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9-09

呼吸正常:电影和城市

周末去看了《呼吸正常》的点映,我是不怀好意来看这部电影的,因为有影评人报团互捧之嫌和作为一个迷影青年不服气其他迷影人转变导演的进化,让我是带着“究竟你能拍出什么玩意的想法去看的”。出乎意料我还蛮喜欢这部电影,导演用一种闲散的布鲁斯调调的方式来搭构节奏,像一本广州的城市日记,轻松平淡的记录了一个带着广州城市文化的年轻群体,游走在小蛮腰和夜宵美食的城市质感中。
本来一肚子带着坏水的问题在观影结束后都没了,反而觉得以这样的方式来拍摄城市也挺好,尤其老k的故事很多人都喜欢吧。即兴创作的城市小品,类纪录片方式,身份性格和演员的统一达成广州的城市乡土感(演员是从豆瓣征集的以演员的身份和性格来创作这很有趣),不同人出现在不同的区域,熟悉广州的人能体会到故事和空间的契合。影评人转变为导演以迷影视觉来专注城市的符号,电影我想应该是很两极的因为这样的日记篇章的确会让人质疑是不是对叙事根本没有信心(所以布列松和小津无可挑剔,唯有叙事才是最真实的电影之道),也会反感这种松散人物交织的闷感,但我个人还真是蛮喜欢这个伴随着布鲁斯钢琴敲击的广州城市小品。 说到这想聊聊电影和城市,在光影的世界里人是城市的关键,比如伍迪艾伦的纽约中产阶级、费里尼的罗马游魂都是人在城市中代表着某一类型层次去演绎的。方言、美食、生活习性划分的出来城市符号能有这更强烈的带入感。比如娄烨喜欢拍南京和武汉,尤其喜欢南京的雨和武汉的湿热契合剧本的创作能让和故事、人物彻底融入城市,这就是利用城市自我的环境特质去构造人物。而贾樟柯则不同,贾樟柯是不拿城市的特质来构建自己的人物故事,而是直接的混合在乡土风味中信手拈来的组合拼贴自己的故事。 所以在娄烨的电影让人记住的是游离在城市之中满怀心事和秘密的人物以及抑郁绵柔的故事,城市只是辅助给故事构建天然的色彩而已。贾樟柯立足于乡土,成为其中一员创作出来的故土情怀给人印象深刻是城市本身的色彩和人在其中来来往往的哀愁。一个导演爱一个城市不仅熟稔城市的历史,热爱他的风土文化,能敏锐嗅出城市的特质怎么融入自己的创作,一个城市是多面的能切入其中的点很多。 马丁斯科塞斯的《纽约黑帮》就是一部很另类的城市致敬辞,没有帝国大厦没有克莱斯勒等的巡视,而是从帮派战争来讲述纽约精神和纽约文化的诞生。伍迪艾伦离开纽约脱离了自己熟悉的中产阶级话唠,把巴黎拍成了明信片,把巴塞罗那描绘成情欲迷情。罗马则让人毫无印象,趣味性大打折扣,让我想到一部挺糟糕的电影《好雨知时节》把我喜欢的成都拍的如此难看不接地气。 在好多集结导演给命题拍摄的短片集合中,《巴黎我爱你》是比较好看的一部,每个人选取一个切面去讲述自己眼中的巴黎,把巴黎变成一个万花筒呈现出让人眩晕兴奋的巴黎城市观感,是不知道为啥《纽约,我爱你》就难看的多了,可能巴黎的浪漫、随性很好取材,纽约的城市阶级分明不是老纽约人很难拍出城市的质感,还有一直搁浅的《上海,我爱你》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最近看的电影中也就《火锅英雄》让我眼前一亮拍出了满满的重庆感,毕竟是我最喜欢重庆还小小的吹了一波这个电影。扯到这感觉有必要有空再细细写一下香港吧。

呼吸正常(2016)

又名:Something in Blue

上映日期:2016-04-18(北京国际电影节)片长:107分钟

主演:张兴超 叶锐洪 李会 周嘉亨 黄馨 苏雯珊 李伊 卓雅雯 

导演:李云波 编剧:李云波 Yunbo Li/花城纪创作组

呼吸正常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