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明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高质量震撼的敢拍的电影了,电影有一些问题我感觉,但是不影响这部电影完成度依旧很高。这部电影有很多地方必然会存在很大的争议,我觉得是值得大家多多讨论的,我觉得有一定尺度的电影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争议,因为每个人对电影的定义和理解不一样,不同人的不同经历和感受也决定了电影的私密性,但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是一部比较超前的电影。(很少有这种类型的表达)


所谓电影逻辑与电影意象(关于很多网友的吐槽我的一些也许不一定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看到网上很多说电影逻辑的问题,包括剧情逻辑,人物逻辑,情感逻辑等问题,还有说在使用一些意象使用时不恰当甚至存在抹黑的问题。

对此,关于逻辑,我认为电影本身就是会有很多直接跳跃的桥段,在那些桥段的逻辑,是只需要符合故事发展逻辑的,如果我们从自身的社会经验和常态化认识去定义自己的电影逻辑,那这些电影的跳跃部分是永远无法理解的。要解构一部电影的逻辑,必须认识到电影本身就是经过了多重加工处理的,加工处理,可能需要详略得当,简略掉一些“确定地点”,“确定时间”的情节,比如电影根本不会跟你展示老金从日本返回到中国的过程,电影也巧妙的没有告诉你老金回来中国后完全的时间行程,而是一转眼就看到老金“破房而入”,这就是电影化的处理,你需要在不断思考和看电影往后看的过程中去思考人物的时间地点线和动机,否则如果不是这样你就是看流水账,流水账的生活不是电影。

其次,很多所谓逻辑硬伤之处,在我看来并不是逻辑硬伤,只是事件发生的过于巧合而让人产生一种“隔绝感”。我们观众在看电影时其实很容易有一种心理:这事情怎么可能会发生啊,太离谱了。却不知道电影其实本来就可能把很多聚焦的巧合堆叠起来,这样才更好推动故事发展,使高潮迭起。很多所谓我们认为荒谬的事,在电影里荒谬,但并不是在现实就不会发生。这部电影的一个分支主题是愤怒,而且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愤怒,人在愤怒之下,能做出很多荒谬的事,为了烘托人的荒谬,导演不惜把很多场景巧合也塑造的荒谬,如果不够荒谬,怎会看到故事进一步往愤怒深处发展。正如一群coser围观老金勒住李苗苗没人敢上前帮忙,看的时候你会惊呼:怎么大家都不动。我也觉得有点荒谬,刻意。但是真正这样冲动而荒谬的行为在现实中发生时,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懵住,导演给予的镜头并不是广角镜头,而是怼脸镜头,而真实情况此时可能在围观的一群coser外面,已经有人在求助,甚至有人想冲进去帮忙,但导演是不会给你拍出来的。这个怼脸镜头,背景是围观的群众,我认为其实是更想突出这种动态的怒使得周围的环境甚至都陷入一种极度压抑以至于凝结的环境。

还有三车相撞的荒谬,我看的时候也是一脸震惊,但是看电影切记的一件事,当你在思考这件事情逻辑时,一定要继续保持对接下来故事线的思考,和细节的注意,否则会忽略掉很多人物动机。三车相撞事件其实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桥段,既是高潮,也是电影转折。这个情节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电影拍摄的整个过程都是高速行驶的,而且是在台风天情况下,警察追景岚,景岚想要甩警察却没甩掉,景岚又想找儿子,而李苗苗所在出租车,已经像个疯车一样,只想在这台风天发疯加速,其他车都已经停止行驶,这样台风天情况下,如果说你还要高速行驶,只要碰到车,就很可能发生车祸,唯一可能比较离谱的是李苗苗的车究竟开往何处为什么突然撞到警车和景岚了,但我就此先不下结论,也许是电影细节没注意到的缘故,我在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的确持有疑问,但是我会继续保持思考,不能因为短暂的疑问断了对电影整体逻辑的思考。至少这段台风天的氛围营造和多方的情感宣泄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电影用到的主要意象是coser,二次元文化。这里我也不多说太多,可能有很多网友认为电影是在抹黑coser。我觉得这部电影里塑造的很多coser形象确实有点极端,但是,我觉得我们需要深刻知道的是,无论在哪个群体,都有善恶之人,好坏之人,不是所有的警察都是正义的,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是完全善良救死扶伤的,也不是所有的coser都会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这部电影的男主角之一李苗苗本身就是几乎是“变态”,“神经病”的表现了,只是他恰好是个coser而已,而他认识的几个朋友也很极端,但这些都是制造冲突,制造矛盾的过程。电影并没有意图通过将人物性格和形象施加在coser身上,那么coser在里面的作用是什么?我觉得电影是想真正通过coser这样一种文化来突出作为父亲的老金和女儿之间的一种疏远感,只是电影稍微有点生硬的用coser文化来突出这样一种陌生感而已。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老金坐在车上看向外面一群coser时,电影镜头和演员神情带给我的感受:这个老金是真的对这样的文化感到迷茫和不解,甚至是恐惧。而且老金最开始的心理其实是复仇找到凶手,而他发现李苗苗是一种coser形象后,老金鲁莽的行为,粗糙的中式父亲视角开始了对coser的凝视。其实这个视角难免有点会给观众产生一种抹黑coser的错觉,但实际上我觉得是因为整部电影的主要一个视角就是老金这样一个粗糙而又暴力的父亲视角,这样才会给我们看到“老金眼中的coser形象”他会更多聚焦于自己对coser的怀疑,疑惑,不解。而在女儿的日记视角自述视角中,coser则不是被凝视,而是她也喜欢的一种文化。还有更深层次关于可能产生的关于coser的一些印象,我在此不会做多解释,因为我也不是完全懂coser文化的,我喜欢并尊重这样一种文化,但我没有权利给这部电影的表达下一个定论,也没有权利去评价大家关于这部电影的coser文化的表达。但是我也不是完全懂电影对coser文化表达的目的,以及方式是否合理。我只能尽我自己的思考表达一些对这个部分的一些认识。至少,我看到的,电影中使用coser文化,并不是表达coser文化,而是它其实恰好只是里面的一个故事背景,也能正好烘托父亲与所认识的女儿的脱节。

