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三年,枪林弹孔的白宫修复的和以前一样吗?被炸毁的越战纪念碑修好了吗?
如果你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再去看一部电影《白宫沦陷》。
同一个总统,同一个迈克·班宁,有他俩的地方就有陷落。
一部《白宫陷落》挂了一个韩国总理,虐了一票美国政府要员,这次《伦敦陷落》导演玩得更大,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元首不幸躺枪,白金汉宫、圣保罗大教堂、切尔西桥等伦敦地标分崩离析。
我只想说,城会玩。
《伦敦陷落》全片99分钟,剧情紧凑,基本无尿点。
地标被毁,总统被杀,接着枪林弹雨,各种飞车枪战、爆头喷血,干脆、血腥,不拖沓、不冗长。
整体来说,观影体会还不错,紧张的节奏让我无暇顾及逻辑之类,满眼刀光剑雨,子弹摩擦空气发出的火光,清脆的枪声和轰轰的爆炸声。
除了美国暗杀反派一家,一颗炸弹落地,顷刻爆炸,成片的建筑化为尘土,结果一家人除了一个看上去“与人无害”的妹妹挂了,家里的男人竟然全部活下来。
画外音:你把恐怖分子家的闺女杀了他们不找你报仇才怪。
还有英国政府,请问您是如何毫无察觉让那么多恐怖分子混入警察队伍的;袭击发生后毫无作为,一整个政府班子坐在大屏幕前,看美国人民如何在自己的地盘上拯救美国总统。鉴于这是一部美国电影,我特别想问,你这么黑自己国家的好基友英国知道吗?
还有我想说,是不是全世界的反派在杀人之前都会变身演说帝,救兵不来绝不落刀。以前以为只有我们大天朝如此,现在看来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反派”。
赞赏和吐槽完毕,我们来说说别的。
看过《白宫陷落》的看官有没有记得一个镜头,白宫被恐怖分子占领以后,特意把美国国旗降下扔到地上,我觉得这一幕特别考验美国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印象中,抗日神剧的情景都是战争打得再惨烈必定有一个镜头是屹立不倒的五星红旗。
我们看白宫陷落、伦敦陷落,看各种地标七零八落,心里是不是先有一丝丝的快感然后再有紧迫感。
但是,如果有一天拍一部北京陷落,天安门广场各种地标被毁,暂且不说能不能通过广电总局审核(废话,肯定通不过),单说观众的心理能承受吗?
我的天啊,不敢想象对不对。
美国电视剧时不时会调侃甚至讽刺政府和总统,在电影中更是经常把他们推到风口浪尖。
而我国,除非拍摄爱国历史系列电影电视剧,否则绝对不会涉及政府,更不要说调侃国家官员。
为什么?
简单来说,首先,体制不同,通不过审核。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相当严格,电影申报时有规定:凡影片主要人物和情节涉及外交、民族、宗教、军事、公安、司法、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等方面内容的,需提供电影文学剧本一式三份,并要出具省级或中央、国家机关相关主管部门同意拍摄的书面意见,涉及历史和文化名人的还需出具本人或亲属同意拍摄的书面意见。
涉及政治问题,这个问题就复杂了对不对,尺度难以把握有没有,即使拍出来,广电总局根本不会让你过审,所以国内导演根本不想触碰这类题材。
其次,文化背景使然。我国古代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叫“避讳”, 儒家文化提倡“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在说话、取名、做文章时不能直接提到皇帝或者尊长的名字。当然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不需要“避讳”,老百姓已经可以高谈阔论政治,可以称呼国家元首的名字,但是在公众场合和公开的作品中,鲜有人会直接调侃党政者,尊敬尊者,尊敬长者,我想这与我们传统的儒家文化背景分不开。
第三,公众接受程度。在体制和文化影响下,我们从小看的电影电视剧凡是涉及国家领导的都以光辉形象出现,我想这种形象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如果真拍一部类似于白宫陷落、伦敦陷落的片,脑补一下国家要员被虐,中南海外枪林弹雨,长城分分钟被炸的场面,观众真的能一下接受吗,我想应该需要一段缓冲时间。
当然,各位看官请放心,导演巴巴克·纳加非在接受采访时已经说了,他绝对不会炸长城。
凤凰娱乐记者:如果这个系列来到中国,你会选择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拍?把长城给炸了吗?
巴巴克·纳加非:绝对不会,(长城)太漂亮了,并且历史悠久,我绝对不会炸毁它。相比之下,伦敦就没有那么长的历史。如果我到中国,我应该会拍一部音乐剧,这会更加有趣一些(笑)。
看来,巴巴克还是很了解中国国情的嘛。

伦敦陷落London Has Fallen(2016)

又名:白宫沦陷2:伦敦沦陷(港) / 全面攻占2:伦敦救援(台)

上映日期:2016-04-08(中国大陆) / 2016-03-04(美国/英国)片长:98分钟

主演:杰拉德·巴特勒 艾伦·艾克哈特 摩根·弗里曼 阿隆·阿布布尔 

导演:巴巴克·纳加非 编剧:克赖顿·罗森博格 Creighton Rothenberger/凯特琳·贝内迪克特 Katrin Benedikt/克里斯蒂安·古德加斯特 Christian Gudegast/查德·圣·约翰 Chad St. John

伦敦陷落的影评