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09-07

盗梦空间:请再梦见我一次


请再梦见我一次
从电影故事风格看《Inception盗梦行动》之故事真相

主观客

每当大事来临都要三思而后行,每当大作品现世也要三观而后言,毕竟迎头而上别有风景,评头论足本是雅道,更是真正对作者、作品最好的尊重,一方面,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世界诸艺术之修养结果,让互评成为可能(比如尼采以历史哲学评论拉斐尔画作的哲学表现);二方面,每个作品涵盖艺术种类之多,让互评成为困难(比如尼采也无法以油画技法评论拉斐尔的油画技法)。而尼采也评价音乐大师瓦格纳,仿佛从尼采开始,艺术三项(文学绘画音乐)已经开始互融到了一个极点,而当以上三项各自成为电影的主要创作方式之时,电影——无疑成为最难评论可其在故事上又最能清楚明白的一个——尤其是以“电影科技”为主要创作手法的大场面电影,没有一个精彩的故事都成为平庸之作。就让我们抛开电影的各种创作方式——黑泽明明确地谈过八大项——先看看导演诺兰的这部大片要讲个什么故事,明白了故事,才能更好地欣赏光怪陆离的震撼场面。

大海,一个迷迷糊糊的英雄在海岸线上醒了过来……十年前,诺兰的《记忆碎片》也是一个迷迷糊糊的英雄不断地醒来……谁能保证他不会接着拍一部“一个迷迷糊糊的英雄从他老妈妈的怀中醒来”?所以信息只是信息,再多的信息如果不加思考的看过去只能获得简单的娱乐效果,甚至像剧中“谁的潜意识是叫我们在他的潜意识里待着,这对劲吗?”这样玄妙的台词,做为一个信息它甚至没有一个经典台词该有的震撼性或者幽默效果。所以“一个迷迷糊糊的英雄醒了过来”不是一个简单信息,不是情节搭建,不是叙事手法,对诺兰而言绝对比这些都重要,这个迷糊英雄大概老在诺兰梦中说“请再梦见我一次,要么就让我醒来!”,总之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说这就是诺兰捍卫的故事风格,起码他认为,“一个迷迷糊糊的英雄醒了过来”肯定会令都市里的现代人发抖或者别的什么更伟大的意义。而“残阳如血,冷风似刀,荒野饿殍之中一人纵马飞驰……”这是中国传统武侠令人发抖的方式,就连金庸也得无数次纵马飞驰。然而我的智商起码一时半会是想不明白“一个迷迷糊糊的英雄醒了过来”有何可怕之处,但是当我假设自己是个资产阶级,用我的情商又试了试,英雄,这没大问题,可他迷糊着来了……哦,要出事了!

这就是《记忆碎片》这样尽管很经典的电影永远不会在英雄片有一席之地的原因,比较下《出租车司机》,一个战败的越战老兵梦游般地开着出租车进入了纽约……多可怕呀!诺兰在2008年的《蝙蝠侠之黑暗骑士》其实也用了《出租车司机》的故事模式:一个嘴脸狰狞性情诡异的家伙打劫了黑帮银行开着校园巴士进入了平静的高瑟市……这次诺兰成功了,从此英雄片里诺兰的小丑堪比国王。

大概成功人士有更大的资本去实现一些事情,或许是作为创作者应有的执著之类的某种伟大的追求,总之,诺兰的“一个迷迷糊糊的英雄”又来了,只是这次是他自己还是制片方给这个英雄上了道强悍的保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完全不另类不过气票房演技皆在巅峰状态,武功设计亦堪称独步武林几乎不用动手——联梦大法……意志逼人……终助日本大贾佐藤将美国大贾之子于梦中拿下,拯救了世界也让自己回到了美国儿女身边。

这就是世界级大导筹划十年的故事?

一切可大量创作之物都有其模式,故事也一样,比如电影大师希区柯克曾经这样概括自己的一部影片:“这是一个年轻女孩来到大都市的故事。”有些傲慢不言的感觉,但概括方法足令我们受用,谁?一个女孩。哪儿?大都市。什么事?无非梦想成了或不成。云谲波诡如大卫林奇《穆赫兰道》也只是在用“一个年轻女孩来到大都市”这种模式进行的故事创作。《盗梦行动Inception》只要不是虚无主义只要还是围绕着一个故事来拍摄的场面大片(毕竟有影迷深信一些电影已经没有故事没有戏剧只有新哲学),按照希区柯克公理便可一一推之,一定能看到一个清楚的故事。明白了故事再去电影院看一遍,享受……放手享受些别的吧。