怒与彼岸 

  怒是从十八层掉到第一层,怒是看到暴雨却想到火焰,怒是看到尊严被践踏,怒是看到黑暗却想到太阳,怒是压抑的噩梦化成冲动的惩罚,怒是源自落差,最后却结束于落差之中的一片苍茫之海。

涉过愤怒的海,到达的究竟是什么的地方。在愤怒的海的这头,是荒谬的过去,在愤怒的海那头,又会是合理的未来吗?难以捉摸。因为命运不会因为你把愤怒发泄完后给予你一点点怜惜和疼爱,它只会继续站在上帝视角,审视着你也许继续荒诞的生活。除非你真正重构自我,“如果你不能重构一个明朗的,或者说是确定的自我,你的痛苦是绵延不绝的。如果你后来成家了,这又会影响到你怎么对待自己的家人,怎么对待一下一代,它是一个无限蔓延的灾难,还会产生很多的次生灾难,包括的你的孩子又会成为你的牺牲品。”——摘自《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如果不能重构自我,你即使涉过愤怒的海,也不一定就能抵达理性的彼岸,你会反思过去的自己,但也许会疯在未知的未来里。就像是,火一旦烧起来,你如果内心依然有狂风,即使给它淋一点雨,狂风也能把这场火蔓延四处。电影结尾其实没有给出答案,这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的问题,涉过愤怒的海又会去哪。以及,如何避免悲剧。

爱与惩罚

“喜欢太阳”,娜娜说。“爱,不存在”,娜娜说。太阳,是光,娜娜喜欢光,但是,儿时的娜娜是否看到了光呢?也许曾经看到过吧,也许只有在父母还没离婚的时候有一点点幸福的时刻,而在那之后,本就单亲容易缺爱,娜娜渴望一种什么样的爱?她希望是父亲能够理解她走进她心里的爱,她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够被尊重,她希望自己无力的时候父亲能够伸出援手,她希望多一点有光的陪伴。空虚,是娜娜童年的记忆。也许她有足够的钱去读书,但,仍然是空虚的童年。和父亲在一起的记忆大多是不快乐,没有光的。“当我在水里挣扎的时候,你无动于衷。”“当我在看到有光的小猫的时候,你拿起毒药灭了光。”“当我难受发烧的时候,你给予了我窒息的寒冷。”“当你出去打渔的时候,我拿起笔在黑暗中画起了光。”“当你一直不在的时候,我蜷缩起身子躲在黑暗中,静静的。”“当你回来的时候,你看到我从衣柜出来以为我在玩过家家。”我以为的光是灿烂的,你以为的光是轮廓的。我以为的爱是充实的,你以为的爱是自我的。我以为的爸爸是牵着我的手走在阳光大道上散个步,你以为的爸爸是把我丢在家里,出去一趟,回来,有钱了。我找不到爱了,我想去其他地方找找爱。

