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扯几句。
被当作复仇者核心里最弱的“鹰眼”克里特·巴顿,终于有了自己主演的故事。其他核心成员都有了单人主题电影,就连洛基都有了单人剧集。鹰眼要说:洛基,我还恨你。
每个主题故事都有相应的意向。《鹰眼》的意向依然是家庭,在那些主要的复仇者里,只有克林特有完整的家庭。圣诞节为家庭主题提供了很好的氛围,因为它就是个家庭感的节日,是个融合和让人听话的节日。听话的,可以获得奖励;不听话的,就要当心了。
“鹰眼”的继任者,凯特·毕肖普 ,是个不怎么听话的女子。而她的扮演者曾经出演过《罗密欧与朱丽叶》。后者也是个圣诞节故事,大家都知道不听话的朱丽叶,是什么下场了。她闯祸,得不偿失,但是最终,宽容的家庭提供谅解。
“不酷”的圣诞老人说:不听话的孩子不会收到礼物。“酷酷”的圣旦老人说:我要给不听话的人发礼物。鹰眼克林特应该还算酷吧。于是,他没有责备凯特·毕肖普私自使用浪人装备,还教凯特技能,帮她做任务,帮她解决危难。克林特对凯特说:Be naughty,I got U。
《鹰眼》第一集,克林特带着他的孩子们观看歌颂复仇者们的主旋律歌舞演出。主旋律演出,当然是教人听话和服从的,演给那些没接触战斗的人。这时候,克林特没感觉到什么喜悦,而是悲伤,是落寞。他失去了队友,失去了正常听力,而他看到的却是一个并不符合事实的场面。
实际的战斗并没有那么激情,也没有那么光辉,然而歌舞升平并不在意。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教人赞颂,教人听话。确实,那是重要的。按照超英叙事的常规,可以想见,《鹰眼》会表现出,“听话”并不总是对家庭有利的。
这种表演出来的“光辉”,和实际情况之间的落差,可以与《黑袍纠察队》做对比。在那里,“超级英雄”被当成了品牌,被当成了商品代言人,超能力者也要从中获利。我们知道那有腐化的危险。在《鹰眼》里,凯特就对克林特说,让他把自己的超英身份当成一种品牌。可是,这实际上是个令人不安的想法。超级英雄不应过于在意“品牌效应”,而是应该基于“个体精神”。
在《鹰眼》里,克林特和他的孩子们看的歌舞是《罗杰斯》。如果对比《美国队长1》的话,那么这种演出和故事里的实际对比也是讽刺的。因为,在《美国队长1》里,罗杰斯恰恰是拒绝让自己当歌舞吉祥物的。
三】角落
克林特从歌舞表演中走出来,看到卫生间角落写着:“灭霸是对的”。这个细节挺有趣,我们也能在现实中看到有人这样说。消灭半数生命,确实有助于缓解资源压力,不是吗。超英的故事或许并没有人们解释的那样光明。
《 鹰眼》不仅引出了第二代“鹰眼”凯特·毕肖普,还会引出MCU的第一位土著超能力者“回声”。毕竟,你要营造家的感觉,怎么能让土著居民一直看戏呢。
从第一代鹰眼克林特的角度看,他处于“角落”的地位。《鹰眼》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城市里,它的矛盾似乎也显得小打小闹。
四】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