So,谁?主人公是谁——迷糊男?造梦痴汉?玩陀螺的?团队领袖?一个鳏夫?杀人犯?两娃的父亲?如果不受希区柯克的启发,我们很难从故事源上定义这个主人公,想想看,不外乎就是“一个要去不能去之地的男人”吧(回美国之不能,进梦境植入不能,要老婆陪着不能)!有点后现代,可但凡知道古希腊的,就能看出仍然是古典模式:一个要回家不能回的人……奥德修斯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奥德赛!是的。有点区别在于“科比是自己要去”而“奥德修斯是不得不去”,有点复杂在于诺兰的创作团队千方百计让我们相信科比也是不得不去的,其实从头至尾一切都是科比梦中建造设计出来的,根本没有什么日本大鳄和其可笑的让美国破产的计划,什么同性恋伪装者,大学小美女可以纯情地造梦,中东药剂师玩阿拉伯迷幻。要是预算再多些,我相信这个团队会搞出更多更好的梦境让英雄跋涉,神山怪海,太空魔域,甚至越南战场,总之这些和制作成本有关,和想法无关。当然,有些创意虽然早也有过了,但还是很令我们动心,比如小图腾这种甜蜜小蛋糕。

终于,诺兰团队用梦这个创意确实把这种老套故事玩出了玄妙,但归根到底,多少电影大师不能打破的经典戏剧式故事模式他们这次仍然没有打破,让我们略微给这个故事做个完整总结:

未来某时某地,情报技术已能在梦中建筑现实情境。一个造梦大师Cobb,带着更伟大的探索和野心,利用身边亲朋好友以及商业伙伴的潜意识,独自进行了一场在自己梦中筑成现实的疯狂试验,而完成这个计划需要在他人的潜意识里逐个令其信服,包括本来与他一起探索的妻子而她却因为对“梦中现实”的过度相信而卡在半途,这也使得Cobb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到达最后的新世界,那里,不仅有祖国也有一个不会发生灾难的国都,不仅有儿女还有卡在半途的爱……因为一旦成功,一切问题就会像一个简单的陀螺,Cobb都将在建造过程中让其逐步运转起来。

同样是这个故事,让卡梅隆来导,让斯皮尔伯格导,一定是各个不同的,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但是这些属于电影创作中十分细节的手法问题已经超出故事范畴了。

故事模式是古典的,风格还是现代的,尤其结尾,传统故事都是大团圆或者大悲剧,现代故事打从《堂吉诃德》伟大地鼓吹了荒诞手法以来,荒诞主义不断完善发展已经不只是主要而是主流,因此故事结尾Cobb的试验是成功了,可是那个欲止不止的陀螺仿佛在说:再来一次吧。这就是荒诞主义,无穷性,对各种解决方式的怀疑,对各种思想潮流的调侃,总还有新可能的这个现实,让Cobb一定还会探索下去,进行新的试验。我们可以帮Cobb想想还有什么高难度的,梦的层次?植入再植入?是不是可以帮他直奔主题直奔那最后最可怕其实也是最荒诞无稽的——光在自己脑子里想想这事就成了!啊,这不废话吗?
对荒诞主义的结尾仍然喋喋不休正是不修边幅的荒诞主义正是废话。

总得来说,诺兰的荒诞主义对现代都市的极端个性主义进行了调侃,极端到什么地步?个性即多面!过去说某人有个性,有特点,有风格,而现代的极端个性主义是我什么都能干!比如这个Cobb,比如Ladygaga,其在现实中可能并不是一个极端个性主义,但她的作品确实是在鼓吹“极端个性的我就是这样你快来吧”,这种思想是好是坏暂且放过,但诺兰对极端个性主义的讽刺是旗帜鲜明的,说到底——也是把握住了时下风气。

最后,这就是一部商业片里的文艺瑰宝,作者旗帜鲜明地没有做更多受众的考虑,和其他经典文艺片一样,不仅故事剪辑刻意费解,英雄人物的责任感进一步减弱,这从《盗梦行动Inception》一些非常冷酷无情的剧情设计可见(如果没看懂这个故事,观众会认为诺兰真的利用了妻子和朋友。事实上没有人受到任何伤害和干扰,你或许该明白她妻子跳楼只是脱离了试验,如果你连一个爱老公的妻子醒来要做什么还猜不到……),连相似度很高的《黑客帝国》也是肩负伟大责任去拯救人类,以及那些无名英雄令人钦佩的勇为、江湖高手报仇雪恨什么的电影,都有一个道德原则摆在哪里,而Cobb,更像一个醉心于创作探索的疯狂艺术家,把上述庸俗想法变成了他的素材。但是减弱荒唐的责任感非得让越来越多的电影人物艺术家化吗?《热天午后》的抢劫犯——激情四射的相声演员。《借刀杀人》的杀手——节奏大师,《黑暗骑士》的小丑——另类风格,只有《闪灵》说这个疯子他就是作家!
至于为什么或许只有尼采才能给我们答案:
艺术家一般来说都是相当坏的人!——《人性的,太人性的》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