于是从最根本的源头这里,娜娜的心里已经缺少了光和爱,那没有到达内心深处的爱,她也没想到,竟然会成为她生命前最后一刻的愤怒。因为她遇到李苗苗后,发现原来是有机会遇到那样温柔,善良,体贴的人。而在她父亲身上,这些都不具有,她希望她的父亲能够像“梦幻般的李苗苗一样”,也希望李苗苗一直是那样。可后来发现“现实的李苗苗”却不是这样。于是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一条在疯癫于寻求内心深处的爱的路。后面,遇上了同样温柔的店主,却因为内心感受到的落差,产生了对爱的怀疑,于是以为店主并没有真正爱她,只是把她当成一个替代品,她不想要自己是一个替代品一样的空虚,因为她在童年时期已经被当做一个只是有成长进度的物品一样太久。于是她离开了店主,又去找到李苗苗。两个人都疯癫,却又都缺爱。一方没有那么渴望得到爱,只有自爱,李苗苗是自我的,反社会的。一方极度渴望得到爱,娜娜也是自我的,爱自己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去合理的爱。

但失去的家庭环境中的爱弥补不了后天的寻找爱。而在寻求的爱之中的进一步的伤害更是刻下了一颗被讨厌被嫌弃的烙印。娜娜,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从童年开始,是不是就是爸爸讨厌自己所以对待自己总是那么冷漠。是不是到了日本爱上李苗苗自己却做了不该做的事被李苗苗讨厌,店长是不是不是真的爱自己,反而对自己很讨厌。到底该怎么做,我究竟有没有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能力和资格。为了重获那一点点的爱,她不惜请求李苗苗的朋友,却没想到换来的是重重的伤害。至此,她已经完全对自己充满了厌恶,只希望这世上还有一点点光和爱能让她抓住,但她又不懂什么是正确合理的爱,她偏执地理解爱,获取爱。然而消灭了她最后一点希望的,是那慌乱的脚步声。已经插上一刀在肚子上的她回想起了过去的种种,她内心也许仍有不甘,觉得自己根本就不该插上这一刀,因为原来所做的一切都是假的。但,她仍然偏执地希望能有一点点光,她偏执的给了自己不致命的十七刀,每一刀都是在回忆着惨痛的过去,每一刀都是在等待着光的到来,每一刀都是在刺痛自己内心深处,试图唤醒内心的爱。最致命的是那流淌在血里的,竟然没有爱。她想到了父亲,她想到了太阳,她想到了爱,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在给自己画出光,至少她不希望死去的那一刻身边没有光,即使没有爱。

这是她对自己的爱的回应。

这是老金对自己的爱的惩罚。

爱其实要求不多,但是要足够用心,用心是一种能力。爱的能力很重要。老金不是不想爱,是真的不懂爱,老金想爱自己的女儿,但完全不懂爱是什么。但很讽刺的一点是,也许他真的只是想爱女儿,但他没有真正用心地爱过女儿。他想爱女儿,所以赚够了钱养女儿读书,她想爱女儿,所以用自己的方式在女儿的童年做出了一些自己认为的解决方法,她想爱女儿,所以复仇之路他走的很快,像闪电一样追凶,他似乎爆发出一种不属于正常人的暴力,疯狂,而这种疯狂,分明不是她女儿的渴望的爱所对应的。他可能自始至终都错误地把自己的爱看成了一种表现或行为,但是爱是远远不止于此,爱是内心真实地去怜爱痛惜一个人,爱是内心真实地去爱这个人的每个部分,没有代价的,更是充满了目光的。然而我在这个父亲的神情中缺少看到那种目光,我看到的更多只有愤怒。这种愤怒,也许只是一种“自己怎么不爱女儿,我一定要表现出我爱女儿”的愤怒,这不能说是一种虚伪的爱,但他绝对是爱的骗子。他骗自己一定能够爱女儿,但他没有做到。因为他没有真正走进过女儿的内心。同样的,景岚也是骗子。

景岚对儿子,是溺爱,一种放纵的表现形式的爱。同样是单亲,儿子小时候就没有得到过应有的爱的滋养和教育,我不知道李苗苗的小时候恶果是怎么种下的,电影没有给出完整的答案。但我至少可以从一家人纵容儿子的这些行为,一直没有用心去想过要去理解儿子为何会有这些行为,没有用心想过这些行为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即使想过至少他们仍然处在一种骗子之爱里。景岚的骗,就是把自己的爱看成了一种对儿子的绝对包容。这并不是无条件的,因为这种绝对包容是会伤害到很多人的,包括她自己内心也一直在灼心,我不相信她内心没有备受煎熬。她好像一直所谓的把自己的爱看成“李苗苗活的好好的被我保护好好的,我爱他。”

