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举办“2013香港电影展映周”,在一周时间里广州6家戏院放映5部香港纯本土制作的电影,其中只有一部正在香港热映,其余4部均未上映,这对我城的港片影迷来说是难得的福利。香港电影发展局在09年举办香港电影回顾展后终于又有所举动,还有广东的电影业界人士也终于明白省港两地在电影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希望当局做这类展映周长做长有,这样对广州的影迷来说可谓功德无量。

展映周把《狂舞派》作为开幕电影可见诚意十足,这部片早前在评论界和业内积累下不少好口碑,多位影评人交口称赞,就连我一直认为对近年香港电影近乎评论刻薄的舒琪也给出高评价:香港电影新希望。所以在展映周看片的时候,我也尽量撇开这些评论界声音以免影响个人判断。

总的来说,《狂舞派》是难得的作品。香港业界近年试图找回本土特色和纯港产片而皆是用三级、粗口、情色等元素来宣泄时,《狂舞派》是一种积极和活力的题材来“宣示主场”,这是它的难得之一;其二,《狂舞派》里面的城市空间被表现得灵动出彩,外加本土青春、追梦故事、新与旧、中和西,无不把青春励志和本土特点融为一体,如达到片中太极的融合调和。

《狂舞派》描述的是舞痴阿花考上大学追求自己的跳舞梦想,刚入学便加入学校顶级街舞组合bombA,他们希望能在舞林大会击败强大的对手rooftopper。这种以跳舞为载体描写青春追梦题材在欧美并不少见,像《step up》还有《street dance 3D》。《狂舞派》的青春当然没离开这类电影的大致结构,主角有着一颗跳舞和追梦的心,青春活力,戏中有一个强大到难以对抗的对手,期间面临友情、爱情的考验等等。但《狂舞派》在剧本的编排上却没落入一些固定的俗套,比如主角面对的逆境不是来自家庭的压力,编导在处理青春矛盾也没有涉及年轻人和长辈之间的冲突,对阿花家庭的描写仅限开场透过阿花自述交代,它没有像去年台湾的《逆光飞翔》,追梦女孩总被老妈子唠叨为什么不去考公务员而去做跳舞梦。《狂舞派》的青春冲突来自bombA的内部,像Rebecca曾经被阿花在跳民族舞时羞辱,现在以嘲笑阿花跳舞像螃蟹“复仇”,阿花难以接受,离开bombA继而和太极社的“柒良”展开交往,跟他学起太极,从而发展出感情,后来又因回归bombA产生和DAVE还有阿良的三角关系。

情节编排得比较精彩的部分还是在后三分之一,阿花因为“拗柴”不能跳舞,最后重新激励阿花不是来自自己团队,而是强大的对手rooftopper的主力stormy,他因为疾病要截肢,但最后他装上假肢继续跳舞,他对阿花说的“how far are you willing to go for dance.”也成为片中的slogan。我比较喜欢这一场戏,这场戏可以说是红气球推手戏的对应:阿花和阿良在这里练太极推手,期间一只红气球飘过,飘到榕树上。这场戏有着向《柔道龙虎榜》红气球致敬的影子,最后象征梦想的气球爆了,似乎为后面追梦的挫折埋下伏笔,所以当坐着轮椅再次来到这里,有一个镜头是对着树上,然后是阿花望着树的镜头,有着对青春梦想的迷茫,是stromy用自身经历最后感染阿花重新振作和团队还有阿良重新练习。到最后的舞林大会,bombA固然凭借精彩和创意十足的舞蹈征服观众,但黄修平再一次不落入俗套结果:两队比舞,最后主角胜出,对手服输,而是以开放式的结局结束,bombA有没有击败rooftopper不重要,但bombA得到了这个最强对手的尊重和赞赏,也说明胜负只是青春里好胜特点的体现,但它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真正对跳舞有一股热爱,从而继续下去。

影片的hip hop舞蹈元素多样,赏心悦目,开场不久rooftopper在工厂大厦内的跑酷一直到天台的戏既体现舞者高超的舞艺,也表现出特有的建筑和城市空间。这类本土书写还有bombA跳舞的场所从桥底跳到废弃的空地,皆是一种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最后bombA在舞林大会的舞蹈融合新与旧,中和西,新潮和传统,太极和皮影戏的运用,这种crossover让人想起《street dance 3D》里面最后大赛主角的团队以芭蕾舞crossover街舞征服全场的片段,但bombA的舞蹈多元素混合精彩之余同时也看出对香港本土的城市隐喻,那就是空间广阔,有容乃大,能吸收一切外来东西,太极和hip hop共存正好是香港这个华洋交集的一种写照。

狂舞派(2013)

又名:The Way We Dance

上映日期:2013-08-08(中国香港) / 2014-02-28(广东地区)片长:111分钟

主演:颜卓灵 蔡瀚亿 杨乐文 范颖儿 Tommy "Guns" L 

导演:黄修平 编剧:黄修平 Adam Wong Sau Ping/陈心遥 Saville Chan Sum-Yiu/陈大利 Tai-lee Chan

狂舞派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