆发,等理论的应用,兢兢业业按部就班,好像一切都中于规矩了就是杰作。而真正的杰作确总是在打破这些规矩。
 
首先声明两点:1 我不是宣扬理论无效论。
                    2 我也不是说打破规矩就一定好
我是说真正意义的好,真正意义的突破来源于对本质的观察与思考。理论固然重要,可始终生活才是本质,是一切的源泉。如果脱离本质流于表象,那是肯定出不来好的作品的。
 
以上说来似乎都比较玄乎,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至少5年以上以语法为基础的英语教育之后到底有多少人能用?而满口流利汉语的我们哪一个又是生下来抱在怀里你妈就教你主谓宾定状补的呢?
 
一个自然的认知过程,因该是:实践-问题-思考解决-理论总结-实践,而大多数人养成的惯常认知过程是:理论(不知谁总结的)--实践。诚然这固然大大提高了处理问题的速度(数步骤都明白),而且对人类知识的延续也不可或缺。但致命的是,这会让人只按照既定的路线走下去,而忽略了问题的本初。
另外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 我们所赖用的理论的准确性。2 我们所赖用的理论的适用性。
 
说简单点就是如果把一个自然的认知过程的前面步骤省略掉,直接以现有理论出发解决问题(这里指的拍片,编剧),那么由于理论的概括性和一致性,那么以此为原点出来的东西,基本上就都是同一脸孔了。如此,创意何来,突破何来,杰作何来??
 
要画个瓢,是对着别人已经画好的画来画,还是对着瓢画?
 
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都有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盛景,究其原因--主流理论未统一,也就是说每一个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都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而获得自己的解决。而不是从统一理论得出的千篇一律的解决。如此才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以至于独辟蹊径,开宗立派。
 
所以真正的杰作来源于对生活,对自己的敏锐观察,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如果...),然后思考,发散,解决,再疑问,再发散..直到完整的构建。
 
实在不敢想象这两部如此虚幻题材的片子如果没有诺兰和林奇自身的真切细致体验会是个什么样子。或者如果给其他导演来做,又是什么样子?
 
一切皆来自生活……
 


我的时光原文:http://i.mtime.com/joejoestar/blog/4938410/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