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科幻题材文艺作品以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好的科幻作品一定包含了创作者的一些哲学理念。因为科幻可以把原本灰色的现实黑白化,用一种欧式几何一般严谨的公理设定和逻辑推理,把人类的矛盾、挣扎、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甚至漫漫历史熔于一炉,静待其化学反应后沉淀下的哲思。
(比如银翼杀手对于神创论和永生的思考)
(比如银翼杀手对于神创论和永生的思考)

      观众们自然应该惊叹于这些绚烂的设置,天马行空的想象。如同一个化学课上的孩子,摆弄着试管里斑斓的试剂,时不时发出大开眼界的感叹。
(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大定律 欧式几何一般的简洁优雅)
(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大定律 欧式几何一般的简洁优雅)

      但是如果欣赏科幻作品仅限于此,而不加深思,无异于买椟还珠,不免辜负了创作者的一番苦心。
      《盗梦空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隐藏在深处的两次思想植入
      如果被问到电影一共提到过几次思想植入,一般的观影者都会回答两次。
(第一次为主线剧情 对商业帝国继承人的思想植入)
(第一次为主线剧情 对商业帝国继承人的思想植入)

(第二次为导致男主妻子怀疑现实而自杀的思想植入)
(第二次为导致男主妻子怀疑现实而自杀的思想植入)

      其实如果再仔细推敲,可以发现另外两次思想“植入”。
      相信涉猎过一些欧美影视作品的人,对西方心理学上所谓人面临死亡(自己的或他人的)时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并不陌生。最开始得闻噩耗时的denial(否认),随之而来的anger(愤怒),继而想和死神进行的bargaining(讨价还价),再妄图拖延死神的脚步失败之后的depression(沮丧),到最终心平气和地面对生命的终结acceptance(接受)。
(银翼杀手中人造人面临死亡的心理步骤)
(银翼杀手中人造人面临死亡的心理步骤)

      这五个步骤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只有真正经历过生离死别之人,才能体会个中撕心裂肺一样的痛楚。死亡的阴影一旦降临,就难免成为附骨之蛆,仿佛心灵的伤口随时可能再次裂开,翻腾出鲜红鲜红的混合着记忆、悔恨和不舍的血肉。
而主角难解的心结无非就是两个:一是对间接害死妻子,违背了白头偕老结婚誓言的罪恶感。
(愧对妻子的罪恶感)
(愧对妻子的罪恶感)

      第二就是因无法回家照顾孩子而产生的愧疚。
(对孩子的愧疚)
(对孩子的愧疚)

      为了完成主角的心灵救赎,编剧才特意在主线中穿插了另外两次思想“植入”。
      其中较为次要的一次,是日本商人斋藤在深度镇静剂作用的梦境中死去后,掉入了所谓Limbo的梦境最深处。深陷其中数十年。根据电影对Limbo的设定,被困其中的人都会产生对现实的困惑,记忆模糊,无法区分真实和梦幻。(其实生活中睡梦刚醒的人都会有类似的错觉)
(深层梦境,一片混沌,只有潜意识)
(深层梦境,一片混沌,只有潜意识)

      而主角完成主线植梦任务后,还得靠斋藤信守诺言,走后门让他成功进入美国,回家看到孩子。如果斋藤无法醒来,或者是醒来后由于在Limbo徘徊太久,忘了他们之间的协议,这整场冒险就变得毫无意义。所以主角才要在众人都醒来后独自一人留在Limbo寻找斋藤,在唤醒他的同时,把信守承诺的念头深植其心,确保他醒来后能帮助主角解开愧对孩子的心结。
(第三次植梦,确保斋藤信守承诺)
(第三次植梦,确保斋藤信守承诺)

      暗线思想植入中更为画龙点睛的一笔,是主角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克服自己对妻子自杀的愧疚感的自我思想植入。
      整部电影中的反派,除了富二代经过训练武装起来的潜意识军团,其实只有主角脑中对妻子的歉意所投射出来的黑化Mal。换句话说,反派就是主角自己。当初对深爱的妻子做出的誓言,白头偕老,如同咒语一般荼毒着主角内心。
(白头偕老)
(白头偕老)