李烈,好像对儿子,更多的是恨吧。我觉得电影在这一部分缺少对李烈和景岚故事之间的挖掘,所以其实李苗苗的很多恶意的成因是难以挖掘出来的,不过基于电影表达的可能更多是从娜娜展开的,这一个家庭可能只能算一个“炸弹”,但不是“核心”。李烈完全不爱儿子,我没有看到一点爱。而儿子做的事也确实让他难以爱起来。不知道儿子小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不是这部电影挖掘的,但却也是我们可以深思的。也许是同样小时候父母疏于管理和爱,小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认为的乐趣,结果导致缺乏很多道德感和爱生命的意识,也许是天生为恶,也许是炸青蛙的时候没有生命的意识,父母依然没有告诉他什么是对生命的爱护,而只是愤怒,愤怒过后也许父母继续愤怒的离婚,恶性循环,于是李苗苗也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愤怒地生活,变态般地执行他所认为的乐趣。

电影最后给我的感觉是,两个家庭都受到了因为缺少爱的滋养,爱的教育,爱的环境而带来的惩罚。

双视角电影

整部电影是只有父亲的视角和女儿的日记视角两个视角的。所以其实大部分情节我们只能从这两个视角展开,所以我们看到的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才会有我们不理解的地方,我们看不到李苗苗这个家庭的更多的故事,我们只能从父亲的视角看到李苗苗家庭的一部分“恶果恶因”,而看不到背后更复杂的家庭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在家中不知道这本经。”老金视角更多看到的还是对李苗苗的愤怒,一种先入为主的认为是李苗苗杀了女儿,所以电影前大半部分都是一种复仇追凶视角。而从父亲视角其实本身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就是复仇愤怒代入感强,坏处就是如果没有自己独立思考整个故事情感逻辑,可能难以代入到娜娜的心理中去,因为父亲的视角就是走不进娜娜的心理的,这部电影在这样的视角下通过补叙插叙娜娜的日记来层层剥离娜娜的心理,最后再回溯童年创伤,这其实是挑战很大的的一种处理。所以我认为造成两极分化的评价的最大原因除了电影各种荒谬镜头以外也是这种电影表达方式的原因。

显然,很多观众也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观感上的不满。“复仇爽片怎么不复仇了”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是聚焦于复仇的,这只是一个展示父亲涉过愤怒的海之后,最后感受到的,认清的现实。而其他的插叙补叙以及电影最后的反转,则是揭露女儿视角下的真实心理。当然不能做到完完全全的揭示,毕竟只能从日记/APP这种视角去揭露。这也是一种讽刺,当我们真正想了解孩子时,居然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了解她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而且还不能完全理解和了解。娜娜其心底深处还有更多复杂的心理是老金无法通过APP和日记看到的。不过我认为,这部双视角电影是比较成功的,也让我看完后马上想到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和娜娜很像,这部电影而且也是侄子去了解松子的视角加上松子的过往不断剥离的这样一种手法。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会更加全面认识松子的一生,因为电影是从多个人物的对话中复现其人生的,但娜娜很可怜,她的人生我们居然在电影里只能从那些日记和APP的记录中复现,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暗暗的隐讽了。好可怜的一个女孩。

有人说这部电影没有真正挖掘未成年视角下是如何心理扭曲的,是的,这正是这部电影的巧妙之处,这部电影完全给你成年人的视角,以老金的思维方式,给你展开了这部疯狂的电影。这是彻底的对成年人的一种讽刺。一种对成年人的警告,也是对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警告,是对我们整个社会的警告。如果我们也涉过愤怒的海,我们是否真的能够重构自己,解决问题呢?电影给不出答案,因为这部电影的主题不是“解决愤怒”,而是“展示愤怒”和“挖掘愤怒起因”。你,看到了这部电影背后存在的其他视角下可能发生的故事吗,你看不到的,但这是我们完完全全需要思考的,我们要联系现实思考如果像娜娜这样的类似的情况可能会在童年发生什么,成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周围的人又能怎样给予帮助,等等。

彼岸与怒

我们理想的彼岸,是团团圆圆,是皆大欢喜,是命里重逢。我们理想的彼岸,是冲破险阻,是真相大白,是正义尚存。而娜娜的彼岸却是走向了天堂,在天堂里寻找着现实找不到的爱和光。苗苗的彼岸是心中仍恶,即使被关进了监狱,也改不了他已经沦为一个社会人渣。老金的彼岸是崩溃,是即使可能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女儿,也无法挽回,更无法原谅自己。景岚的彼岸是“没有意义”,是在冲进海里之后清醒过来自己所做一切都是虚空。李烈的彼岸是无力,纠结复杂矛盾愤怒的情绪依然存在。顾红的彼岸则是孤独和持续愤怒,失去了女儿,也选择永远和老金分离,让老金见不到女儿。

