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在他的小品《心病》里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人生在世屈指算,一共三万六千天。家有房屋千万所,睡觉只需三尺宽。”
二十多岁的我们还感觉人生还有好久,殊不知细算一下也只有两万多天了。两万多天…过一天就少一天,知道真相的你们慌不慌?!
但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24小时,你会怎么过,你会最想去干什么事?
伊桑霍克用他最新的电影告诉你,当他的生命只剩下24小时,他会干什么。
《24小时生存》
电影的故事情节比较老套,讲述了伊桑·霍克饰演的职业杀手在执行任务时失败身亡,复活后被告知仅能生存24小时。在许晴饰演的国际女刑警(伊桑的目标)的影响下,伊桑·霍克重设了任务目标,最后孤身复仇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初看预告片,电影中伊桑死而复生的故事情节还是很吸引菌叔的,再加上枪战元素满满的宣传海报,一种伊桑要化身超级英雄的感觉扑面而来。
可惜,全片看下来,伊桑的演技那是没的说,能文能武,但片子中的几个硬伤还是让电影没能跻身经典之列,顶多算差强人意吧。
电影中的枪战动作戏是该片的重头,另外导演还以回忆闪回的方式插叙了伊桑死去的妻儿情节,以此想塑造一个有故事、略显悲情的超级杀手形象。
如果全片重点去演绎伊桑重生后从疑惑到惆怅到挣扎最后再释然的行为举动和内心情绪变化,那一定是一场飙演技的视觉盛宴,但全片看下来,电影是“挂羊头卖狗肉”了。
电影中,24小时的生存时间没有发挥出它该营造出的紧迫感和分秒必夺感的作用。它好像只是电影中一个道具一个噱头,伊桑也只是抬眼看了几次剩下的时间,出现了几次幻觉,然后就继续各种枪战飙车了。
这样无所谓、神经大条的表现,完全不符合一个人面对一点点消逝的生命所应该有的表现。
如果单纯想拍一部枪战动作片,去掉这种“24小时生存时间”的设定会让整个片子更加流畅完整,单单加一个噱头却不补完它,只能说是“画蛇添足”了。
另外,电影中的一些其他小细节也让该片减分不少。
比如在机场中伊桑初次与许晴相遇,伊桑拿填字游戏搭讪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许晴不理伊桑高冷地离开座位后,因为飞机延误,立马就返回座位上钩,然后一起晚餐、睡觉……
这样的安排很让人错愕,首先许晴经历了开头被暗杀团灭,只剩一人与证人的情况下,应该是时刻保持警惕,说惊弓之鸟都不为过。下一秒就放松了所以警惕,虽说是套路之中,但又是逻辑之外。
接着这个镜头,第二天后,许晴莫名就发现了伊桑是杀手。随后两人的一段枪战可以说是精彩至极,但帅不过三秒,下一刻伊桑就被两枪毙命了。
这是顶级杀手该有的表现?说你因为妻儿的去世而放过杀死许晴的最好机会还可以理解,但正面刚的时候还技不如人,这就说不过去了,没办法,只能说一切是剧情需要。
此外电影中像这样的槽点比比皆是,比如:每次遭到暗杀前,许晴总能提前一秒钟发现,然而却并没有什么卵用,最后全队的人除了她都会死。
许晴你是扫把星下凡吗,走哪死哪。
再比如反派们也是脑残,除了话多的惯有毛病,都21世纪了,你们还能死在非洲兄弟冷兵器的斧头锄头下,手里的枪都是烧火棍吗?战术配合不会吗?
吐槽了这么多,当然这部片子也不是一无是处。首先伊桑·霍克凭着无可挑剔的演技还是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很有味道的温情杀手角色。
导演方面,担任该片导演的布莱恩·史莫兹曾掌镜的作品有:《猩球崛起》、《钢铁侠3》、《X战警:逆转未来》、《终结者:创世纪》等。电影中的枪战、动作戏还是很合格的,一些航拍、镜头切入感也很有大片的既视感。
出品方还特意请来斩获了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及澳洲学院奖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怒之路》的美术科林·吉布森担任该片的视觉指导。对比同样在非洲取景的电影《战狼2》,《24小时生存》还是保持了好莱坞水准的视觉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影的弱势。
这部片子菌叔打分3星,其中一星还是因为有伊桑霍克的存在,对比他在16年的电影《莫娣》中表现,看来伊叔还是更适合演爱情题材的电影,毕竟有谁能抵抗那个慵懒又痞帅的伊桑霍克呢?
另外,伊桑·霍克在宣传电影《莫娣》时曾接受采访表示:下一部《爱在》系列电影仍有希望。
你期待吗?

24小时:末路重生24 Hours To Live(2017)

又名:24小时生存 / 一日求生 / 只活24小时

上映日期:2018-01-26(中国大陆) / 2017-10-26(奥斯汀电影节)片长:93分钟

主演:伊桑·霍克 许晴 保罗·安德森 鲁特格尔·哈尔 利亚姆·坎宁 

导演:布莱恩·斯莫兹 编剧:扎克·迪恩 Zach Dean/吉姆·麦克莱恩 Jim McClain/罗恩 ·米塔 Ron Mita

24小时:末路重生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