      更有甚者,主角当年为了摆脱limbo而给妻子潜意识深处植入的想法居然生根发芽,成了妻子生命悲剧结局的直接诱因,这种“虽非我杀你,你却死于我手”的灰色罪恶感,在电影里数次让他产生了自我了断,随妻子而去的冲动。(当然这种自杀倾向还有一个诱因,就是主角也难分清现实和梦境。)
(看似妻子的台词 其实是男主潜意识对自己的劝诫)
(看似妻子的台词 其实是男主潜意识对自己的劝诫)

      最终,为了逃离虚幻回到现实,主角做好了心理准备,开始了影片最重要的思想植入。
(在自己潜意识的最深处 说出了自我原谅的话)
(在自己潜意识的最深处 说出了自我原谅的话)

      看似简单的几句台词,积蓄了主角这些年所有的勇气和理性。在梦境最深处对自己的潜意识说了这样几句话,完成了终极思想植入。自此,放下了对婚姻誓言的执念,放下了对妻子死的愧疚,放下了自己似真似幻的回忆。
(其实我们已在梦中共度一生)
(其实我们已在梦中共度一生)

(至于是真是假 携子之手 已不再重要)
(至于是真是假 携子之手 已不再重要)

      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在无力扭转现实的情况下,不也有很多人选择给自己“洗脑”,从根源上消除自己对生活的负面情绪么?这何尝又不是一种自我思想植入呢?
      所以表面上,《盗梦空间》就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梦境植入故事:日本财团大佬想打破敌对公司的垄断,雇佣植梦者给敌对公司继承人洗脑,促使其自己解散公司。在我看来,整个故事的主线只是为了给观众解释清楚梦境植入这个黑科技的使用方法。如同一本产品说明书,虽然详尽,虽然妙趣横生,却并不是产品本身。
      诺兰真正的意图,是用假想的科幻设定,为主角的丧妻离子之痛,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观众们在影院看到的,好像是一部烧脑科幻动作大片,实则深层里,讲得却是一个很文艺的自我心灵救赎的故事。

二、如梦似幻的氛围营造
      电影上映之初,网络一片热议。议论的焦点,无非是编剧诺兰大神的脑洞设置,和非线性叙述的梳理。当然也有不少包括我在内的观众,也热衷于争论电影最后的开放式结局,为梦境陀螺是停是走争得面红耳赤。
      现在仔细分析起来,其实这种梦幻的感觉也是编剧精心打造的效果,这也不亚于一次对万千观众的“植梦”。
      梦境的特点是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小元素,潜意识失去抑制后天马行空地对梦境世界的渲染。比如一面之缘的邻居,网上一闪而过的图文,家门口的一根电线杆……都有可能成为梦的基石。而人们醒来再看到这些梦中出现的小元素时,往往都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恍惚感。
      诺兰就利用这一点,把《盗梦空间》变成了一部游走在现实梦境边缘的神作。
(不完全统计 肯定还有更多精巧设计)
(不完全统计 肯定还有更多精巧设计)

      以上只是能够轻松看到的一些重复元素,有画面,有台词。而主线盗梦中出现的重复信息都还没有列入上表的考虑之中。诺兰编剧封神,绝非侥幸。
(主线植梦第一层梦境的父子相片)
(主线植梦第一层梦境的父子相片)

(主线植梦第二层梦境的父子相片)
(主线植梦第二层梦境的父子相片)

(主线植梦第三层梦境 父子相片中的风车)
(主线植梦第三层梦境 父子相片中的风车)

(主线植梦第一层梦境 六位数)
(主线植梦第一层梦境 六位数)

(主线植梦第二层梦境 六位数)
(主线植梦第二层梦境 六位数)

(主线植梦第三层梦境 六位数)
(主线植梦第三层梦境 六位数)


三、结语
      刷片,截图,码字,思考……花了我很长时间,我也觉得这是一次突破我以往影评的试验作品,一次乐在其中的心灵游戏。而这数小时的奋战,其实只是在二刷电影时的一点小灵感成长而来。在我看这部电影的同时,也不幸被诺兰的台词一语成谶:An idea is like a virus. Resilient. Highly contagious. And the smallest seed of an idea can grow. It can grow to define or destroy you. 而在我的这次经验中 ascend me.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