涉过愤怒,其实就像是在与现实的落差和心理认定的不公做斗争。老金的落差是“我养了这么多年的女儿,怎么突然就没了”,景岚的落差是“我好好保护的苗苗,怎么可能要被抓住,怎么可能要被杀害”,李烈的落差是“我这儿子怎么做出这么多伤害我的事”,顾红的落差是“老金你一点也不爱女儿”。而苗苗和娜娜则是在这群涉过愤怒没有到达理想彼岸的人之中受害最深的,他们也涉过了愤怒,尤其是娜娜,娜娜的愤怒是“为什么没有人真心爱我,我要的怎么一点也得不到”。

这部电影说复杂真的很复杂,中间有着各种荒谬的镜头,但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意义,虚构的故事为基电影本可能就是一种通过荒谬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愤怒”,传达整个故事的核心——一个人如何在家庭影响和社会影响下走向死亡。这是一个蝴蝶效应,自小时候的孤僻,渴望爱,到成长过程继续遭遇坎坷,遇到了苗苗这样几乎变态的人。而苗苗内心对娜娜也是有着怒火的,他逐渐不能接受娜娜对爱的索求,而娜娜以为那种索求能够换来温柔和爱。不对等的落差进一步加剧了两人之间的愤怒。在娜娜死之前,苗苗最后的转身离去,其实也是造成娜娜死亡的一个原因,因为不仅从生理意义上,苗苗没有把她救下来,从精神意义上,娜娜的最后一根稻草几乎也被磨灭掉。印象很深刻的一个镜头是娜娜离开店长后一个人在街头淋着雨走路的场景,我记得好像是有着蓝色的光彩,那个镜头真的很像在表达娜娜逐渐走入黑暗,爱而不得的心态也在不断发酵,愤怒值逐渐拉满。最后宣泄对象又回到了苗苗,重新寻求爱,结果得不到,反而继续被伤害。

带着愤怒,与找不到爱的这样一种命运作斗争的娜娜,用尽了所有心力,最终无力地倒下了。彼岸的花,何时才能开。也许唯有有人这个时候真正给予爱,并告诉娜娜真正的爱是什么,引导她去正确地爱自己,爱他人,娜娜的彼岸,才是愤怒燃烧殆尽后能获得的爱之彼岸。

即兴表达

我轻轻地在海里游着,游着

看到了一些黑洞

那些黑洞意图把我吸走

但我试图逃脱

无端的愤怒让我逃脱了那些黑洞

也让我有了游起来的动力

可当我游过这片海

我发现海的那边

挂着的是我的已经失去灵魂的心脏

我摘下这颗失去灵魂的心脏

重新安装给自己

试图唤醒自己

把愤怒卸下

把爱唤醒

等待

死亡

把光画下

把黑暗照亮

试图抹杀自己

因为我没有任何爱

李苗苗的一句话

好人总是觉得,他们一定是对的。可万一错了你不就是坏人了吗,你就是坏人。

我想说的(发疯罢了)

①变质的爱只会带来更深的伤害,爱的不对等更是一种伤害。

②你的爱就像台风一样,要把我卷走,但我是鱼儿,本来自由的生活在海里,既然你把我卷到了天上,我就仍由它疯狂的坠落,于是我享受着这急切的溺爱,并不断下坠。

③我的愤怒可以冲开所有门,我用火焰烧掉你的门,但出了这个门,我仍然找不到我的女儿。

④我的愤怒可以杀死一切,却拯救不了自己。

⑤我在柜子里白夜行,自己与自己成为太阳。

⑥你的愤怒点燃了我的愤怒,那一定是台风吹起来了。

⑦海的深处藏着一个尸体,是梦里的我记忆里已经死去的父亲。

⑧我用所有寻找爱,点亮内心那一点点光亮,却没想到撞向了自爱的你,愤怒的你。

⑨在黑夜里,我不怕孤独,因为我有我画的太阳,可是,爱呢,不存在。

⑩没有意义了,我承认,我不爱我的儿子了。我是骗子。


涉过愤怒的海(2023)

又名:怒海 / Across the Furious Sea

上映日期:2023-11-25(中国大陆)片长:144分钟

主演:黄渤 周迅 祖峰 张宥浩 周依然 颜北 孙安可 闫妮 王迅  

导演:曹保平 

涉过愤怒的海的影评

阿陌
阿陌 •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