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范霍文今年的女权电影《她》作为一部佳作是不恰当的,卡壳式的剧情发展让电影每当进行下一步时都会感到迟疑,貌似范霍文不是在肯定女主角的每次决定,而是逆来顺受,被逼迫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才后发制人,以致最大的亮点——女权伸张都像是带着脚镣的舞蹈。不过有一点倒是相当有趣,在130分钟内,我们随着摄影机持续聚焦于佩尔,在一连串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这位中年女性的奇特和坚强,这点可能会成为未来女性的一种生活趋势。

本片并没有像《卡罗尔》和《阿黛尔的生活》那样让同性恋成为表达女权伸张的手段,也没有像《房间》那样,在极端环境中测量女权隐秘的深度,但是如果单论在女权探讨这一块,《她》可能是最现实和最实际的,这种实际伴随在女主角和母亲、父亲、前夫、情人、闺蜜、儿子等人际关系中,同时,在突发危险、童年梦魇、都市事业中于佩尔也为我们展现了现代女性的稳重和克制。

于佩尔饰演的女主角——米歇尔像是一个集合各种困境和成功的女性,这当然是范霍文可能为了全方位体现现代女性可能遭遇的一切,而设定的角色。不过为了加强电影的戏剧冲突和观赏度,本片利用女主角遭遇到陌生男子强奸作为电影的开始,整部电影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悬疑中推进剧情的发展。

截取一个人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便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米歇尔对于强奸进行反抗,但是并不妨碍她对于性的饥渴;和前夫有芥蒂不适合生活在一起,也并不影响她对于前夫新女友的反感和嫉妒;虽然她喜欢一个人独居,但是对于儿子的控制欲并不会让她感到束缚,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其实就是本片企图表达的主旨:现代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样,不仅在社会经济地位上是独立自由的,在人际关系上也可以不受男权的约束。

当然在中国当下的社会话语中,很多人都会觉得米歇尔很“婊”,但是婊性十足说到底只是看到了她的表面,却没有看到米歇尔这个女性到底想要什么,她作为一个因为父亲残忍杀死二十多人,从小生活在公众视野中的女性,饱受外界的争议,即使被人强奸,也不愿报警,只因为自小尝过警察的的歧视和不公正对待。不信任,这三个字应该是米歇尔对于外界社会的第一防御反应,从父亲的犯罪,开始对于父亲的不信任,延伸至母亲、丈夫、儿子、儿媳,她实际上始终怀有一种“焦虑的孤独”。

电影为了表现都市女性的生活,交际场所不外乎居家、咖啡厅、酒会、公司等场所,而镜头持续聚焦在米歇尔一个人身上,则是为了让这个特异的中年女性暴露在观众的窥探中,这种窥探既有希区柯克的病态特质,也不乏大卫·芬奇式的犯罪场域,从电影大多发生在夜间,而灯光则多为凌厉的黄色,便让我们不经意间想到了《搏击俱乐部》和《龙纹身的女孩》之中的灯光照明。

我们在《她》中,所感受的女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觉醒式的意识,而不是习惯性的举动,这是男性导演对于女性身份的一种推测,从性别认同上看,男性导演因为自小处于男权的话语体系中,即使具有“女权意识”,也是后天的转捩。作为本片的导演,范霍文让米歇尔在片中的举动像是久居别墅的贵妇,当遭遇外界种种,她才会选择抵抗,貌似明哲保身才是她最擅长的生活方式。

这部电影并不足以列入女权主义的佳作榜单,但是因为对于都市中年女性危机细腻地表现,并不会太让人感觉过于强势,毕竟它采用了一种温吞的调子在讲述故事。


约稿或转载请加微信:X1095283911

她Elle(2016)

又名:烈女本色(港) / 她的危险游戏(台)

上映日期:2016-05-21(戛纳电影节) / 2016-05-25(法国)片长:130分钟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 罗兰·拉斐特 安妮·康斯金尼 夏尔·贝尔林 

导演:保罗·范霍文 编剧:菲利普·迪昂 Philippe Djian/大卫·伯克 David Birke/哈罗德·曼宁 Harold Manning

她的影评

贝店Anna
贝店An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